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濮振宇 自动驾驶事故的责任划分问题一直行业一大争议性话题,多数相关企业对此都避而不谈,而眼下却有车企直接喊出了“负全责”的口号。
在近日举行的2021年威马汽车年中媒体沟通会上,威马汽车创始人、CEO沈晖表示,威马将是业内首家承诺“无人驾驶事故责任归于主机厂”的车企。该表态一出,立刻引发业界关注和热议。
不过,如同生活中很多因附带大量限制性使用条件而被消费者视为“鸡肋”的现金优惠券一样,威马这一承诺的实际适用范围也相当有限,其设置了一个大前提——需要满足“无人在车内”。
威马汽车相关人士告诉经济观察网记者,“无人驾驶事故责任归于主机厂”是指,首先产品要具备无人驾驶功能,其次是无人在车内的场景下,这种情况下发生的事故责任会归于主机厂。
这一解释让不少业界人士表示无语,威马是乘用车生产商,而没有乘客的乘用车使用场景是什么?其实说白了,就是针对今年4月上市威马W6,该车以AVP无人自主泊车系统作为核心卖点,威马宣称其为“中国首款具备无人驾驶能力的量产车”。
也就是说,威马只是为其自动泊车的事故买单。据悉,该自动泊车功能目前只应用在大型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停车场的场景。而且,即使到了无人驾驶普及阶段,在威马“车内无人”的前提下,其“无人驾驶事故责任归于主机厂”的承诺也仍只适用于自动泊车场景。其行驶距离和环境,与公开道路上的真正无人驾驶场景不可同日而语。因此,威马的担责承诺也和真正的无人驾驶全场景无关。
不可否认,这种“偷换概念”的做法确实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关注度,但同时为其也埋下了长久的风险。
重庆力隆律师事务所律师谭普对经济观察网记者表示,这种口号一旦喊出,对于同样拥有解释权的市场和用户端来说,其接收和理解的信息,不一定和威马的主观目的相符。
“‘无人驾驶事故归车企’的口号,可以视为车企承诺,相当于合同的一部分。如果双方发生争议,根据原来的合同法或新的民法典规定,该条款的解释是按不利于格式合同提供方(车企)的解释为准。”谭普称。
在谭普看来,如果消费者对这一口号做出对威马汽车不利的解释,双方可能会发生争议,面临法律纠纷。
为什么即便冒着风险威马也要喊出这一口号?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认为,无人驾驶是汽车领域持续的热点,威马眼下声势较弱,且尚未成功上市,所以很可能是希望用这一新噱头来吸引外界关注;同时,不排除威马喊出该口号应该也是为了刺激新车销售,毕竟现在威马在销量上已经“掉队”。
噱头大于实际意义
上述分析师认为,“无人驾驶事故责任归于主机厂”的口号噱头大于实际意义,因为一方面,这个承诺有严格的限制条件;另一方面,自动驾驶还面临诸多技术、法律瓶颈,高级别无人驾驶的真正商用落地,还遥遥无期。
早在2018年,特斯拉掌门人马斯克就曾表示特斯拉要推出全自动驾驶功能,2019年要让超过100万辆车拥有全自动驾驶能力。在2020年上海举行的人工智能大会上,马斯克仍表示,有信心在2020年底生产出完全自动驾驶的汽车。
然而,马斯克口中所谓的自动驾驶至今也没实现。对此,马斯克今年7月在社交媒体上承认自己低估了自动驾驶功能的开发难度,“广义上的自动驾驶是一个难题,因为它需要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大部分人工智能问题,没有想到这是如此困难”。
工信部发布的《汽车驾驶自动化分级》将自动驾驶分为6级三大类:第一类是0级、1级和2级驾驶自动化级别的汽车,这类汽车与传统汽车并无太大差别,第二类是3级有条件的自动驾驶汽车,第三类是4级高度自动驾驶和5级完全自动驾驶。
据了解,我国自动驾驶行业整体处于2级-3级的技术阶段,尽管部分企业宣称已达到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水平,但大多数是在封闭道路上完成的,不能完全应对各种复杂的路段以及瞬息万变的路况。
无论从技术层面还是基础设施配套上来看,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的条件都远远未达到。
正因为次,在法律层面,针对自动驾驶汽车的交通管理法律尚未推出实施。
事实上,沈晖在媒体沟通会上也坦言,全场景的无人驾驶实现还需要很长时间,至少10年或者更长,并且全场景的无人驾驶一定不是一家汽车公司能做到,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自动驾驶要变成一个成熟的业务模式,没有华为、百度,也不容易做出来。
就威马W6目前的自动泊车而言,据官方消息,其搭载了百度Apollo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在固定停车场景和非固定停车场景实现无人自主泊车,不涉及公开道路行驶,而该功能年底只在全国五个停车场开放。
“四小龙”中的掉队者
在特斯拉将公众对自动驾驶事故的关注度持续升温的背景下,威马在风口选择喊出“无人驾驶事故主机厂负责”的承诺,以明显的“营销噱头”来博取关注度,也显示了这家新造车企业对于提高业界存在感和声量的迫切追求。
作为新造车“四小龙”之一,威马与蔚来、小鹏、理想曾一同被视为造车新势力第一梯队的成员。但在此次沟通会上,威马汽车已被“掉队”的质疑所包围。
“威马没有掉队。”面对质疑,沈晖在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威马前几个月是由于处于上市静默期所以没有正式公布销量数据,目前威马汽车月销量已稳定在3000辆以上,且前5个月销量同比增幅均在100%以上,所以威马并没有掉队。
那么沈晖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威马汽车今年6月销量为4007辆;二季度销量为1.01万辆,同比增长105.6%;上半年累计销量1.56万辆,同比增长103.8%。
虽然威马上半年实现了103.8%的同比增幅,但这一成绩却谈不上乐观。根据中汽协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为120.6万辆,同比增长201%,威马汽车的销量表现并未跑赢车市大盘。
与对手相比,威马销量不仅进一步落后于蔚来、小鹏、理想,而且还被零跑和哪吒反超。今年上半年,蔚来、小鹏、理想销量为分别为4.19万辆、3.07万辆、3.01万辆;而2020年销量低于威马的零跑和哪吒两家,上半年销量分别达2.17万辆、2.11万辆。
在外界看来,变化就在过去一年间发生。2019年,威马斩获1.68万辆的年销量,在造车新势力中位列第二位,仅次于蔚来。即便是在2020年上半年,威马也仍凭借6342辆的销量位列造车新势力第三位。
销量排名的落后也被和上市速度联系起来,目前,蔚来、小鹏、理想均已成功登陆美股,而且小鹏还在近期实现了港股双重主要上市,而威马目前尚未登陆任何一家资本市场。
2020年,威马汽车在完成D轮100亿元融资后,开始冲击科创板。但今年陆续有传闻称,威马汽车已暂缓科创板IPO申请。对此,沈晖的最新表态是,威马何时能上市无法预测,威马自己也无法决定,但威马希望尽快在科创板上市。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年来威马汽车高层离职的消息频频传出,叠加销量层面的“掉队”,这让外界怀疑到威马内部经营是否出现了异常。
2020年8月,威马汽车联合创始人、首席出行官陆斌离职。今年3月,有报道称,威马汽车首席零售官唐军营已离职,原因不明。今年4月,有报道援引威马内部人士的话称,威马汽车合伙人、首席技术官闫枫已离职。
在品牌层面,蔚来一直被视为“车电分离”、换电模式的代表,小鹏则自成立以来便主打“智能化”,而理想更是凭借增程式技术为消费者所熟悉。“相比蔚来、小鹏、理想,威马缺乏一个独特的品牌标签,所以它在市场竞争升温后的后劲略显不足。”上述分析师说。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