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
本届上海车展,如果电动化称为大势的话,那么智能化可以称为电动化加速的推进器。似乎每一款电动车的问世,都是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战斗。
作为新造车势力中的技术专业户,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于如今智能化的飞速发展有着自己的理解。面对车展前夕华为频频在自动驾驶方面大秀肌肉,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向外部拓展、开展合作的趋势,何小鹏表示,华为的模式非常不错,但是长线并不看好。
新京报:你怎么看待诸多车企目前与华为开展的技术合作模式?
何小鹏:这种模式以前在做UC做过,后来死得很惨,因为开放会带来很多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每一家合作伙伴有不一样的诉求,可能每家合作伙伴到后面都会有很多不开心的点;第二个是在中国互联网最后取得的量基本上都是免费或者很低收费,因此一定要找到一个合理的价格。我觉得不合理的价格没有生命周期。
第三是体验,以前在中国互联网开放里面,大部分开放底层,双方在沟通上尤其是底层技术人员沟通是会存在隔阂的,很难直接对话。
所以从短线上我很看好华为的模式,华为非常不错,但是长线看不太好,我坚持这个观点。
新京报:小鹏目前城市NGP(自动导航辅助驾驶)和华为相比体量会怎么样?有没有考虑和华为合作?
何小鹏:当然会跟华为合作,包括跟华为有人才上的交流,有业务上的交流。我们可能也会在供应链上有探讨,我们的城市NGP有很多特点比看到的华为的要好,在P5发布会上会分享。
新京报:现在很多新的对手进入造车和汽车行业,对小鹏汽车来说会不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未来可能的对手会是谁?
何小鹏:我觉得这是让我们深度思考的问题,互联网厂商怎么进入市场,传统汽车厂商怎么进入?造车新势力怎么进入市场?一个手机的厂商怎么进入市场?他们有各自的优点和能力,也有各自问题和缺点,优点的背后就是缺点,比如有些公司很大、地位很高,意味着他们不会有强烈的战斗力,因为他也可以退,为什么有很多大公司做创业做不成功,因为进可攻退可守。
中国有百“团”大战,百车大战,现在没有到达新的百汽车大战,这个门槛太高了,我认为不会,还有好几家大型公司内部讨论,没有到立项阶段。我欢迎更多人进来,这五年还是有一些机会,2025年以后就是一个从春秋到战国的变革。
新京报:从智能驾驶推出到量产,你认为目前中国的智能驾驶达到什么样的水平了?
何小鹏:肯定到不了智能驾驶水平,如果一定要说大概两三年,因为在中国量产增加。
我觉得未来真正的智能驾驶就是看数据,比如在中国百分之多少路上可以开,在能开的情况下百分之多少场景能够用,在能用场景里面每一百公里接管多少次,比如0.2次,还需要数年的时间,今天来看还都是在前沿。
新京报:关于小鹏P5车载智能化与平台化的争议与讨论,你认为汽车和智能分开策略是正确的吗?
何小鹏:每个公司既有技术结构也有业务结构也有市场结构,比如说我觉得今年人才竞争会特别激烈,所以去年在做人才准备;比如我觉得新造车企业一开始最好是干20万到50万之间SUV,这都是结构的问题。去年年底的数据表明,2020年12份,中国的一线城市新车销量10%以上在新能源,这个数据表明,中国的智能电动汽车已经在一线城市开始快速发展,在二三线初步发展,这是很典型的变化,这种变化下回忆到智能手机颠覆,苹果出了手机,智能手机在中国全面颠覆是便宜智能手机出来,才改变了很多行业。换个角度,中高端里面P5是非常好的起步。
新京报记者 魏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