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车通信、AI客服,青岛地铁玩起“数字运营”

汽车
2021
04/19
18:37
亚设网
分享

新京报快讯(记者 张雨禾)4月16日,2021新京智库春季峰会继续举行,在“新发展理念与城市治理创新”主题论坛中,业界专家围绕城市治理现代化、数字技术在城市治理中的价值与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其中,城市智慧交通体系建设备受关注。

参与此次峰会的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可谓城市智慧交通的见证者、参与者、探索者——建设线网中心、研发“车车通信”、上线AI客服。从“十三五”到“十四五”,青岛城市轨道建设厚积薄发,实现轨道交通线网六线联动,通车总里程数达246公里,国内最长穿海地铁、拿下詹天佑奖……都是青岛地铁的“成绩单”。

“最强大脑”掌握青岛地铁全网情报

青岛地铁从单线走向全网,主要归功于一个“神秘组织”——线网运营管理与指挥中心(简称线网中心,MMCC),该组织也被称作青岛地铁“最强大脑”。

车车通信、AI客服,青岛地铁玩起“数字运营”

线网运营管理与指挥中心青岛地铁供图

线网中心可以对青岛地铁全线网的基础信息、行车、供电、视频图像、主要机电设备、调度指挥、突发事件、客流、清分清算、票卡、运营维护等数据进行收集、存储、分析、挖掘,是青岛地铁名副其实的控制中心,也是青岛“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青岛地铁相关负责人介绍,步入网络化运营之后,青岛地铁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突发情况、日益提高的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需求等诸多压力,提前谋划、布局,建立线网指挥中心,从而协调各区域控制中心运作,实现“线网监管,运营协调,应急处置”的运营模式,是地铁运营大势所趋。

记者了解到,正常情况下,线网指挥中心按照“只监不控”的原则,通过各控制中心信息报告及监察线网指挥中心系统平台等方式,监视掌握各线路运营情况,为各线路提供帮助及协调指导信息。

“自主运行”,运营效率提高30%

每个坐过地铁的人一定都抱怨过“下一趟地铁怎么还不来?”殊不知,看似简单的地铁运营调度背后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在列车与列车之间找到间隔、成本、安全系数等变量的最优值,需要更精细化的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青岛地铁开始了在智能系统领域的探索。2017年11月,青岛地铁集团牵头相关单位研发了“基于车车通信和车载融合的列车自主运行系统(TACS)”,俗称“自主运行”。

车车通信、AI客服,青岛地铁玩起“数字运营”

TACS实验列车青岛地铁供图

TACS是指列车基于运行计划和实时位置,实现自主资源管理并进行主动间隔防护的控制系统,该系统是国际首个基于车车通信的车载融合列车控制系统,是列车控制系统技术的重大突破。根据资料显示,该项技术我国具有完全知识产权。

相关负责人介绍,TACS可以实现在同等线路配置的条件下,增加运行列车数量,可以让列车“更紧密”;通过列车车载控制系统与牵引、制动系统的深度融合,可以让列车“更智能”,实现传统列车自动运行向列车自主运行的跨越。

“自主运行”的另一大优势是去中心化,通过轨旁设备上车,各列车间信息直接实时交互,可以避免因单个设备故障导致地铁大面积“瘫痪”。“更靠谱的是,TACS系统会让列车反应更加灵敏,紧急制动的触发时间可以从原来的0.75秒缩短到0.5秒,更及时地触发安全防护。”青岛地铁相关负责人说。

车车通信、AI客服,青岛地铁玩起“数字运营”

TACS实验列车青岛地铁供图

记者还了解到,使用TACS系统,建设成本可降低25%,运营效率提高30%。目前,TACS已在青岛1号线南段完成了正式线路的工程应用测试,未来将在全国轨道交通领域全面推广应用。

AI客服提供服务,每人排队时间少四五分钟

对于每天早晚高峰“征战”地铁的“打工人”而言,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购票便捷吗?”“闸机出现BUG,有人及时帮我解决吗?”城市智慧轨道交通建设落地到服务端,真实的出行体验是关键。

为将前沿的科技手段最适宜地链接到城市轨道交通,青岛地铁率先尝试用智能客服中心替代部分人工服务,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语音识别等技术,打造智能交互和自助服务系统,实现车站服务的自助化、智能化和人性化。

同时,智能客服中心增加了智能问询模块,对于一些操作不便的乘客,可以直接通过语音交互。

车车通信、AI客服,青岛地铁玩起“数字运营”

智能客服中心青岛地铁供图

2020年6月29日,智能客服中心试点项目在青岛地铁2号线、4号线换乘站辽阳东路站上线。记者了解到,单个智能客服中心点能同时服务4名乘客,与现有人工客服相比,服务响应时间缩短50%左右,平均每位乘客排队时间可节省4-5分钟,可以释放更多服务人力。“接下来,青岛地铁将继续完善智能客服中心客服知识库,上线电子发票、退票等更多服务功能。”相关负责人介绍。

编辑 许腾飞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