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就算空调开到16℃,手脚冰凉,但仍然感觉头部顶着一块‘电热毯’,特别是太阳近乎垂直的地方,晒到怀疑人生。”近日,一位广东特斯拉车主对全景天幕疯狂吐槽。
夏天,炽热的光线从各个角度射进车内,汽车就像一个烤箱,消费者体验较差。而一般装载全景天幕的车辆,车主或多或少都会对其抱怨。更有乘客因为实在热得受不了,甚至出现了在车内打太阳伞的“奇观”。
为何装载全景天幕的车型会让驾乘者感觉特别晒?除了加配一块遮阳帘,车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案?天幕玻璃背后的受益者又是谁?我们来一层层扒开真相。
■全景天幕 现实中的必然?
全景天幕,又称不可开启的全景天窗,是安装在汽车车顶的大面积高强度玻璃,取代汽车传统顶盖,打破了传统汽车天窗的尺寸和视野限制。
显然,对于这种新时尚,有不少消费者欣赏不来,直呼天幕玻璃是“反人类设计”,“对南方城市很不友好”。对于电动汽车而言,车内温度高会加大空调功耗。“空调耗去车辆正常行驶段40%电量,立马就感受到了里程焦虑。”一位特斯拉用户因为受不了天幕的“热”,一度想要退车。
可为何越来越多的厂商要效仿特斯拉,将天幕玻璃作为营销的一大卖点?
查看各家车企推出的纯电动汽车新品,包括即将量产的蔚来ET7、小鹏P5、智己L7、岚图FREE等,以及已经量产的大众ID.4和ID.6、蔚来EC6、小鹏P7、荣威ER6、极星2等均不约而同地搭载了天幕玻璃。
你可以认为这是特斯拉在引领潮流。全玻璃车顶使车辆天窗最大面积近3平方米,的确带来了无遮挡超大视野,采光效果更好。但实际上,看似巧合的表象下,却是现实的必然。
“受限于底盘电池组的厚度,车内垂直高度有限,传统的天窗机构对于后排人员的空间舒适度不友好,如果改成天幕玻璃,就能‘偷’点空间。”一位头部造车新势力的内部人士对汽车之家称,“电池模组都是批量生产的,一般电池供应商都不乐意更改。”
据悉,早期动力电池规格多遵循工信部GB/T 34013-2017《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产品规格尺寸》中的参考尺寸,该标准的制定又参考了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VDA的车用动力电池标准尺寸,电池的高度基本被“锁死”在标准下的140mm。
这也解释了为何造车新势力的首批电动汽车产品大多为SUV。
“除了大尺寸SUV,轿车做不了可开启的全景天窗,不然车内空间会压得很低。”接近蔚来轿车项目的技术人员向汽车之家解释,“蔚来情况更加特殊一些,由于采用换电模式,受电池模组限制,新款ET7车型‘不得不’采用天幕玻璃。”
『蔚来ET7』
虽然有些不得已因素,但除了放大空间外,全景天幕确实能给厂商带来不少益处。
最直观的是降低成本。传统汽车天窗系统单车价值量约为2000-4000元,滑动天窗的开关系统零部件较多,构造相对复杂,成为主要成本来源。而天幕玻璃去除了不常用的开关功能,将全玻璃车顶平均单车配套价值量下降到了1100-1500元(普通玻璃)。
因此,不仅是电动汽车,也有不少新上市的传统燃油车乐于配备天幕玻璃,比如领克05、吉利ICON、宋MAX等。不过,燃油车多为近期上市新车以及换代车型才改用天幕玻璃,因此燃油车天幕渗透率低于电动车。
『吉利ICON』
■完全隔热是个伪命题?
如果说,全景天幕会成为未来电动汽车的“必需品”,那良好的隔热玻璃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只不过,市场上到底有没有绝对隔热的玻璃?消费者的体验能否得到改善?
目前,会有一些厂商宣传自己的天幕玻璃能防紫外线,但消费者需要注意的一点是,防紫外线≠隔热。
实际上,一块普通的玻璃也有防紫外线的功效,可阻挡90%以上的紫外线。不过,紫外线只是防晒,红外线才是热量的主要来源,要想达到隔热的效果,需要在玻璃上镀上多层特殊材料,通常为9-20层、厚50-250纳米的金属化合物膜。
工艺的不同,以及天幕玻璃面积的不同,决定了玻璃隔热效果的不同。这也解释了为何不同车型搭载的天幕玻璃,哪怕是同一个供应商的天幕玻璃隔热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
据知情人透露,“Model 3(参数|询价)用的是热反射技术镀膜。”至于镀几层是个谜,隔热效果是“谁用谁知道”。“隔热效果,具体要看镀几层。”即涂层越多,效果越好,价格也就越贵。
“目前仍然没有绝对的隔热玻璃,按照技术不同会一定程度减弱红外线的射入,但热量终究会进入车内。”一位业内人士向汽车之家坦言,“即使有些厂商给出了相对理想的玻璃隔热数据,但却不会给出长时间暴晒下的车内温度数据。”
“LOW-E主要是冬季保温,减少空调能耗,但对隔热效果有限。”一位不愿具名的天幕玻璃供应商对汽车之家表示。
另有一项较为高阶的应用是调光玻璃,可以通电控制玻璃内层可调光膜的状态,根据外部环境自动调节或手动切换透光状态。岚图FREE就搭载了智能可调全景天幕。按照厂商宣传,该天幕配置具有10级明暗度等级,可隔绝99%紫外线。至于红外线能隔绝多少?并没有详细说明,其隔热性能如何仍要打个问号。
『岚图FREE』
事实上,目前供应商主推的电致变色玻璃,考虑的主要不是隔热,而是隐私,属于窗帘和天窗遮阳帘的技术升级版。隐私玻璃对红外线的阻隔效果不大。
因此,天幕玻璃依旧需要遮阳帘来增强对太阳光的防御能力。一些比较“贴心”的厂商会标配电动遮阳帘,虽然降低车内温度了,但也牺牲了空间舒适性。也难怪特斯拉车主会感叹一声,“交车时会送个帽子和雨伞,真是考虑周到。”
■全景天幕趋势不可逆?
据汽车之家大数据统计,2020年,共有96款上市新车型采用了天幕玻璃,2021年1-7月,采用天幕玻璃的上市新车型数量已达90款。涉及的品牌有荣威、吉利、长安等,也包括小鹏、蔚来等新势力,以及一汽-大众这样的合资企业。
天幕玻璃正在逐步挤占可开启全景天窗的市场份额,分化一旦开始就会越演越烈。
根据兴业证券(601377,股吧)的预测,考虑到很多车厂在2018年开始关注天幕玻璃并逐步在新产品中使用,按2-3年产品改进时间测算,天幕玻璃将在2021年迎来爆发。预计2021年天幕渗透率将有望达到4.74%。
这一趋势是否不可逆?也未必。
未来,动力电池布置和尺寸的优化,会释放更多的头部空间,天幕玻璃对于厂商而言是一种选择,而非“必须”。比如,小鹏汽车和动力电池供应商联合定制了高度低于110mm的电池单体,虽然高度只缩小约30mm,但对于寸土寸金的车内空间而言已是一种进步。
『小鹏P5』
此外,天窗技术也在不断发展,通过机构集成,可以做到更加轻薄。
至于性价比,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普通的天幕玻璃成本确实比全景天窗低,但据相关数据显示,镀膜隔热玻璃单车价值在2100元,镀膜+调光玻璃单车价值为3600元。如果要达到更好的乘坐体验,天幕玻璃成本并不比天窗系统低。
更重要的是,隔热技术的局限性,让不带遮阳帘的天幕玻璃在夏天略显“鸡肋”,这也给天幕玻璃的大规模应用带来不确定性。
有第三方机构对于天窗用户进行调研,87.3%的用户需要天窗具有滑动打开功能;71.5%用户重视天窗遮阳系统;92.2%的受访者认为需要隔热防晒。
鉴于此,特斯拉也在“刻苦钻研”。据悉,特斯拉已经申请了一项新的玻璃技术专利,以更好地降低车内噪音、控制车内温度。该技术是特斯拉专门为了皮卡Cybertruck和大卡车Semi做的设计。
也有一些零部件企业致力于研发多功能的智能玻璃,但目前大多数只应用于航天航空,现有技术多不是车规级产品,且在汽车应用方面成本过高,不具备市场化的可能性。“天幕玻璃是新兴事物,目前行业有针对电动汽车天窗有安全标准,但对于一片式全景天幕玻璃,主要是按照各家主机厂的自有测试标准执行。”另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汽车之家称。
如上已是车企、零部件企业,乃至玻璃供应商需要共同克服的产业链问题。如果天幕玻璃将成为一种趋势,那必须从源头出发找解决方案,贴膜、装遮阳帘、提前远程启动空调等方案,也只是按下葫芦浮起瓢。(文/汽车之家 彭斐)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