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消费者的权利应该得到市场监管与司法体系明确、有效的保障,这是依法治国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改善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
4月19日,上海车展开幕第一天,一位女子站在一辆红色特斯拉车顶上展臂呼喊“特斯拉刹车失灵”,这幅画面迅速传遍社交媒体。与此同时,还有多个品牌的汽车消费者也举牌维权,媒体感叹车展变成“维权展览”。
第二天上海警方以扰乱公共秩序的名义,将这名女子处以行政拘留5日的处罚。而特斯拉则宣称决不妥协。今年以来,特斯拉已经被曝出多起涉嫌刹车失灵事件,特斯拉始终以各种理由回避自身问题,从来没有受到任何的司法调查,迫使这位女子以极端的方式引起舆论关注,让特斯拉正视其维权诉求。
随着汽车在中国普及,汽车消费维权事件屡屡成为舆论焦点。这是因为,消费者购车出现问题后,虽然都会先后找4S店、厂家、消协、工商管理部门,甚至法院,但往往难以顺利解决纠纷,而一些企业则理直气壮地拒绝消费者的诉求。这导致部分汽车消费者只能以受害者砸车等暴力方式,以及其他吸引社会舆论关注的行为进行维权,比如2019年有位西安消费者坐奔驰引擎盖上哭诉维权,引发众议。
由于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对于部分消费者而言,似乎只有寻求社会舆论关注才能迫使一些汽车企业正视其申诉。但是,大部分舆论未必能起到有效的监督作用。最近几年,汽车维权成为“央视315晚会”的主角。比如今年长安福特和东风日产英菲尼迪均因为变速箱问题被曝光,之后消费者的诉求立即得到回应和解决,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企业受到惩罚。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国,但至今汽车消费者权利保护依然存在申诉难题,这一现象也将影响依法治国精神的贯彻落实。我们需要反思的是,在过去许多年间发生了如此多的汽车维权事件后,为什么今天依然有消费者需要用一些极端方式求得舆论援助才有机会获得公正的答案。在这个领域,监管和法治都亟需完善。
为避免监管碎片化产生的监管真空和交叉管理,2018年中国推动了监管体系改革,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同时,通过强化消费者保护立法改善消费环境,促进国内消费,倒逼市场提高供给质量,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当说,在这两大目标之下,市场监管应该能够及时满足消费者的维权诉求,但是,汽车消费维权至今仍存在着一些难点。
监管部门有必要给消费者提供明确的程序和机构进行有效维权,目前消费者协会只接受投诉,无权做出判断。消费者到法院起诉,则往往因为汽车交易市场管理混乱、交易过程很不规范、举证困难、车辆质量问题第三方机构鉴定成本太高,尤其是汽车“三包”规定对车企和经销商较为有利等原因,导致司法维权很难有结果。总之,由于这些系统性的规则缺失,导致在许多汽车维权案件中,消费者难以有效伸张权利。
电动车普及度越来越高,而这种创新型产品还未受到市场长时间的检验。最近几年,电动汽车自燃、刹车失灵、自动驾驶技术失灵等问题屡有发生,如果监管部门不积极履行监管责任,就可能使部分企业产生轻视消费者权利的侥幸心态,也不利于倒逼企业改进技术和质量。我们绝不能有包容企业创新而让消费者为企业错误买单的思维。在中国电动汽车崛起的时代,中国应该加强市场监管,促进企业通过提高质量和技术获得竞争力。
中国正在创建市场化、法治化与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不应让汽车消费者继续以丧失尊严的“闹事”方式维权,他们的权利应该得到市场监管与司法体系明确、有效的保障,这是依法治国最直接的体现,也是改善市场环境的必然要求。对于监管、立法以及司法部门,应该树立消费者至上理念,把维护消费者权益放在市场监管的核心位置,面对汽车维权体系的一些漏洞,要及时完善法律、政策、标准、投诉举报等体系,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