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车企一季报:业绩频创记录 全年预期谨慎乐观

汽车
2021
05/11
10:36
亚设网
分享

财联社(北京,记者 徐昊)讯,随着宝马、奥迪2021年一季报的披露,包括大众、戴姆勒、雷诺、保时捷、Stellantis、通用和福特等在内的欧美主要车企均已交出了各自的成绩单。

相比去年第一季度疫情带来的对业绩的负面影响,上述9家车企今年一季度的表现全线飘红,甚至创多个单项记录。其中,不断深入的成本管理及中国市场的强劲复苏,成为支撑其业绩表现共同的因素。

在展望今年全年业绩表现时,芯片短缺依旧为最大的不确定性。而在疫情得以控制、产品组合进一步优化等内外部利好因素的作用下,上述9大车企均给出了不同程度的乐观预期。

福特扭亏、戴姆勒利润增长超8倍

在已发布2021年一季报的9家欧美主要车企中,戴姆勒成为最大的赢家。一季报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戴姆勒集团营业额增至410亿欧元,同比增长10.22%;息税前利润上升至57.48亿欧元,同比增长8.3倍;反映基础业务的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49.70亿欧元,同比增长5.9倍。

凭借息税前利润832%的超高同比增长率,戴姆勒成为今年一季度息税前利润增幅最大的车企。

跨国车企一季报:业绩频创记录 全年预期谨慎乐观

紧随其后的是大众集团。一季度,大众营业利润猛增至48亿欧元,增幅亦高达554%;同期,大众集团销售收入增长13.3%,达624亿欧元,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疫情前2019年600亿欧元的水平。

创造记录的不仅是戴姆勒和大众,同为德系品牌的宝马在销量方面也录得了新高。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宝马集团全球总销量同比上涨33.4%至636,606辆,创历史同期新高。同时,宝马集团全球所有主要地区的销量都实现增长,全球所有品牌的销量均呈上扬势头。

第一季度销量上涨带来了汽车部门营收和利润的提升。当期,宝马集团汽车部门营收为227.62亿欧元,较去年同期的179.89亿欧元上涨26.5%;息税前利润激增876%,至22.36亿欧元。

在今年年初由PSA、FCA合并而成的Stellantis集团,则交出了合并后的第一份业绩报告。虽无其他欧系车企表现抢眼,但也在第一季度取得了同比增长14%,至370亿欧元的净营收,位列上述9家车企第三。

美系车企中,通用汽车的息税前利润同比增长超过了250%;而另一家美系车企福特,则在第一季度实现了这一关键财务指标的扭亏——由去年同期的亏损6亿美元,至今年的盈利48亿美元。在一季报中,福特称,公司取得了“2011年以来最佳一季度业绩表现”。

“第一季度北美市场、中国市场和通用汽车金融业务的表现尤为突出。”通用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玛丽·博拉(Mary Barra)在致股东函中表示。

通用、大众、奥迪对中国依赖度最高,占比超40%

正如玛丽·博拉所言,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全球主要经济体的需求增长,成为各大车企一季度业绩屡创记录的关键因素。

通用汽车一季报显示,今年1-3月,通用全球销量超170万辆,同比增长近20%。在第一季度,两家在华合资公司合计为通用贡献了78万的销量,占比达44.72%。其中,上汽通用34.7万辆,同比增长67.6%;上汽通用五菱43.3万辆,同比增长高达73.7%。

在第一季度,中国市场贡献率超40%的还有大众和奥迪,其中,奥迪以44.81%的数字成为对中国市场依赖度最高的跨国车企。

奥迪在一季报中表示,奥迪在中国市场实现了史上最佳的单季度销量,达207,386辆。这也是奥迪进入中国市场30年来首次单季销量超过20万辆,同比去年一季度增长61.5%。

虽然奥迪的这一增长率超过了奔驰在华乘用车的58.1%,但较宝马同期却低了36个百分点。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宝马在华销量超23万辆,不仅在BBA中排名第一,其同比增长率亦达到97.5%,几近翻倍。这一业绩也使宝马收获了有史以来在华最佳表现,销量超过疫情前2019年第一季度的最高水平。

得益于“福特中国2.0”计划的快速推进和落实,另一家美系车企福特汽车一季度在华营收同比大增39%至8亿美元,亏损从去年同期的2.41亿美元缩小至1500万美元。第一季度息税前利润实现连续第四个季度同比改善,接近盈亏平衡。

“中国市场在福特全球销量中的占比虽然不高,但林肯品牌让福特在华获益匪浅。”有福特内部人士表示,作为豪华品牌林肯的较高溢价率,是福特在华实现基本扭亏的关键。

数据显示,林肯2021年一季度在华销售1.93万辆,同比增长217%,创下一季度历史新高。

在对中国市场的依存度方面,雷诺和Stellantis集则团是“异类”存在。与其他跨国车企中国市场平均超30%的贡献率相比,Stellantis今年一季度仅约3%,这还是包括中国、印度及其他亚太市场的整体数据。与之相仿,雷诺的这一数据也不到9%。

电动化、芯片、疫情为全年关键词

在上述9家主要欧美车企的一季报中,均提及了各自的电动化转型,但欧洲的戴姆勒、宝马、雷诺和大众、奥迪、保时捷对旗下电动车的市场表现做了重点说明。这也与欧洲更为严格和明确的二氧化碳排放目标有关。

跨国车企一季报:业绩频创记录 全年预期谨慎乐观

以保时捷为例,一季报对其首款纯电动跑车Taycan予以了高度评价——Taycan EV一季度累计交付量达到 9,072 辆,与交付量为9,133 辆的跑车标杆911几乎处于同等水平。

而在大众集团的一季报中,同样单独开列电气化车型的销量数据。在今年前三个月中,大众旗下电动车型的交付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以上,达到133,300辆。 59,900位客户选择了纯电动汽车,同比增长78%;而73,400位客户选择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同比增长178%。

除了电动化,依然在全球蔓延的芯片短缺成为各车企一季报中共同关注的话题。

“全球都在密切关注这一问题,我们预计芯片最晚将在两年内恢复供需平衡。”在发布一季报后,宝马首席执行官奥利弗·齐普策(Oliver Zipse)对芯片市场表达了较为乐观的看法。按照宝马的预测,影响汽车产业的全球半导体短缺问题,在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下有望在数年内得到解决。

齐普策的观点与其他车企形成了鲜明对比。雷诺集团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近期表示,芯片危机暴露了复杂供应链的“可怕”的脆弱性,“汽车行业都应该重新审视在二十年制订的战略”。

福特汽车上个月在发布一季报前曾预计,芯片短缺将使其今年的收入减少约25亿美元。

Stellantis在一季报中称,半导体芯片的短缺造成了产量的减少,今年第一季度实际产量与此前计划产量相比减产了约11%,即减产约19万辆。从全年来看,半导体芯片短缺对集团带来的影响有限,预期2021年第二季度的情况会比第一季度更为严峻,但2021年下半年情况会有所改善。

与Stellantis的判断相近,大众、戴姆勒等均预计芯片短缺将在今年三、四季度得以缓解。

得益于新冠病毒疫苗的普及,大众集团预计2021年交付量将比上年大幅增加。挑战将主要来自经济形势,竞争加剧,商品和外汇市场动荡,供应链安全以及与排放有关的更严格要求。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 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0.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