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腩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小鱼
大涨之后的锂电池赛道,真是人红是非多。
有消息称,长城、奇瑞因电池问题而召回的两款车型,均搭载宁德时代(300750,股吧)(300750)提供的动力电池。不过,宁德时代否认了这种说法。
图片来源:经济观察网
尽管从股价表现上看,传言对宁德时代的影响有限,但公司股价高高在上,难免会让资金恐高。于是,去挖掘可能成为第二个锂电池的新赛道,就成了一种新思路。
由于频频被红头文件加持,氢能产业链便是有潜力的选手。
根据最新的报道,已有超过1/3的央企已经在布局氢能产业链,并取得了一批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成果。闻听这种利好,氢能概念股应声大涨。
图片来源:第一财经
别着急追涨,先冷静一下。氢能政策层面的利好,至少从去年开始就时不时地冒出来,此前的旧文(揭秘:天山生物(300313,股吧)如何成妖?指数大跌怎样逆市赚钞票?)也对行业做了分析。如今再复盘,便会发现,尽管理论上高效环保的氢能是碳中和的终极答案,但它并没有走出锂电那样的趋势行情。这背后究竟有哪些短板?我们作为投资者,又该从何处着眼?
氢能产业链从上到下,分别是制氢、储氢/加氢、用氢。其中制氢、储氢/加氢,是之前题材炒作的方向。表面上看,这像是上游躺赢的逻辑,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中上游环节的确很重要。比如今年4月初,光伏组件龙头隆基股份(601012,股吧)(601012)就准备搞光伏制氢(光伏龙头又整新活?隆基光伏制氢是玩概念吗?)。而氢多了之后,自然就会拉动氢气的储存、运输以及加氢站等中游环节。
但是,这种想法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需求,也就是下游应用,能否快速增长?这个问题之所以重要,原因在于下游景气是上游躺赢的前提。需求如果把路走窄了,那么供给再好,也没有施展的空间。
氢燃料电池汽车(以下简称氢能源车)的确是有故事可讲,但这个新需求、新应用还没有到爆发的临界点。就氢的消费而言,占比最大的三项分别是炼油(33%)、合成氨(27%)、甲醇(11%)。也就是说,氢现在的主要用途是化工原料,而非提供动力、能量的燃料。
实际上,复盘本轮新能源车牛市,行情的起点便是特斯拉Model 3、比亚迪汉等爆款车型的大卖。由此,消费者开始意识到,原来新能源车不再是“骗补”,而是真的能在性能、售价上比肩,甚至超过传统燃油车。
氢能产业链、氢能源车的瓶颈,恰恰就卡在这。具体的表现有2方面:
1
应用场景有限。目前被普遍认可的观点是,氢能源车更适合重卡等商用车,而非用作家庭代步的乘用车。重卡在整个汽车市场中的占比不大,但它却是污染最重、油耗最高的车型。在碳中和要求下,很多企业(例如矿山)之所以购买氢能源车,其实是出于环保的考虑;
2
性能表现一般。根据我们的草根调研,部分氢能重卡甚至要每天加一次氢。虽说加氢就像加油一样,最多十几分钟便可搞定,但加氢站的分布,肯定没有加油站密集。这无疑给氢能重卡的使用,造成了麻烦。
部分资金其实炒过加氢站,但没有引起持续跟风。原因在于,加氢站的逻辑有些纠结。
加氢站不是充电桩,没有必要像安装充电桩那样到处建加氢站,而且一旦发生泄露,便是安全隐患。这显然不利于拉动加氢站上游设备的需求。
另外,即便是在氢能源车较为领先的日本,截至2020年底,每座加氢站服务约30辆氢能源车(加氢站142座,氢能源车4000辆)。即便是30辆车每天都跑来加氢,那么5个小时(300分钟)的加氢时间是足够的,而剩下的20多个小时,都是闲置时间。由此可见,加氢站的利用率不足,营利性不好,而且供给还过剩。
参考锂电的投资逻辑,氢能产业链中上游的投资机会,依赖于下游氢能源车的景气。
由于氢能重卡60%的成本在于氢燃料电池(氢在电池内不直接燃烧,而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对此,值得观察、跟踪的细分领域,可以有2方面:
1
有氢燃料电池研发能力的重卡厂商。整车厂搞氢燃料电池,优势在于从需求出发,更快地完成车、燃料电池之间的磨合。换言之,这是在寻找氢能源车领域的比亚迪;
2
专注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电池厂商。这方面的关键是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实现规模效应,降低成本。能否实现这一目标,主要看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进程。主导国产化进程的燃料电池厂商,将拥有强大的供应链统治力。换言之,这是在寻找氢燃料电池领域的宁德时代。
(关注公众号,在对话框回复“氢”,看看有哪些可以关注)
其实,就算这两个细分领域,是氢能产业链“全村的希望”,但它们基本面的确定性,是不如锂电的。
当年主推氢能源的日本丰田,最近宣布将从今年8月开始,停止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生产,算是变相举白旗投降了。另外,某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的核心概念股, “氢”字在超过200页的财报(2020年)中,只出现过6次,相比之下,“柴油”则出现了37次——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即便是要布局氢能源,最好也是按照买彩票的心态,在急跌时轻仓来做。每当有利好消息出来,便能感受到上涨的喜悦。反正仓位不重,涨跌索性不纠结了,这样反倒是磨炼了长期持股的耐心。
前面用锂电产业的经验,来比照氢能源,最后就来看看锂电板块盘面的表现。
本周第一个交易日,锂电板块集体回调。这是见顶的节奏吗?趋势不言顶,且让子弹飞一会儿。按照传统的估值方法,表面上看锂电肯定是被高估的。
然而,高估≠熊股。没有完美的股票,高估值或者基本面差,总得占一个。因此,在股市中选赛道,是矮子里面拔将军——最安全的选择并非最低价的赛道,而是最景气的赛道。
毕竟景气的赛道,可以用增长来消化高估值,而不景气的赛道,就没有这个本事了。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星空财富。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