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 记者 周菊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改变的不仅仅是汽车产业的结构,以及人们的用车习惯,汽车技术和结构的改变,也使得在车辆可靠性以及安全性上,有了不同的风险界定。从汽车本身而言,燃油车相对少出现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的缺陷和质量问题,但电动车一旦出问题,大部分都集中都在电池这个核心板块上,而和燃油车缺陷引发的后果相比,电动车电池缺陷带来的风险大了许多,这一点,从“起火”成为过去几年的敏感高发词就可以看出。
随着电动车质量的提升,电池等核心部件的质量可靠性也在不断提高,不过,规模的扩大也使得更多环节的问题开始出现。一家投诉网站的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纯电动车总投诉量为1837宗,比2019年增加了434宗,同比增长30.9%。其中,至少发生过一次车主投诉的纯电动车型有153款,较2019年增加42款车型。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诉主要集中在四点:一是续航里程“打折”,特别是气温较低时,电池电量下降太快,充电速度与宣传不符。二是电池质量问题突出,电池故障、充电故障较常见。三是变速箱异响、变速箱顿挫、动力消失等问题较多。四是售后服务水平不高,充电故障等问题多次维修不能彻底解决。
投诉量的走高表明,与新能源汽车刚启动市场化的阶段相比,新能源汽车的问题正处于爆发期。2020年,国内纯电动车乘用车销售100万辆,根据中汽协预计,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将达到180万辆,在去年的136.7万辆基础上增长43万辆。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已经有500万辆的保有率,在接下来的迅速扩容中,这些投诉所涉问题能否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将直接决定新能源汽车接下来的普及效果。
电池成投诉高发区
从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数据来看,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诉集中在质量方面,其中又以电池相关问题为主。协会提供的案例显示,一位车主在购买新能源汽车后,“三包”期内车辆经常出现半路熄火,且无法进行充电的情况。经济观察报记者注意到,在多家投诉网站上,消费者对于电池续航里程虚标,衰减严重、电池故障等的投诉同样比较集中。
比如有一位北汽新能源EV160车主在黑猫平台投诉表示,其在购车后已经发生三次严重的掉电事故,其中一次在驾驶过程中车辆电量从60%骤降至0导致车辆无法行驶。另一位荣威Ei5纯电动车的车主则表示,其在2018年11月购入车辆时,荣威的宣传广告和资料都宣称续航里程410公里,但实际使用3个月累计行驶了3000公里,发现充满电实际行驶续航里程大概只有210-220公里左右,与荣威厂家宣称的410公里续航里程相差甚远。而在其它平台上,类似的投诉还有很多。
其实,自电动车诞生以来,里程虚标和电池衰减的问题就广泛存在,早在三年前,就曾有34位东风E70电动汽车的车主联名投诉,因其在购买车辆时被告知最大续航里程可以达到500公里,实际使用续航里程也超过350公里,但他们发现在冬季行驶时里程越来越短,最高只能跑130公里左右。对于电动汽车,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与电池表现受气温影响,以及冬季空调制暖耗费部分电量有关。而车企目前在标示续航里程时普遍采用的是NEDC工况里程,即欧洲的续航测试标准,是指空调,大灯,加热座椅等都关闭情况下的续航里程,本就与实际续航里程有差异。
对于上述类型投诉,中国消费者协会特别强调,新能源汽车厂家要加强宣传和营销管理,如实告知消费者车辆实际续航里程、充电速度以及影响因素等信息,避免后期产生纠纷。此外,中消协还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加强对汽车虚假宣传、车辆安全等消费者反映突出问题的监管,推动电池技术、配套设施不断完善,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而除了电池方面的问题,充电故障,如时间过慢、充不进电、充不满电等现象也让部分电动车十分困扰。如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一位荣威Ei5的的车主表示,从其购入新车一个月开始,就不断出现充电过程中因故障充电中断的情况,因此每次充电都要每隔十几分钟就查看一下是否正常充电。而在车质网上,一位特斯拉车主表示,自己的车每次都是在充到75%的电量时就自动中断充电,始终充不满电,在与特斯拉客服数次沟通后仍未解决。
另外,电动车的投诉还涉及到电机故障、电瓶漏电,车辆无故熄火、操作系统故障系统黑屏等等问题。这些均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年内“自燃”超50起
另外,电动车“自燃”也是2020年消费者维权的重点领域——尽管目前来看数量并不大,但社会关注度极高。据一览众咨询的统计数据,2020年全年有61起汽车自燃/起火事故,其中已明确的纯电动汽车事故达到51起,占比84%,而事故原因大部分是动力电池问题导致。
比如去年广汽新能源旗下某车型连续出现三次起火事件。此外,特斯拉的自燃也多次发生。2021年1月,一位Model3车主在开进地下室停车场时车辆起火,整辆车烧到面目全非。电动车的电池等核心部件一旦出问题,很容易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安全。对电池的关心正在逐步上升,这即将成为消费者的投诉热点。
尽管如此,国内却鲜有车企因为电池起火风险对电动车进行召回。在2020年之前,只有蔚来在2019年发生自燃后发布声明称是电池组设计所致,随后该公司宣布召回了4803辆ES8。
不召回电动车是有多种原因的,首当其冲的是,电动车的召回成本往往巨大,这给车企造成非常高的成本压力。以最近韩国现代为例。现代汽车在今年2月宣布全球召回8.2万辆电动汽车以更换电池系统。据韩媒最新报道,此次召回估计耗资高达1.4万亿韩元(约80亿元人民币),而面对高额支出,现代汽车和LG化学已同意以3:7的比例分摊召回8.2万辆电动汽车用于更换电池的费用。其中,现代汽车将承担成本约24亿元人民币,这两个数字超过了很多中国上市车企一年的净利润。
另一个难题是责任划分问题。虽然现代汽车与LG电池分摊召回成本给行业打了个样,但对于起火事件,车企和供应商之间的争议是一直存在的。即使是此次确定了分担费用责任的LG,也在此前拒不承认自己的产品有问题,其认为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起火和电池有关,并表示自燃事件主要是因为现代汽车的BMS未正确应用。而在中国,2019年同样疑似“甩锅”的戏码在蔚来汽车和宁德时代(300750,股吧)身上出现过。
这种情况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召回成本大,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目前电动车出现问题后原因和责任界定并不明确,加上电动车和电池生产链条长,追责起来更加困难,因为除了电池生产厂商,上游供应链的材料质量,包括车企的安装合规性,全部都影响着电池安全以及电池的稳定性。而这些均让电动车消费者承担着更大风险。
在电池安全性上,多家车企都在发布新一代电池。2020年,比亚迪、宁德时代、孚能科技、欣旺达(300207,股吧)等多家中国电池企业发布了号称“不起火”的电池。其中,比亚迪发布刀片电池宣称将把自燃从新能源汽车的字典里彻底抹掉;宁德时代对外宣布已经开发出“永不起火”的NCM811三元锂电池。但“永不起火”是否过于夸张,在业内争议也比较大。
业内观点提醒指出,消费者的认可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原动力,但消费者不是“小白鼠”,试错过程不能放在消费者使用环节来完成,车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应是车辆上市销售的基本前提。
在政府部门的督促下,车企的召回意识也有所加强。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召回数量出现数倍增长。统计显示,2020年21家汽车生产者共实施新能源汽车召回31次,涉及汽车9.41万辆,相较于2019年召回数量增长近2倍。相当于每卖14辆车就有1辆被召回。而其中,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召回的主要原因,如力帆汽车、威马汽车等均因起火隐患在去年进行了电动车的召回。去年6月,工信部发文要求开展新能源汽车安全隐患排查工作,降低车辆起火风险。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