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汽车
2021
03/15
12:37
亚设网
分享

作者 | 咖啡与茶

数据支持 | 勾股大数据(www.gogudata.com)

新能车崩了,传统造车企业是否迎来机会呢?

其实,从宏观视野看,新能源汽车对燃油车的替代具有必然性,这不仅是汽车业本身的新旧转换,也是人类有效解决能源危机、气候危机、物种灭绝,避免自我毁灭的必由之路。鉴于现在新能源汽车超低的渗透率,这个行业星辰大海般的征程,无需怀疑。

问题只是,新势力、传统造车势力,谁能够在这个征程中走得最远。

2020年,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持续火爆,除了大红的特斯拉Model 3、蔚来ES 8、小鹏P7、比亚迪汉,我们看到了传统造车的老大--大众、丰田们,不断推出了自己的电动车,大众有ID.3,丰田有雷克萨斯UX 300e,声势也比过去高了很多。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来源:大众ID.3,汽车之家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来源:雷克萨斯UX 300e,汽车之家看惯了新势力呼风唤雨,传统造车过分低调,现在来了个大反差,是否意味着传统造车的反攻号角已经打响?如果传统造车大举反攻,股价已经腰斩新势力是不是还会继续腰斩?1为何传统造车长期沉默?

传统造车对于新能源的态度,一直很纠结。

各大汽车巨头的老板,很清楚新能源的重要性和潜力,但是过早地介入,巨大的投入和不确定性,搞不好不仅成不了先驱,很可能成为先烈。

同时,新能源汽车再怎么吹,不过是抢燃油车的生意,对于传统造车来说,多卖一辆电动车,可能意味着少卖一辆燃油车,过早地革自己的命,不一定有增量,反而搅乱现有的存量市场。

当然,传统车企的老板们也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既然要摸着石头过河,那不如把这个光荣任务让给新势力,他们要是摸过了河,桥也就搭好了,自己得了个便宜,他们没摸过去,淹死了,自己也有个前车之鉴。

最后一个原因,是传统造车企业和新势力自身的差异。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宣传套路。新势力宣传套路各种眼花缭乱,互联网思维、网红经济、新奇点子铺天盖地,但你看看传统造车,老土、保守、乏味、不思进取。

这与整个汽车产业太久没有变革有关。

现在全球的燃油车竞争格局,50年前就已确立,而美国本土,则早在二战前就已确立,至今都没有什么大变化,几十年前看到那些汽车业巨头,现在看来还是那几个,大家都有一方地盘,赚着属于自己的钱,相安无事。

舒服日子过久了,船大难掉头,加上燃油车技术到顶,难有革命性突破,所以上到老板、下到员工,容易变得刻板、守旧,最可怕的是,大家对这一切都习以为常,没有人觉得有问题。

哪怕有一股新势力在暗流涌动、破茧而出,甚至逐渐壮大,但是传统造车的常规反映,还是鄙视+蔑视,质疑声、批评声不断。

丰田汽车掌门人丰田章男利就公开怼过特斯拉,他的业务是一家仍在推广新颖菜谱的餐厅,而丰田则更像是一家已经拥有大量客户的餐厅。特斯拉认为,他们的食谱将成为未来的标准,但丰田拥有的是真正的厨房和真正的厨师。他们并没有制作出真实的东西,人们只是在购买食谱,而丰田有厨房和厨师,可以做出真正的食物。

另外,新能源汽车最被看好的价值并不在硬件,而在软件,但传统造车的技术优势都在硬件,软件则并非他们的优势,这是一条天然的鸿沟。

一句话,要么不想变,要么想变但不好变。

2

为何传统造车现在反攻?

整个汽车销售,最大的份额是乘用车销售,而乘用车里,个人购买力是绝对的中坚力量。

以2020年的中国为例,全年汽车销量2461.0万辆,其中,乘用车2007.9万辆,占比81%,当中个人购买的比例超过80%;保有量方面,数据更大,以全国民用轿车为例,总保有量15640万辆,私人轿车占比高达93%。

换言之,谁能撬动这个市场,谁就是赢家。反过来,对于传统造车,只要这个市场没松动,他们依然可以高枕无忧。

可事实是,这个市场正在松动。

2016年,中国的新能源乘用车购买比例中,个人只占24%,到2019年,该比例已经大幅提升至74%,2020年,进一步提升至84%,和整体乘用车比例相当,个人购买已经成为新能源市场的主力军。

从销量的增速上,反差则更为明显。2020年,中国整体汽车销量下降3.4%,乘用车销量下降7.3%,但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9.9%,新势力的销量虽然只有几万辆,连传统造车的零头都不到,但增速惊人,蔚来同比涨113%,小鹏涨112%。

汽车市场本来就是存量博弈,这边多了,那边必然会少,传统造车正不断被撬墙角。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不得不防,此其一。

与此同时,很多国家的政府或是出于气候控制的大议题,或是不想自家的汽车工业落后,又或是其他原因,开始重视新能源汽车,并持续出台政策。

比较著名的是欧美多国、日本出台的在2040年之前禁售燃油车的政策,这被看做是燃油车厂的死亡时间表。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来源:易车网

如果说之前还可以躺在功劳簿里睡大觉,现在政府在后面踢屁股,不走快点也不行了。

还有像德国这样的工业大国,汽车业基本就是命根子,要是出了点差错,工业产值、GDP、财政收入、就业、甚至是社会稳定、政权根基、国家竞争力,都会乱成一锅粥。

德国也效仿起中国,对新能源汽车搞起了补贴,购买电动车的免税上限调至6万欧元,居民购买一辆4万欧元的电动车,可以收获9000欧元的补贴。

现在,对于传统造车而言,说是壮士断腕也好,天时地利人和也罢,亦或是自我觉醒,总之是时候从功劳簿里醒来,撸起袖子开干了,此其二。

而从现在传统造车的各种动作看,反攻的号角显然已经吹响。

3

传统造车反攻给新势力带来什么麻烦?

现在,市场对于传统造车的看法非常分化。

看衰的人,最喜欢拿当年的诺基亚做对比,巴不得传统造车像诺基亚那样被新势力消灭。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看好的,则拿出一大堆证据来证明传统造车绝非“诺基亚”,甚至“廉颇老矣”都说不上,分明就是人在壮年。

在他们眼里,传统造车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成熟的制造和品控体系、四通八达的销售网路、庞大的客户群体、巨大的品牌认知度,还有大把可以挥霍的资金。

实际上,在新势力声名大噪的日子里,传统造车厂并非闲着,他们背地里,也在想方设法“高筑墙、广积粮”,做着各种新能源技术储备,大众、宝马、丰田等传统巨头,也都有新能源车试水。

现在,传统造车不再遮遮掩掩,而是开始大张旗鼓,和新势力近身肉搏。

可以预见的是,新旧势力的大战,必定精彩无比,也必定有人被斩落马,当中既有新势力,也有旧势力。

现在判断孰胜孰负,有点早,但新势力的麻烦或刚开始。

首先,是销量增速。

虽然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增量市场,而且目前5%的销量占比,有着无尽的增长前景,但是有跟没有传统造车插一脚,新势力的增长预测模型就不一样。

换句话说,各种新能源车的政策、补贴,该出的也出了,基本不会有大变动,而消费端,想买的会买,不想买的估计也很难要他掏钱,蛋糕就这么大,多只脚进来参合,分到的额度就少了。

比如蔚来,对标的是宝马奔驰奥迪,如果对手大规模推出电动版SUV,蔚来还能动则一年销量翻倍吗?这是个未知数。

即便可以,传统造车大量推出新能源车型,必定会对新势力的增长预期造成挤压,原来的过于乐观的预测就得调低一个档次。

其次,是市占率。

2020年上半年,蔚来销量占比4%,排名第7,比去年同期上升了5个名额。TOP10除了雷打不动的比亚迪、炙手可热的特斯拉,其他都是传统车企,而且大多数排名都在上升中。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或者有人质疑,传统造车不过以“滴滴司机”为主要销售对象,销售质量不及排名那样耀眼,我无意反驳,因为BBA已经推出高端电动车、丰田牵手比亚迪、五菱MINIEV的销售登顶,甚至蔚来本身,也分别与广汽、长安合作推出新车。

真正称得上传统造车软肋的,是软件。传统造车的基因还在机械学、在硬件、在制造。当然,传统造车也在建设自己的软件团队,也在对外物色合适的软件并购对象,在抢着抱大型IT公司大腿。

在软件这个赛道,到底是新势力最终获胜,还是传统造车大打翻身仗,又或者是现有的软件巨头胜出、新的软件巨头崛起,只能交给时间去证明。

无论如何,传统造车的反攻,给新势力造成的两大麻烦,正使得他们的投资逻辑发生微妙的变化。

4

新势力的杀估值远未结束?

这种微妙的变化,投射到股价,就是估值中枢的下压。

过去半年,新能源汽车被资本市场炒上天,特斯拉、比亚迪、蔚来,市值纷纷超越销量体量比自己大几十倍的传统造车。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如果看传统的估值指标,动则几百上千的PE,或者压根都没扭亏为盈,即使按照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间去做折现,估值仍然在百倍以上,没有意义,进入了纯粹的艺术区间。

既然是艺术区间,那只能艺术化处理。

从本质上看,新势力的估值被两股推力裹挟着水涨船高,一是内生的,如行业增长空间、公司自身的销量预测、智能化市场的潜力等,二是市场上的“水”,“水”满则溢。

内生上,由于之前传统造车比较无所作为,所以市场对于新势力的增速、市占率的预测都非常乐观,对风险的容忍度会更高一些,估值自然高一些,但现在传统造车插脚进来了,就不能太过乐观了,所以估值本身就在挤泡沫。

另一面,“水”才是这一波新能源牛市最直接和最主要的推手,潮涨之时,可以很猛,潮落之时,也可以很猛。

正因如此,这波回落,特斯拉最大跌幅高达33%,比亚迪37%,蔚来42%,理想53%,小鹏62%……目前虽然止跌反弹,但估值仍然处于胡说八道的范围(除比亚迪)。。。

传统造车势力大反攻

要知道,这些公司的股价,也只是回到去年11月的位置,而大放水是去年3月的事了,单单美联储,去年就放了3.2万亿美元的“水”,大部分都流入资本市场。

现在虽然市场预期会“收水”,但拜登又来了个1.9万亿的“大刺激”,美联储的加息不仅迟迟未落地,甚至还有鸽派大员出来呵护市场,用常识也知道,因为放“水”而导致的估值泡沫,还没到底。

股市中总有一种人,因为错过某个牛股而扼腕叹息,也总想着有朝一日股价跌回来,就匆忙上车,然后再创新高,人生从此大不同。

但是,你至少得分清跌回来的是飞刀还是大坑,而如果“收水”预期不落地,通胀预期不转向,基本可以判断,即使新势力股价再跌,是飞刀的概率也大过大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格隆汇APP。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