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2008年,彼时中国车市正值飞跃发展前夕,消费者的家庭用车需求爆发,以微型车和小型车起家的长安汽车(000625,股吧)洞察到了这一趋势,在悦翔的成功后,决定面向中国主流家用消费群体,开发一款主流家用轿车。
2012年3月27日,长安汽车正式将一款名叫EADO逸动的轿车投放市场。
这款基于全新平台研发的紧凑型轿车的到来,对于长安汽车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是长安汽车全新品牌战略发布后的首款车型,也是长安汽车全球研发团队历时三年精心打造的一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全球战略车型。
以EADO逸动为开端,长安汽车在后续的9年时间里,逐步树立了在中国品牌紧凑型轿车市场的领导者地位。
数据显示,2018年3月,第二代逸动换代上市;2019年7月,蓝鲸动力版本的逸动登场,随后,逸动在2020年3月完成第三次换代,逸动PLUS正式上市。在上市后的9年中,逸动已累计斩获了突破一百二十万辆的销量。
值得关注的是,自去年6月至今,在《中国紧凑型车上险量排行》上,长安逸动PLUS已连续12个月位居中国品牌轿车终端销量第一(数据来源:中汽数据有限公司)。
其中,今年1-5月,逸动PLUS累计上险量为72338辆,每个月的排名都稳定在前十之内,不仅是榜单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品牌轿车,更是超越思域、伊兰特、克鲁泽等合资品牌轿车,楔入了长期被合资品牌牢牢“占据”的紧凑级轿车市场,成为合资轿车的直接竞争者。
更为重要的是,长安逸动PLUS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在与合资轿车正面对决的舞台上,中国轿车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
那么,长安汽车究竟做了什么?逸动PLUS如何一步步积累,连续12个月位居中国品牌轿车销量榜第一?又是如何超越合资品牌,在严苛的生存环境之下,扛起了中国品牌精品家轿的大旗?
品质为王,智慧伙伴
从第一代的EADO逸动到2021款逸动PLUS,9年时间,逸动已经发展到第三代车型,当然,也是中国品牌第一个和目前唯一一个发展到第三代的轿车车型。逸动的快速迭代,背后是长安汽车对于消费趋势、技术迭代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密切洞察。没有一个品牌的崛起是命中注定的,崛起,需要自己争取。从2012年第一代逸动诞生,到2021年逸动PLUS进化而来,9年间,逸动PLUS完成了从初出茅庐到销量120万的强势崛起,再到领跑中国品牌轿车,这是属于逸动的进化史,也是长安汽车第三次创新创业的成果,更是中国品牌以质取胜的进化史。
而这背后,是长安汽车迄今为止63年的造车积淀和强大的体系力、品牌力以及产品力。
强大品牌力离不开自主创新。据了解,长安汽车每年都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超过1100亿元。拥有涵盖振动噪声、碰撞安全、制动性能、底盘试验、驱动系统等16个领域、194个国际先进实验室。
其中,在智能化及新能源方面,共掌握500余项关键技术,48项国内首发。其中智能化领域掌握200余项技术,其中100余项已经实现量产,包括L3级自动驾驶,APA6.0远程智能泊车技术等等。
在新能源领域,长安汽车则研发了七合一电驱系统、七合一电控系统和智慧电池管家,掌握动力电池技术、新型电子电气架构、高效高密度驱动电机系统,性能指标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并且手握580余项专利。
凭借长安汽车强大研发、制造实力,长达9年时间的市场沉淀和口碑塑造,成为中国品牌家轿标杆,在发动机、智能科技等核心实力方面实现对同级别合资品牌家轿反超,逸动PLUS的硬核实力即是长安汽车的体系实力。
据了解,逸动PLUS生产线采用激光在线检测系统,在生产中保证100%车身精度监控、100%白车关重焊点及焊点组合格率。258台机器人,全自动智能化焊接生产线,保证焊接质量、强度、一致性。激光焊接工艺,更高效、精准,实现高强度车身连接,比电焊强度高出30%,具备越级的品质保障。
此外,一款好车的诞生,不仅需要汽车制造企业自身的强大,还需要众多同样强大的合作伙伴的支撑。与长安汽车合作的供应商来自国际优质供应商,涉及20家国际品牌,55个至关重要的零部件,为逸动PLUS提供可靠保障。
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
逸动PLUS的成功并非终点,作为中国自主品牌,长安汽车正以更宏大的愿景,在树立中国品牌标杆的同时,迈向新一轮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在4月19日开幕的2021年上海车展上,长安汽车正式面向全球发布了“十四五”规划和2030愿景,将在“十四五”规划整体投入1500亿元,聚焦软件、智能科技、低碳、新商业模式。
按照规划,长安汽车将坚定不移向智能低碳出行科技公司转型,将软件能力和效率打造为核心竞争力,打造“新汽车+新生态”产业公司,实现2030年年销量达5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销量达350万辆的目标,向世界一流汽车品牌迈进。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21世纪经济报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