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汽车
2021
08/29
00:33
亚设网
分享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8月26日,小鹏汽车(XPEV.US)发布截至2021年6月30日第二季度财务报告。报告显示,二季度,小鹏汽车的总收入为37.61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5.9亿元同比大增536.7%,非公会计准则下的净亏损为10.96亿人民币,去年同期亏损为7.70亿元,亏损有所扩大。

近年来,我国的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大家都想乘上发展的风口,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新能源造车企业。尽管造车的产业链已经非常透明,但众所周知,造车极其烧钱,就资金问题已经让绝大部分的企业折戟途中。

当前,蔚来(NIO.US)、理想汽车(LI.US)、小鹏汽车这三家造车新势俨然成为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冉冉之星,正以三国鼎立之势竞争新能源汽车的份额,竞争激烈的市场,明争暗斗从未停止,谁能笑到最后?小鹏能否如其所言,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占据领导地位?

01

“蔚小理”谁更强?

作为造车企业,最终还是要回归汽车交付量。二季度,小鹏的汽车交付量为17398辆,创下季度新高,较2020年同期的3228辆增长439%,较2021年一季度的13340辆增长30.4%。与蔚来、理想的对比来看,蔚来稳居“蔚小理”的老大地位,汽车交付量高于两者,小鹏2020年的交付量垫底,但是增速快,到本季度基本与理想持平,与蔚来差距拉近。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这三家公司谁的盈利能力更强?从毛利率来看,本季度,小鹏汽车的毛利率为11.9%,较去年同期的-2.70%已然回正,但仍不及蔚来跟理想。蔚来随着整车规模扩大,成本摊薄下降,在本季度实现了毛利率的大幅提升,由去年同期的8.42%提升至18.63%;而理想成本管控十分严格,毛利率一直居于行业前列,在2020年三季度的时候毛利率曾达到19.8%,直逼特斯拉。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新能源汽车之所以烧钱,第一是营销,第二研发,且营销支出普遍大幅高于研发。二季度,小鹏汽车的营销、研发支出分别为10.31亿元和8.64亿元,较去年同期均大幅提升。与同行比较来看,小鹏二季度的营销成本低于蔚来,研发成本与蔚来旗鼓相当,但二季度蔚来的收入达到84.5亿元,是小鹏营收的2.2倍,考虑到营收规模,小鹏比蔚来更舍得花钱。而理想,则非常“抠”,在费用支出方面远不及同行“大方”,营销跟研发的支出分配均匀,看来并不舍得在营销上多花钱,省出来的高毛利由此可见。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注:理想汽车未发布2021年Q2度财报,上表为Q1数据)

小鹏这么舍得花钱,现金流量如何?截至2020年年底,蔚来、小鹏、理想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分别为385.45亿元、247.61亿元和101.73亿元,三家公司的现金流都还比较充裕,还能再烧一段时间。

02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或助力中国实现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

中国是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市场份额领跑全球。2021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为47%,超越欧洲,重回第一;欧洲市场因为补贴退坡,占比回落至39%。

早在2015年,中国就以年销33万辆的绝对优势登上了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榜的榜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离不开国家的大力扶持。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并不像传统的燃油汽车那样,距离欧美车企有着几十年的技术底蕴差距,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家的技术沉淀都差不多,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研发精力更加集中,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思维也愈加活跃,当前行业呈现“一片大好”之势,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或有助于中国实现汽车领域的弯道超车。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数据来源:Marklines,兴业证券(601377,股吧))

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达到119万辆,同比增长224%,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也大幅提升至11%,创历史新高。随着渗透率的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磁性”就会越来越强,且中国汽车市场庞大,未来仍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整体来看,小鹏在本季度交出一份不错的答卷,收入和交付量均实现大幅增长,但较蔚来仍有较大的差距,毛利率也低于理想,要想实现其在财报中所言,在中国蓬勃发展的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占据领导地位,仍面临不小的挑战,且这个挑战不光来自蔚来和理想。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庞大,大家都想来分一杯羹,除了传统车企和造车新势力,阿里、腾讯、百度、小米、华为等众多公司也纷纷加入造车大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谁能笑到最后,还未可知。

-  End  - 

▼ 往期推荐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满投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董云龙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