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股东所持股权拍卖三次流拍 车险业务承压 中华财险临考

汽车
2021
07/26
10:35
亚设网
分享

二股东所持股权拍卖三次流拍 车险业务承压 中华财险临考

经济观察报 记者 汪青 曾经千挑万选最终敲定的二股东——中融新大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融新大”),由于自身债务危机,其所持有的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财险”)股权被多次拍卖。

经济观察报记者梳理发现,去年9月至7月19日,中融新大所持中华财险股份已遭法院三次强制拍卖,不过均以流拍告终。而在7月25日,作价2.5656亿元的1.6888亿股权截至发稿仅有围观和设置提醒,暂无报名,最终能否顺利交易尚未可知。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财险市场“马太效应”愈加明显的当下,加之车险综合改革的叠加影响,作为第二梯队的中华财险,其业绩压力显而易见。此前,中华财险曾因保证保险业务“踩雷”厚本金融。而今年以来,因内控不足导致提供编制虚假材料,虚构保险中介业务,保险产品条款、保险费率不合规等问题,中华财险频收监管罚单。

二股东陷债务危机

公开资料显示,中融新大前身为山东焦化集团,后因转型升级及业务发展需要,逐步由单一传统的生产型企业转型为特大型综合性企业,并于2016年3月更名为中融新大。

实际上,在中融新大成为二股东之前,中华财险曾三次在北交所公开挂牌引入新股东,其过程可谓一波三折。

最初,转让方对受让方提出经营性质和总资产等要求,比如要求受让方应为保险公司、最近三年平均年度盈利不低于30亿元等。由于门槛过高,最终调整为产权转让不接受联合受让方式,亦不得采取委托、信托或者联合方式举牌,但最终仍以流标收场。

2016年,在受让要求调整后,中融新大成功接盘,拿下股东受让的中华财险7.7869%股权,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然而在2020年4月,由于未能按时足额兑付“18中融新大MTN002”回售及利息,发生实质性违约,中融新大公司主体信用等级由AA+下调至A,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为负面。

中诚信国际表示,中融新大近年来业务扩张较快,累积了大量债务。公司盈利稳定性弱,资产流动性差,且受限资产规模较高,资产变现空间有限,自有资金难以为债务偿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随后,中融新大被多家法院列为被执行人,数量高达47份,执行总金额约为82.05亿元。最终本案件的执行标的总金额29.11亿元,未履行比例高达94.64%。

也就是由此开始,其所持有的中华财险股权也被法院屡次拍卖。

2020年9月,曾有中融新大所持中华联合财险1.15%股权(对应股权数额为1.69亿股)挂上拍卖,但此次拍卖最终因“有案外人对待拍卖标的提起案外人异议”而中止。2021年7月2日,中融新大所持中华财险共计63333万股,评估价为10.69亿元,对应每股单价1.69元。起拍议价为96215.4936万元,折合约1.52元/股。此次依旧是折价拍卖,但还是无人竞拍。

7月19日,中华财险16888万股股权,起拍价按照每股1.5192元,合计25656.2496万元。最终仍无人问津,遭遇流拍。

对此,有行业人士分析,或许因为被拍卖的财险股权比例较小,股权吸引力有限。另外,如果财险公司本身经营发展欠佳,也不利于其股权竞拍。

而在7月25日,还将有一场竞拍,是中华财险的1.68亿股股权,2.56亿元的起拍价。最终能否顺利成交,有待进一步观察。

针对公司股东所持股权频繁被拍卖对公司的影响,截至发稿,中华财险并未进行回复。

“踩雷”后遗症

中华财险成立于1986年7月,目前注册资本金146.4亿元。其第一大股东中华联合保险集团持股87.93%,实控人为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财险主要经营范围涵盖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上述业务的再保险业务。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的财险公司,中型体量的中华财险曾长期在财险第二梯队占据首位。这家国资背景的财险公司,此前因保证保险业务“踩雷”P2P厚本金融,引起关注。

时间回溯到2018年8月,中华财险为厚本金融借款人提供“借款人履约保证保险”,当借款人未按照与出借人签订的借款协议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时,逾期本金及利息由中华财险对出借人进行全额赔付。

实际上,在双方达成合作之前,P2P行业已在2017年下半年频繁“爆雷”。而彼时双方的合作,也成为此后厚本金融因涉嫌非法吸收存款罪被立案侦查后,舆论矛头直指中华财险的关键。

事件持续发酵,也引起银保监会的关注。在2020年4月,银保监会披露,中华联合财险2019年5月以来,中华财险保证保险投诉集中爆发,该公司在承保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信用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中存在侵害消费者的权益。

2020年5月,中华财险表示对厚本金融事件的赔付工作已基本完成,赔付超5.8亿元。而根据公司2019年年报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净利润为5.8亿元。“踩雷”厚本金融后,中华财险信用保证保险的赔付支出也开始快速激增。2017年时保证保险赔付支出仅为1.37亿元,2018年至2020年分别上升为7亿元、14亿元和15亿元。

信用保证保险业务赔付支出的不断激增也给公司的业绩带来直接影响。数据显示,2017年到2020年,中华财险实现保费规模稳步增长,收入分别为389.4亿元、423.1亿元、485.9亿元、529.0亿元,净利润却下降,分别为13.03亿元、11.2亿元、5.8亿元、6.1亿元。

作为衡量保险公司偿还债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中华财险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从 2017年的 295.07%下降至2020年的238.24%,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已由2017年的211.60%下降至2020年的173.18%。

2021年一季报显示,中华财险收入157.55亿元,亏损超2.82亿元。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1.51%,较上期增加11.28个百分点,但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154.10%,较上期下降6.76个百分点。

据银保监会统计,2020年中国保险业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3%,平均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4.3%。对比来看,中华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和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作为收入来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华财险的机动车辆险业务承保在2020年由盈转亏。

根据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华财险的机动车辆险保费收入分别为258.76亿元、277.14亿元、280.09亿元,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4.63%、7.10%、1.06%;同期的承保利润分别为4.29亿元、1.77亿元、-1.55亿元。

受车险综合改革等因素的影响,中华财险也意识到需要优化业务结构,提升非车险业务。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中华财险非机动车辆险分别占据全年保险业务收入的38.85%、42.96%、47.06%,占比持续上升,但盈利情况并不乐观。其中,意外伤害及健康险在2020年承保利润为-1.31亿元。此外,内控不足也导致中华财险屡收监管罚单。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年内因提供编制虚假材料,虚构保险中介业务,保险产品条款、保险费率不合规等问题,中华财险已累计收到10余张罚单,罚款金额近400万元。

最新的一张罚单是7月16日,中华财险利用保险代理人以虚构保险中介业务的方式套取费用,收到罚单。中华财险兰州中心支公司被罚款6万元,相关责任人受到警告并被罚款1.5万元。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