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上海车展热闹且魔幻。
作 者丨邢书博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图片:网络、图虫创意特斯拉即使不尊重媒体,并且坚持批判自媒体广泛无良都是没问题的,但对中国消费者的诉求,对中国市场,应该要保持基本的尊重。昨天的2021上海车展,经历了中国车展史上最魔幻的一幕: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头羊,全球市值最高的车企,一位女车主爬到特斯拉车顶,身穿“刹车失灵”的T恤衫,大闹会场,最终被会场保安“四脚朝天”地“礼送”出展区。而后特斯拉的表现,更火上浇油,甚至引火烧身。其中国区副总裁陶琳在事实真相并没有真正水落石出时强调,“最近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觉得她(女车主)很专业,背后应该有(人)的。”话里话外的意思,除了坚持特斯拉是对的,就是外界之所以觉得特斯拉傲慢、不负责任,是因为媒体尤其是自媒体没得到投放而故意加害。目前,女车主、特斯拉关于这起事件的公开信息仍各执一词,事实真相如何仍扑朔迷离。该事件的最新进展是,特斯拉和涉事女车主均表示“不妥协”。在这样重大的场合采取过激行为,即便是正当的消费维权也会造成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事实。该车主已受到行政拘留五日和行政警告的处罚,这也给近年来愈演愈烈的爬车维权行为敲响了警钟。但特斯拉在面对问题,尤其处理消费者关系上的态度与言行,也是值得好好检讨了。据华商韬略梳理观察,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处理车主维权的多起案件中,均显得水土不服,甚至表现出有些不近人情的“傲慢”。
据界面新闻统计,2020年特斯拉在中国因“失控”而导致的安全事故共14起;2021年更是呈高发态势,截至4月12日,有统计的安全事故已达9起。对这些事故的回应,特斯拉官方基本都是将问题归咎于“车主操作不当”“地面湿滑”等外部原因,坚称“车辆不存在问题,系人为。”甚至特斯拉认为,网上的维权与批评的声音是有人故意抹黑。
今年2月,江西特斯拉车主因其充电桩故障投诉特斯拉。特斯拉也是先将问题引向“当地电压不稳”,遭到国家电网质疑后,才光速道歉。
这也被认为是众多车主维权事件中,唯一一次特斯拉没把锅甩出去的案例。
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军者,特斯拉包括其创始人马斯克,都在中国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以及无数的铁杆粉丝。
但随着在中国市场的持续发展,其形象却越来越不堪。今年315前夕,甚至有媒体提前给预告它将是315晚会的主角之一,后来没有上,还有媒体追问:特斯拉为什么没上315晚会?
这到底是中国媒体有意针对特斯拉、故意黑特斯拉,还是我们以前把特斯拉想得太好了?
今年1月,陶琳在个人微博发布的《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对特斯拉失控加速的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特斯拉全球246个安全事故的原因全部都是踩错踏板造成的。
“意外加速事故均是由于踏板使用不当造成的,并没有证据表明加速踏板总成、电机控制系统或刹车系统存在任何可能造成上述事故的故障,也没有证据表明车辆设计因素会增加踏板误踩的可能性。”报告中说。
陶琳发布这份报告,显然是要力证特斯拉清白,以支持自己“诸多事故都是车主使用不当”的论断。
但就在报告发出一周后,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网站上就发布了特斯拉的召回公告,特斯拉已经申请“自愿”召回134951辆Model S和Model X汽车。
事实上,除了在中国形象越来越负面,特斯拉在美国也没那么美好。2020年美国《消费者报告》可靠性排名中,特斯拉排名倒数第二;市场研究公司J.DPower发布的《2020年美国市场新车质量研究(IQS)报告》显示,特斯拉每百辆车故障高达250个,排名垫底。
多份质量报告与汽车召回事件把特斯拉推向了风口浪尖,以致于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公开表示,特斯拉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这些问题并非那么关键,但至少是存在的。
“在之前提高产量期间,我们发现油漆没有干,如果我们早点发现,就能早点解决。加快生产过程中,需要额外一至两分钟让车辆油漆晾干,但实际上却没有足够时间晾干油漆。”
马斯克认为,特斯拉在产能爬坡期质量不稳定是正常的。他甚至建议消费者,要么早买图新鲜,要么等产能稳定后再买,质量好。
这让消费者很迷茫,究竟该相信谁?
除了直接与安全相关的事故,特斯拉的整体品质,在一些消费者眼中,也只是“长期不过如此”。
最典型的案例,韩寒作为第一代特斯拉车主,还曾遭遇驾驶舱漏雨等质量问题。
特斯拉作为电动汽车先行者,早期没有经验,人才资金短缺,质量不稳定不奇怪;如今,特斯拉已是新能源车界的老革命,而且在上海建立了超级工厂,在中国市场的支持下,利用各种优势,产能迅速扩大,但质量问题依旧频发,为何?
科技自媒体品玩此前报道,虽然被特斯拉指责为故意黑,并且予以了几乎全面而坚决的否认,但也多多少少说明特斯拉在零部件、生产流程乃至管理上的问题。
该报道认为,特斯拉正通过不断降低质量标准,来达到产能要求。工人的工作待遇和环境,也与外界对特斯拉的想象相去甚远。在管理上,特斯拉中国则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其中国区高管有了更多自由裁量权之后的很多做法,都与特斯拉全球体系背道而驰。
比如特斯拉总部不要求打卡,上下班时间自由,但特斯拉中国则要求员工“7*24小时待命”。据其员工反映,休息日、凌晨三点都能接到高管的工作电话,而且言辞激烈,经常被辱骂。
这一切最终可能造成的隐患就是,交付给消费者的特斯拉汽车,品控欠缺,质量问题频发。
对于陶琳多次暗指媒体黑公关的说法,该媒体直指特斯拉中国为掩人耳目,甩锅给消费者和媒体。
除了质量问题,特斯拉在中国的价格体系,也一度被众多车主诟病。它一方面上演了在拼多多的价格保卫战,一方面又自乱价格秩序,甚至被高价购买的车主怒怼为“割韭菜”。
去年11月,丰田总裁丰田章男在回应“特斯拉市值超过丰田”的话题时,他表示,特斯拉的业务像是“一家推销菜谱的餐厅”,丰田才拥有真正的厨房和厨师。但今年3月,丰田依然选择与特斯拉合作,开发新一代紧凑型电动汽车。
这显示出,特斯拉作为新能源汽车领跑者,在全球市场的掌控力和号召力。
国内来看,国产电动汽车发展与产业链完善,尤其对市场的推动和普及,特斯拉也是功不可没。在良币驱逐劣币的效应下,那些为了骗补而生的低质电动车,目前大都被市场淘汰。
但这些并不能成为特斯拉在中国市场以高人一等姿态自居的资本,尤其在关系到消费者自身安全的汽车质量问题上,更不能一味地将问题归结为“使用不当”。
一家真正为消费者着想的企业,即便真的是因为消费者使用不当而导致事故,当事故再一再二地发生,也应该首先自我检讨:是不是对消费者提供的使用支持不够?是不是质量虽然没问题,但设计上存在不利于消费者正确使用的问题?
陶琳昨天在回应有关“傲慢”的话题时说,不是说不尊重媒体,而是希望跟媒体建立一种更加新型的关系,并且把自媒体作为一个重点,“我们是不会花钱去在自媒体上做投放的。”
特斯拉即使不尊重媒体,并且坚持批判自媒体广泛无良都是没问题的,但对中国消费者的诉求,对中国市场,应该要保持基本的尊重。
毕竟,今天的中国,不只有特斯拉会造电动车。
即使是全球标杆,也没有资格,没必要这样同中国讲话。
1、《特斯拉中国乱象揭蛊》 Pingwest
2、《丰田对特斯拉市值第一表示“不服”?人家确实有底气》 CNMO
3、《马斯克承认特斯拉存在质量问题》 中国证券报
4、《特斯拉频频“失控”的原因找到了!》 钛媒体
5、《特斯拉回应“车顶维权”事件:对不合理诉求不妥协》 界面新闻
华商韬略视频号开通啦
更干货的企业家智慧与韬略
期待您的关注!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
THE END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王晓 责编:周怡
美编:刘彦潮 运营:方乐迪 张婵 倪晨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