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车市盘点:逾四成车企销量同比下滑 合资品牌集体疲软

汽车
2021
08/11
12:34
亚设网
分享

财联社(北京,记者 徐昊)讯,作为全年车市“分水岭”的节点,7月车市的整体表现,或决定了全年的市场走势。

8月10日,乘联会发布7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销量情况。7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0.0万辆,同比下降6.2%,相较2019年7月增长1%。

受芯片短缺等因素影响,7月合资品牌生产量下降33%,自主品牌生产量增长30%。生产情况反馈到了销量上。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截止8月9日,已发布7月销量的34家乘用车车企(品牌)中,7月销量同比上涨的有20家,占比59%,其中自主品牌和造车新势力共15家;而同比下滑的14家车企(品牌)中,合资品牌占有12家。

7月车市盘点:逾四成车企销量同比下滑 合资品牌集体疲软

“疫情改善后的全球汽车供需缺口暂时压力较大,国际芯片供给不足和不确定性导致中国部分车企生产减产损失较大。”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分析表示,部分车企近几个月批发端销量骤减,带来合资车企经销商进出不均衡、订单需求和现有库存的不匹配、不均衡等因素向零售终端传导,最终导致零售偏弱。

自主品牌“产业链韧性强”

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自主品牌零售64万辆,同比增长20%,环比6月增长5%,相对2019年7月增长23%。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为45.4%,较同期份额增长12个百分点;且国内零售份额为42.5%,同比增9个百分点。

从销量上涨的20家车企(品牌)来看,传统自主品牌共有10家,占比50%;造车新势力有5家,占比25%。

长安、长城、比亚迪、红旗等作为一线自主品牌,仍然保持着较高的市场活力。另外,由于此前基础较低,涨幅最大的自主品牌为海马汽车,同比增长193%。同时,新能源品牌广汽埃安,也实现了104%的同比增长。

“自主品牌头部企业产业链韧性强、有效化解了芯片短缺压力,变不利为有利,在新能源获得明显增量。”崔东树分析认为。

此外,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和零跑等5家活跃在市场的造车新势力车企7月销量均上涨,最小增幅的蔚来汽车也达到了116%;最大增幅为零跑汽车,高达893%。近三个月以来,造车新势力的销量座次不断发生变化,竞争日益胶着。

7月车市盘点:逾四成车企销量同比下滑 合资品牌集体疲软

“目前判断今年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达到13%,2025年的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判断应该超过25%,由此2030年的突破50%的潜力很大。”崔东树判断,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有巨大的增长潜力。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智能化的标签迎合了市场需求,同时不断增强的实力也是其获得市场青睐的前提。在近日J.D. Power发布的2021中国汽车智能化体验研究报告中,小鹏汽车力压特斯拉成为主流新能源领域的第一名,理想汽车则跻身第三位。

合资品牌“士气受损”

在合资(外资)品牌中,仅有5家在7月销量上涨,占比25%。但若剔除7月同比增幅不足1%、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的南北丰田和沃尔沃,则7月同比上涨的合资品牌仅有神龙汽车和长安福特两家。

值得注意的是,神龙汽车和长安福特也存有此前基础较低的因素。

在销量下滑的14家车企中,自主品牌仅有吉利汽车和上汽乘用车两家。其中,吉利下滑6%,上汽乘用车仅下滑2%,降幅远远低于合资品牌。相比之下,有12家合资品牌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在主流合资品牌中,德系的南北大众降幅甚至超过40%,美系的上汽通用下滑亦超20%。

日系五大品牌中,除丰田基本持平外,其他四大品牌降幅均超过20%。其中,马自达下滑24%、三菱下滑23%、本田和日产均下滑21%。此外,广汽菲克在合资品牌中同比降幅最大,达83%;一汽马自达的降幅则达到了49%。

7月车市盘点:逾四成车企销量同比下滑 合资品牌集体疲软

乘联会数据显示,7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为67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6月下降7%,相对2019年7月下降15%。其中7月日系品牌零售份额23.0%,同比下降2.6个百分点;美系市场零售份额9.1%,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德系品牌受制于供给巨大缺口,仍处于调整蓄势的阶段。

“芯片短缺问题在终端销售层面,或有进一步推动去库存、折扣回收等现象出现。部分合资企业损失大量订单并导致士气受损。”崔东树分析认为。

“9月份芯片供应会明显回暖。”崔东树预测表示,芯片市场在8月仍面临着不确定性,至9月芯片短缺将出现明显缓解。“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对芯片开展的反垄断调查有利于改善芯片供给秩序,有利于积累零售订单的交付,也有利于8-10月加库存周期的批发增量。”

(王治强 HF013)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