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们”势必回归价值

汽车
2021
03/09
14:36
亚设网
分享

红周刊 作者 | 李源

一切从特斯拉开始

在全球化、碳中和、电动化等战略指针下,中国汽车市场欢迎世界领先技术和产品走进来参与中国市场竞争,服务中国广大消费者。

特斯拉就是乘着这个东风进来的,但它可能不是“鲶鱼”,而是“麻烦制造者”,因为它不符合中国城市发展逻辑。一旦管理层意识到特斯拉的真实属性,对其的态度可能由欢迎转变为不欢迎。

当中国市场不再为特斯拉贡献巨额营收时,它的业绩成长会来自哪里?日本、韩国与中国的城市发展逻辑相似,欧洲有强势的本土汽车品牌,其他发展中国家消费不起特斯拉,那么特斯拉的市场就只剩下美国了。

如果没有中国市场支撑,特斯拉的产能扩张还有意义吗?似乎不用等到产能过剩,特斯拉的股价就会回归价值。而特斯拉回归价值也一定会带动纳斯达克整体回归理性。

首当其冲的就是以特斯拉为首的造车新势力。历史无数次地告诉我们,股市表征的都是情绪,从艳阳高照到暴风骤雨往往都是转瞬间的事情。

继而就是那些玩自动驾驶概念的。拜特斯拉所赐,大家看清了自动驾驶的本质,即使融资再强,产品依旧无法落地。这是穿着科技外衣的击鼓传花游戏。

人工智能“原罪”与“去汽车”的未来

L3级自动驾驶(L3级是有条件的自动驾驶,大部分配备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都是L2级别的自动驾驶,也就是部分自动驾驶。目前,汽车厂商竞相研发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技术和车型,但L3级及以上自动驾驶汽车的路权和法规尚未出台)就是伪命题,L3级及以上都不真实。所谓的L5级,其实现是建立在通用人工智能实现的基础上的。

单纯从传感器的角度看,机器比人强,而且强很多。但是L5级(L5级是完全自动驾驶,替代驾驶员。马斯克表示,特斯拉将在今年实现L5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并认为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证明其估值合理)不是简单的感知和运算,其重点在于判断,而这个判断就需要通用人工智能。没有综合判断的能力,感知再强、算力再强也是白搭。目前的自动驾驶系统仿若钢铁侠叼着奶嘴,可安全问题真的不能寄希望于2岁宝宝的智商。

当通用人工智能还遥遥无期时,自动驾驶就只能不停地画饼。正因为严重依赖人工智能,这一波自动驾驶就一定会落得惨淡收场。

归根结底,特斯拉和智能驾驶这一波的泡沫,都是所谓的“人工智能”(其实应该叫“泛人工智能”)吹起来的。AlphaGo、人工智能、波士顿动力机器狗和深度学习,等等,在可见的未来还是概念和探索阶段,未来创造利润的公司可能完全是生面孔。还有跟风智能驾驶的一众的激光雷达概念,真正的自动驾驶本身并不需要它们,所以回归本质是它们的宿命。

正是这么多“注定颠覆未来”却始终无法兑现的技术,构筑了纳斯达克“恨天高”的市值,也将让我们这个时代与“浮躁”二字捆绑出现在未来的历史课本中。

惟一的惊喜还是已故的乔布斯创造的,他借用系统设计把技术的潜能挖掘了出来,改变全世界。苹果一直坚持企业文化,也不断努力推出优秀的产品。如果苹果耐得住寂寞,这一轮应该有惊无险。只是,“浓眉大眼”的苹果也宣布要造车了。

整个汽车行业还在沿用100年前的思路去创新,对于轻量化、共享化、场景化、模块化、仿生态、分布式这些面向未来的设计原则浅尝辄止,也不再秉承功能至上、人本尺度这些设计理念。车企流行的改变内饰、比拼参数这些手段只会将自己逼到死路上,疲敝于越来越短的开发周期和消费群体越来越迷茫的个性化追求上。

今天的汽车巨头们在创立之初都有“改变世界”的基因,如今却都丢掉了自己的历史。新进的选手看到的是一个巨大的市场,但在城市化演进规则下,市场规模只会缩量,并且越来越小。

汽车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应对出行效率低下。真正的未来汽车就是没有汽车,只有出行。而且,这个转变会比想象中来得要快。

(本文已刊发于3月6日《红周刊(博客,微博)》,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不代表《红周刊》立场,提及个股仅为举例分析,不做买卖建议。)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