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汽车
2021
05/24
18:37
亚设网
分享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作者/星空下的锅包肉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特斯拉又搞事情。

有车主爆料新车交付要考试,并建议超过80分再提车。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结合前段时间沸沸扬扬的刹车失灵事件,锅包肉觉得这个政策的潜台词是告诉广大群众,这都是车主不会开车惹的祸。

不过新能源车行业的种种奇葩,并不影响资本对它的眷顾。如果说海外资本把特斯拉推上了神坛,那么比亚迪(002594)便是国内资本的宠儿。42亿净利润撑起了4500亿市值,市盈率接近500倍。

而同样深耕在新能源转型领域的国企汽车大厂,上汽(600104)和广汽(601238),市盈率却只有10倍上下。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资本市场有个见怪不怪的现象,像银行、汽车等传统企业,实力雄厚,稳定盈利,反而不受资金青睐。因为市场对企业的想象空间有限,自然股价的成长空间也有限。

但是,在国家补贴刺激+政策强制的双重作用下,国企大厂也逐渐加入转型队伍,上汽和广汽还能否冲出重围,迎来资本市场春天?

01

上汽,细分市场,多元布局01起步于插电混动

上汽的新能源转型,率先研发的是插电式混动汽车(以下简称插混)。时至今日,上汽荣威的新能源车型依然是以插混为主,且表现不俗。在全球市场排名前十,占据3.8%的市场份额。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不过,插混虽是上汽的优势,却不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趋势。其存在的意义更多的是作为纯电的过渡。随着电芯技术的发展以及纯电配套设施的完善,插混的生存空间必然会被逐渐压缩。

02

发力小车战略

2017年,上汽推出电动代步车。类似于日本的K-Car,一种非常便宜的迷你小车,主要用途,比如去买菜。这款车的诞生有两个背景。

第一,当时的电池技术还没有达到现在的水平,续航仍是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

第二,2017年推出双积分政策。只要生产传统乘用车,就必须生产一定量(传统汽车产量/进口量*12%,比例逐年提高)的新能源汽车。上汽作为乘用车产销大户,倒逼其迫切开发新能源市场。

质量过硬、皮实耐造的五菱神车,此时已经有坚实的市场根基。所以五菱开始研发电动汽车。(相关阅读:人民的五菱,为何能吊打特斯拉 ?)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2017年在五菱大本营柳州推出首款宝骏E100,2019年推向全国。2020年又推出了宏光mini系列,低配售价2.88万,耗电成本0.06元/公里。

锅包肉算了算,这价格,比坐地铁还划算,可以和共享单车抢生意了。另外低价低配置的车型,瞄准了女性群体,宣传萌车概念。五菱懂车市,更懂女人心。

从结果来看,五菱宏光销量仅次于特斯拉,全球第二,市占率13.1%。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通用五菱新能源车型 & 2021年一季度全球汽车品牌销量前十名排行(纯电)

03

推动高端智能

上汽在中高端纯电汽车领域的发展,其实并不算太好。

上汽荣威曾于2018年推出一款高端SUV,续航首次突破500km。售价26.88-28.88万,市场表现惨淡。2020年5月,新品牌R汽车从荣威独立运营,才算正式开始中高端市场的布局。

从R汽车目前推出的两款车型来看,售价在20万左右。汽车硬件还是略逊于比亚迪高端车型汉(23-28万)、唐(28-32万)系列。突出强调搭载5G芯片、智驾、自动泊车等功能。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数据来源:太平洋(601099,股吧)汽车网

新能源行业正在逐渐打破对4S店的依赖,直接面对客户。而完善的配套服务需要砸钱。上汽独立运营R品牌,大手笔投入,叠加新能源补贴退坡,想必盈利能力并不乐观。

不过,作为传统汽车龙头,上汽充分发挥了在技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依靠插混和小型代步车,在新能源转型的赛道上得以生存,也为中高端布局争取了时间。

02

广汽,聚焦中高端,着力研发

01

产品线集中

广汽也曾依托自主品牌传祺,研发插混汽车。首款车型2014年就已上市。但是始终没有引起市场太大的关注。目前在售的也只有一款。

2017年广汽新能源单飞,成立广汽埃安,已投放5个车型。

从售价来看,基本定位于中高端市场,对标上汽R汽车。R汽车2020年才独立运营,目前只有两个车型。广汽埃安其实是走在前列的。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2021年一季度全球汽车品牌销量前十名排行(纯电)

不过广汽几乎全靠埃安这一条产品线。从结果来看,2020年销量只有6万辆,远低于上汽和比亚迪。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数据来源:2020年报,广汽数据不包括非自主品牌

02

超车机会

广汽在研发这条路上相对争气。2020年7月,宣布突破了石墨烯电池技术,续航1000公里,8分钟快充80%,安全稳定成本低,可量产。

当然,随后被中科院院士质疑不可能。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石墨烯电池严格来讲应该是“掺杂石墨烯的硅基负极锂电池”,确实可将充电时间大量压缩。不过这个并不是新技术,只是石墨烯成本过高难以量产。

对于广汽的大肆宣传,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讨论声音。最终得出了基本一致的观点。第一,广汽确有技术突破;第二,广汽存在夸张成分。(详见一文)

2021年3月,广汽又宣称研制了弹匣电池。这个名字,应该是从比亚迪刀片电池得到的灵感。

刀片电池是把安全但容量低的磷酸铁锂电芯,做成刀片形状,优化排列方式,提高电芯利用率,进而提高续航;弹匣电池是把容量高但是不安全的三元锂电芯,装到匣子里,提高安全性。

刀片和弹匣,基本代表了磷酸铁锂和三元锂各自的改进方向。锅包肉一直以为,这两种电池的代表企业是比亚迪和宁德时代(300750,股吧),实在没想到,竟然是广汽率先改进三元锂。期待宁德时代有更高的技术突破。

上汽VS广汽,国企大厂转型新能源,断臂or破茧?

比亚迪刀片电池(左)VS广汽弹匣电池(右)

虽然石墨烯电池的科学性受到质疑,能否量产还存在不确定性。不过搭载弹匣电池的埃安Y已于2021年4月上市。10-15万的售价还是存在不错的竞争力的。

弹匣电池(包括刀片电池)是对电芯的包装加工,算不上颠覆性的技术突破。但从结果来看,如果真的有效减少三元锂电池的安全事故,那么这一项技术,可能会有更大的前景。

弹匣电池的问世,倒也说明了一个问题,所谓续航长、安全性强、成本低的石墨烯电池,应该还远达不到量产上市水平。

03

总结

随着硬件技术日趋成熟,锅包肉认为,新能源汽车转型接下来的路,一条是智驾,另一条是降价。

目前来看,上汽、广汽,包括各路造车势力,都在研发智驾,将新能源汽车向高端方向推动。

但是在新能源汽车各路势力内部抗争之时,最大的竞争对手仍然是传统汽车。即使硬件技术可以追赶达标,配套设施也逐渐健全,最终决定市场份额的仍然是价格。而能否取得价格优势的关键是成本。

短期来看,即使不是自主研发,通过与技术生产企业合作,依然可以突破壁垒。不过长期来看,手握技术,拥有成本优势,才是核心竞争力。上汽、广汽在技术研发这条路上,都还差得远。

新能源转型是大势所趋,但是新兴产业什么时候能收回投资回报仍然是未知数。到2022年补贴完全退坡后,极有可能新能源汽车销量越高,亏得越多。

所以对于传统车企,尤其是上汽、广汽这样的国企大厂,在新能源汽车变成一个成熟的产业之前,仍然要依靠传统汽车造血。

上汽和广汽的转型之路,依旧命途多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