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融资租赁服务供应商喜相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喜相逢”)日前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书,东兴证券为其独家保荐人。
数据来源:喜相逢招股说明书。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喜相逢计划将此次IPO所筹资金用于增购车辆以捕捉汽车零售及融资市场的增长潜力;扩充销售网络以提高市场渗透率;持续引入新技术,并且将汽车相关软件及移动应用程式升级;以及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
喜相逢成立于2007年,2012年之前主要以经营性租赁的方式提供汽车租赁服务,2012年开始将重心转放在汽车零售及融资业务,以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出售汽车,并于2017年开始转型线上,目前已成功转型为汽车服务供应商,提供多种有关汽车零售、汽车融资及汽车相关服务之解决方案,主要从事:
(1)汽车零售及融资,主要通过位于战略性地点的销售店及喜相逢汽车代理以直接融资租赁的方式出售备有存货的汽车;
(2)汽车相关服务,其中提供汽车经营性租赁服务(包括网约车经营性租赁及新能源汽车共享服务)以及提供其他汽车相关服务。
受益于采取低首付、宽信审的方式,喜相逢汽车融资租赁大幅降低用户消费门槛,以此满足下沉市场消费者的购车需求。
截至2021年4月末,喜相逢线下门店主要覆盖二、三线城市,其中二线城市共有30家自营店铺,三线或以下城市共有35家自营店铺,而一线城市已经没有自营店铺。
资料来源:喜相逢招股说明书。
喜相逢融资租赁形式的资金来源主要为自有资金以及银行及其他借贷拨资,出售的汽车一般零售价每辆介于5万元至30万元,前五大汽车品牌分别为上汽荣威、北京现代、广汽传祺、上汽通用别克和上汽集团(600104,股吧),并配对服务涉及安排金融机构提供汽车融资租赁解决方案。此前喜相逢和滴滴出行订立业务合作协议,为滴滴出行的网约车提供汽车租赁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喜相逢此前曾于2015年12月在新三板挂牌上市,一年后便匆匆摘牌,此后又分别于2019年12月、2020年7月先后两度向港交所递表,但都无疾而终,这已是喜相逢第三次向港交所递表。
股东及持股方面,IPO前,喜相逢创始人兼CEO黄伟持有31.18%股份,明珠资本持股15.40%,Ideal Stand持股13.11%,盛辉持股11.57%,Brown Oak持股10.96%,Charming Tuli持股10.06%,滴滴出行通过Hit Drive Limited持股6.83%。
数据来源:喜相逢招股说明书。
业绩连续三年下滑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2020年喜相逢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24亿元、10.76亿元和7.5亿元;同期毛利润分别为3.1亿元、3.65亿元和3.04亿元;利润总额分别为5994.3万元、1534.5万元和1025.3万元。
数据来源:喜相逢招股说明书。
对此,喜相逢在招股说明书中明确表示,“2019年利润大幅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网约车业务的拓展,导致成本增加;2020年营收下滑,主要受疫情影响,2020年2月暂停业务,及2020年2月至7月,公司暂时专注于收回汽车融资租赁业务(系客户违约终止融资租赁协议,公司并无从此业务确认任何汽车销售的收益),从而减轻获取新借款购置新汽车的财务负担所致。”
你以为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喜相逢2021年前4个月非但没有实现利润,反而处于亏损状态。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喜相逢2021年前4个月营业收入3.56亿元,利润总额为-13.94万元。
喜相逢表示,“今年前4个月份亏损原因有两点,一是其具赎回权普通股公允价值亏损增加,二是其出售物业及设备的亏损增加所致。”
但真如喜相逢在招股说明书解释的那样吗?IPO君第一个表示不认可。
实际上,喜相逢利润大幅下滑主要系因销售及营销等期间费用和融资成本的快速增长所致。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2018~2021年前4个月,喜相逢收益成本分别为7.14亿元、7.11亿元、4.46亿元和2.47亿元,其中销售及营销费用分别为7457.5万元、8884.4万元、7505.6万元和2503.7万元,行政费用分别为1.05亿元、1.26亿元、1.08亿元和3958.4万元。
此外,同期喜相逢融资成本分别为6260万元、9760万元、9870万元和3380万元。
上述费用和成本合计分别占同期收益的75.88%、75.19%、72.67%和78.93%,足可见对利润侵蚀作用明显,是利润不增反亏的“罪魁祸首”。
在此有必要问大家一句,对于汽车租赁企业而言,什么是决定其生死的关键?
没错,就是钱,资金,流动性!
多少企业被现金流拖垮,毕竟汽车租赁这是需要庞大资金才能运作的。
如今同样的问题来到了喜相逢身上。2018~2021年前4个月,喜相逢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3.2%、75.9%、74.0%和73.2%,持续处于高位。同期,喜相逢一年内流动资金缺口为7748.8万元、2.27亿元、2.68亿元和3.64亿元。
数据来源:喜相逢招股说明书。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喜相逢无视自身“流动性不足”问题,仍“豪掷”分红。
据招股说明书显示,喜相逢在2019~2021年前4个月内分别完成派付2390万元、1350万元及400万元,简直“壕无人性”。
市场份额大幅缩水
喜相逢除了业绩上的失利,各方“噩耗”接踵而至。
从市场份额来看,截至2019年末,就交易量计算,喜相逢在中国第三方汽车零售融资租赁公司中位列第9,市场份额为1.8%,前5大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合计约51%;但截至2020年末,虽喜相逢位列第8,但市场份额却仅为1.0%,而前10大公司市场份额占比合计约87.8%。如果再算上其他所有汽车零售商,2020年喜相逢位列第20,市场份额仅为0.5%。
这意味着,喜相逢在仅仅过去的一年里,市场份额占比大幅萎缩了近70%!
从涉诉纠纷来看,据企查查官网显示,喜相逢新增近1800封裁判文书,其中涉及融资租赁合同纠纷1444起和车辆租赁合同纠纷105起。
数据来源:企查查官网。
喜相逢还存在近600条开庭公告,案由同样多涉及融资租赁合同纠纷,高达455条。
数据来源:企查查官网。
上述惊人的数据足可见喜相逢投诉率居高不下,信用质量存在很大瑕疵。
此外,喜相逢此前还被曝曾存在未获取EDI许可证、未为全部雇员缴纳社保、公积金以及未向监管机关登记租约等不合规情况。虽后续喜相逢解释称,“截至目前,其上述不合规情况均未遭有关监管机构的处罚。但针对上述情况,其已加强内控,以防不合规事件重现,并为全部应缴员工缴纳了社保、公积金”,但足可见其内部治理存在严重弊端。
事实上,喜相逢负面舆情远不止于此。相比于前两次港股上市,喜相逢从业绩、市场份额、投诉率等方面均出现不同程度恶化,就目前来看,此次IPO同样凶多吉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开甲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洋 HN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