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汽车
2021
03/01
06:34
亚设网
分享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从前慢,车,马,邮件都慢。”而汽车普及的今天,这些问题正不断改善、优化。近日,小米造车的传闻迅速流传,在业务不断拓展的前景下,小米或许早就瞄准了造车这一业务。

虽然小米官方发出回应,但是既未否认也未承认的态度,让业内人士心中都有了一定的猜想。在早先小米投资蔚来和小鹏的时候,很多人猜测小米是为了未来的生态布局,但目前来看,或许当时,小米就已经在布局造车业务。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从室内生态到“室外生态”,汽车被小米当作外在业务的战略布局,但是华为、百度等互联网企业的“造车风”,却不像是空穴来潮,更像是预谋已久的一场变革。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燃油车与新能源电车的较量,出现了互联网造车风口

古老的马车与逝去的蒸汽车早已成为我们需要考证的历史,而今天新能源汽车想要取缔燃油汽车成为出行时代的主角,就要有比燃油汽车更加动听的故事,才能让更多的资本跻身其中。但说起新能源的起始,其实很早。相关消息显示,在21世纪初期,新能源汽车研究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五”期间的“863”重大科技课题,并规划了以汽油车为起点,向氢动力车目标挺进的战略。新能源车被人为能减少空气污染和缓解能源短缺,因此在研究之初就被赋予极高的生态价值,但是随着燃油资源的不断开发,新能源车仍旧未曾占据目前汽车市场的大头。只不过随着新能源的持续升级,新的市场机遇也在资本市场迸发。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据有关信息显示,在相关政策和各方努力下,2014年至2020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无到有延申,已经连续五年产销量世界第一位。一方面说明国内新能源车的技术在不断提升,而另一方面就是国人对车的需求也在增加。有车可以方便出行,有车也能满足虚荣心。未来的时代,车或许不能完全满足出行要求,但是却在人们的需求中不断加重。抛开科技与互联网不谈,在人们的风俗逐渐高档化的今天,结婚的要求早就从自行车、摩托车升级成为了汽车类。汽车的升级与风俗的升级神离貌合,汽车体现在燃料使用与架构上的改变,属于车的内外动力结合,往往是研发者不断探索的结果。而这些专业性内容,放在大部分会开车但是不懂车的消费者身上,却又显得无关紧要。因为只要是安全的,性能满足要求的,那么消费者都无法挑选出弊病,只能按照喜好来选择。对于行业来说,新能源带来的是全新的改变,能源升级、互联网造车声势浩大,而在造车呼声之下,却是利益的可圈可点之处。有人强调新能源造车,也有人说无人驾驶才是造车的终极目的,但争执的话说的再漂亮,都不如付诸行动来的实在。在相关政策的支撑下,造车这个新风口,像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买卖。而互联网造车的真正目的,似乎各家都不相同,有的真能造车,有了只是为了借势上升,挑枪扛旗的或许都在默默无闻。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与技术无关的股价增值,造车成了造势

小米要造车、苹果要造车,但是我们都看不到车的影子。

比亚迪董事局主席王传福曾表达自己对互联网造车的看法,“互联网造车?那都是笑话。”这种不看好正是因为传统车业已经沉淀百年,而这些空有造车概念的互联网玩家,如何能掰过拥有强硬制造能力的老玩家,确实让人费解。

其实互联网说造车,却没有说自己有造车的技术。

就拿小米造车的传闻来讲,就算小米真的要造车,那它主打的是什么呢?如果和传统车企一样,那么将会没有卖点,毕竟经验丰富传统车企会做得更好。如果小米主打与小米生态结合,那么汽车能不能作为终端去承载小米生态,又或者小米造车仅仅是想要推出车载生态都未曾可知。

华为造车是因为华为与宁德时代(300750,股吧)合作业务,那么小米又与谁合作,至今我们都还未听到风声,是蔚来还是小鹏。这两家互联网造车企业,在与特斯拉竞争的过程中,真的有余力去与其他互联网企业另谋业务吗?

造车并不是空有概念或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见效的业务,尽管特斯拉市值在美国一直攀升,但是也有很多资本认为特斯拉真正的市值存在泡沫,那么小鹏与蔚来等国内互联网造车“势力”的泡沫价值又有多少,资本也不能确认。但是在政策扶持下,行业有利可图的时机或许才是让资本心动的一大原因。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互联网造车的口号虽然喊得响亮,但是实际上在特斯拉的影响下,这样的状态就有些拉跨。据相关信息显示,在特斯拉公布Model Y售价10小时内,订单数量就超过了10万辆,而小鹏和蔚来与之相比就比较逊色。

况且特斯拉的降价策略让国内新能源车退无可退,在先天优势高于小鹏与蔚来的前提下,特斯拉在国内市场前景一直都被看好,相反之下,国内新能源车在价格和性能的对比下,生存状况就很吃力。

但是特斯拉市值攀升,让资本看到了新能源车的利益空间,因此资本都想在这块大蛋糕上分上一块。就拿贾跃亭的“FF”来说,概念之下的造车被人们称作“PPT造车”,空有抱负,未曾实现,让人始终觉得不真实、不可靠。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而互联网造车,真的是造车吗?

不敢苟同,但是也不会否认,毕竟造出车对行业来说是一次技术进步,但造不出也不会让行业退步。资本青睐的或许是利益的迸发,而并非项目带来的意义,所以互联网造车,大概是真假掺半吧。

就像服装行业有南极人专攻贴牌模式,如果未来出现一家造车工厂可以为其他企业贴牌生产汽车,那么不管哪家企业说要造车都无可厚非,但是在没有制造业那么齐全的技术之前,任何一家企业说造车,都有可能是泡沫幻影,随时消失。

未来说起造车的目的究竟如何,仅仅是百年前为出行方便而创造出来的汽车吗?也许汽车正在被一些高端玩家在互联网造车的过程中,赋能更多新功能吧。

说了很久无人驾驶,但时机什么时候成熟?

从蒸汽到燃油,再到新能源,是汽车动力资源的更替升级,当然也是一次次技术的变革、提高,但未来的改变并不是局限于对新能源的利用,而早已研发多时的无人驾驶技术,也正在逐步完善,暴露在未来的舞台中。

虽然无人驾驶距离完全应用还存在一定的距离,但是无人机的广泛运用早就让市场迫不及待的想要无人驾驶技术成熟并安全的运用到汽车上。

无人驾驶或许不是汽车的终点,但却是汽车变革必定试水的方向。

据彭博社报道,苹果与现代汽车展开谈判,希望能与现代联合研发无人驾驶汽车。并且苹果与多家跨国汽车厂商沟通谈判,非常重视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研发制造。虽然在手机领域苹果已经独占鳌头,但显然在汽车制造领域,苹果也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苹果,像谷歌、百度等互联网科技企业,也都在无人驾驶汽车领域发力。比如百度,在阿里、腾讯不断增值的过程中,百度已经被字节跳动、美团等互联网后来者超越,曾经的BAT早已名存实亡。

百度做搜索一做就是二十多年,但是人工智能、无人驾驶,却也是百度在不断推广的技术项目,有人说百度正在憋大招,一旦无人驾驶这项技术有所突破,那么百度或许能够重新回归原本的BAT的位置。

在造车声势浩大的阶段,百度也传来了造车的消息,只不过百度造车终究没有冲破常规,又或者说,或许只有百度的无人驾驶技术能够真正应用时,才是百度的转折点,也将会成为国内互联网造车初步的成功。

当然这项技术并不是那么容易实现,造车大厂特斯拉同样在深耕这项技术难关,但也只是初步试水,并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

当然,也有很多人在看国内互联网造车的笑话,但互联网造车,又焉知非福?

在社会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人们更加看好互联网企业对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开发、应用,也更看好各大车厂对汽车架构的升级、探索等,在二者不断结合之下,才能统称为互联网造车,而像某些可能只是在“借势营销”的企业,并不在这个行列。

互联网造车这个词在资本不断吹捧的同时,或许就已经膨化、变质。互联网企业造车并不能称为互联网造车,只能证明它延申了这项业务,在资本不断吹捧之下,这个巨大的泡沫终究会破碎。从概念到技术,并不是一朝一夕,想要颠覆传统,更多的还是需要用实力说话。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造车大势的风口里,注定会哀鸿遍野

财经自媒体“蓝莓财经”,订阅号:蓝莓财经,个人微信号:615872972,转载保留版权,违者必究。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蓝莓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