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4月27日创维宣布进军智能汽车制造业之后,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又一家毫无汽车制造经历的公司也宣布入市,这就是走出国门火遍亚洲的智能手机大厂OPPO。
近几年越来越多人开始打起了智能汽车的念头,原因究竟是什么。造车门槛低?认为造车能赚大钱?非也!今天我和王超将会借着OPPO官宣造车的话题,深入探讨一番新势力们背后的企图。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新势力的诞生,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悉数这些品牌的看家本领,不是互联网背景就是拥有强大技术的科技公司。21世纪在手机后的第二个移动智能终端是汽车,这一点,Z时代下的人无人不晓。
新兴品牌看中的是未来,他们造的也不是汽车,而是大号的电子消费产物。速度、续航、舒适、操控,这些他们只需要提诉求,然后交给代工厂去处理最后等待验收即可。最重要的是他们要霸占车机屏幕里的那份市场额度,因为在5G时代下,智能出行才是未来最挣钱的。
诸如拜腾、FF、赛麟,这些曾经也是雄心壮志的品牌输在了哪。首先他们低估了造车的成本,对挣钱这两个字过于急功近利。雷军说“我们赔得起”就是最好的印证,没有先赔钱的心理准备绝对不行。
其次先将视野落地国内万分重要,中国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技术背景,从这一点上来看先布局海外显然是以上几个品牌战略决策上的重大失误。当然最让外界起疑的,应该要说是这几位老板们的“初心”了。
看看那些已经成功了的品牌,他们更加稳扎稳打。即便初期也经历过各种困境,但是每一个巨人的成长都是要经历过程的,只要初心是真的要干实事,结果注定是完美的。从蔚来ES8到小鹏P7,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希望。这些品牌着眼国内市场、逐步扩张成了自身慢慢跻身市场销量排名前列的秘诀。
造车当然需要有雄厚的家底才行,华人运通、恒大集团甚至远在加利福尼亚的苹果都开始布局自己的汽车产物了,他们能否成功我们暂且不能妄下定论,但是前车之鉴这些企业必须要从中汲取经验。学会把控成本,搞清自己发展方向,稳住研发生产节奏,在这样的大前提下时刻想着用户消费者,这样的企业想不成功怕是都很难。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30秒懂车。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