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点名之后,恒大汽车的故事还讲得下去吗?

汽车
2021
03/31
06:34
亚设网
分享

新华社点名之后,恒大汽车的故事还讲得下去吗?

近日,新华社撰文评论: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存在“虚假宣传”“虚火过旺”隐忧。文中点名了恒大汽车未有量产车在售,却市值高达5000亿港元的情况。反映在资本市场上,3月29日,恒大汽车盘中跌幅扩大,一度跌超过15%。

新华社发文针砭时弊,或许是恰巧点在了恒大汽车的“痛穴”上。作为港股市值仅仅次于比亚迪的第二大车企,其财报数据显示,企车业务营收却仅仅占到总营收的1.21%,“第二大车企”似乎有些名不副实。

01

“假噱头”还是“真实力”?

恒大造车的“虚火”停的下来吗?

3月25日,恒大汽车召开发布会,发布了一系列造车进展,但量产车仍然迟迟“难产”。去年8月份,恒大汽车发布6款“恒驰”汽车,恒大热衷于造车,与资本市场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高度关注不无联系。

2020年,特斯拉市值一度超越丰田成为市值最高的车企,国内方面,蔚来估价涨了400%,小鹏、理想等新能源造车品牌,市值均有上涨。今年1月份,恒大汽车发布公告,以定向增发的方式,股权融资260亿港元。经历过资本的寒冬之后,新造车的风口又飞了起来。

目前市面上对于恒大造车有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恒大可能在“以造车之名,给地产业务拿地为实”,另一种则认为恒大实实在在有造车的实力。

对于这两种声音,我们不置可否。

去年5月份,前恒大动力科技集团常务副总裁吕超曾经发声,认为房产企业造车"不符汽车产业发展规,若不彻底改变行为方式、造车理念,则很难成功"。

恒大造车究竟是“噱头”还是像部分媒体所言,真的有颠覆新能源汽车格局的真实力?

从恒大进军汽车领域到现在,不难发现一件事,无论造车业务进展怎样,发布会倒是办了不少。这说明一件事,至少在营销这件事上,恒大汽车上费来相当大的心思的,但是如果深究起来,就不难发现恒大造车最难的地方在于,他似乎没有太多能拿得出手的核心技术。

拿前几日发布会上,恒大汽车发布的智能联网系统来看,在联合研发的恒大、腾讯、百度三家中,只有百度以及腾讯有技术实力,单单对于恒大汽车而言,要在1年11个月内招到一个完整的技术团队,完成团队磨合,并且给出一个可用的解决方案,并不容易。

在向善财经看来,在很多行业包括地产行业,这样的“营销前置”的做法并没有什么不正确,很多企业都是“先卖产品方案,后卖产品”,很多公司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汽车领域,可能并非如此。

汽车行业是一个典型的“技术前置”行业。什么是“技术前置”?举个例子,现在几乎每台汽车上都有的ABS系统(刹车防抱死系统),最早出现在汽车上可以追溯至1953,而直到1978年才有第一款量产的ABS车型出现。

也就是说,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先有技术研发,再有成熟产品是一个不变的规律,因为汽车本身就是各种技术系统组合而成的产品。

从这个角度来看,恒驰作为一个带有地产基因的品牌,在三电领域(电机、电控、电池)领域没有深度技术积累的情况下,真的能造好汽车吗?不好说。

根据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一份数据显示,2020年新能源汽车因三电系统缺陷召回占召回总数量的31.3%。主要问题集中在充电速度与宣传不符、电池质量问题突出等等方面。

换言之,即便一些品牌(包括特斯拉)在量产车上市多年后仍然不可避免的出现问题,技术积累不足,且没有任何一款量产车投入市场的恒大汽车就能做好吗?这一点颇为值得持续观察。

02

“千金难买竞争力”,

恒大造车的“阳谋”胜算未卜

一方面,恒大在汽车行业一直“高歌猛进”,这也一度获得了部分投资人的青睐。不过与此同时,市面上关于恒大的谣言也一直不断。

去年8月份,市面上有消息称恒大集团向广东省政府提交了一份《关于恳请支持重大资产重组项目的情况报告》,其中信息显示恒大集团有息负债8355亿元,在128家金融机构借款2323亿元。

随后,恒大恒大集团发布"严正声明",称"恒大集团负债8000亿的消息为谣言"。恒大辟谣之后,市场反馈并不算积极,直到德银、摩根大通等数家投行为恒大背书之后,市场信心逐渐回稳。

客观的角度来看,不排除有人试图放出假消息来故意打压恒大市值的可能性,毕竟恒大汽车受到投资人青睐,还是有很多人会眼红的。至于恒大造车到底缺不缺钱,似乎是个罗生门,至少从之前的股权融资来看,恒大确实有可能在为造车筹谋资金。

不过面对恒大来说,造车业务,似乎依旧没有地产业务那么重要。

2019年,恒大宣布投资1600亿在广州南沙区建设整车、电池和电机三大基地等项目,同年8月份,恒大斩获南沙区两宗地块。而在当年七月,金浩生活服务(江苏)有限公司以底价7.04亿元的价格拿下了两宗住宅用地,俊江新能源科技(江苏)有限公司以底价1.38亿元拿下一处工业用地。

颇有意思的是,根据天眼查App显示,前者为恒大汽车旗下子公司。而后者则已经更名为恒大新能源汽车(江苏)有限公司。

新华社点名之后,恒大汽车的故事还讲得下去吗?

新华社点名之后,恒大汽车的故事还讲得下去吗?

由此观之,“投资汽车产业拿地”或许是恒大入局汽车领域的“阳谋”。

根据《财新》报道,恒大不断加大在汽车产业的投资,然后通过获得的配套住宅用地回笼资金,从而实现所谓的优势。

夏海钧曾表示,恒大在与地方政府谈判时会建立一个模型,其中包括当地投资建厂的预计亏损、汽车产业带来的就业机会和税收增长,凭此模型要求地方政府配套住宅和生活用地。

造车口号喊了几年,PPT也发布了几回,量产车仍未大规模量产,也难免让人狐疑,难免会有人想到了乐视.....

这也难怪威马汽车沈晖在微博开腔调侃:“恒大汽车就差汽车了 。”

向善财经认为,恒大造车这件事儿,最核心的其实不在于恒大到底有没有钱,有没有通过造车这件事儿去拿地,而是恒大能不能给恒驰汽车一个真正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可能也是市场所关注的焦点所在。

如果将来某一天,恒驰产品实力真的对对表BBA、“秒杀”特斯拉,而且市场公认这一点,那么恒驰毫无疑问就是国内民族汽车工业的骄傲。

但是,问题在于,对标特斯拉,超过BBA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背后需要的是技术、品牌的长期投入。单是这两项,就可能需要数百亿人民币的投入,再加上供应链、以及生产制造环节的投入和磨合,没个十年八年的或许搞不来。

因此,不是说国内品牌做不好新能源汽车,而是说,需要旷日持久的在人才、技术以及产业上持续不断的投入,才能慢慢积累起来优势。

实际上,得益于智能化以及电动化的趋势,汽车高价值产业链正在发生转移,从传统的生产制造环节,逐渐转移至信息系统的集成领域(从工业转移至信息产业)。这对于国内的科技企业以及汽车企业来说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

物联网时代,智能设备种类越来越多,人们与信息的交互入口也越来越多,而智能汽车则是少有的能够建立起完整的软硬生态的一级入口,自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赛道火热之后,企业进场也自然会被关注,但在未来市场上,产品端的竞争也会愈发的激烈,而对于新造车势力中的"后浪"们来说,如何快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就显得颇为关键。

未来,在这场残酷的市场竞争中,恒大究竟在产品上能拿出几分实力,也许是市场更需要关注的地方。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向善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