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车和节能车2030年可达千万辆?碳达峰方案划定占比40%分数线

汽车
2021
10/27
18:36
亚设网
分享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逐步降低传统燃油汽车在新车产销和汽车保有量中的占比,推动城市公共服务车辆电动化替代,推广电力、氢燃料、液化天然气动力重型货运车辆。到2030年,当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比例达到40%左右,营运交通工具单位换算周转量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9.5%左右,国家铁路单位换算周转量综合能耗比2020年下降10%。陆路交通运输石油消费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

2020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531.1万辆,假如以这个为基数来算,2030年新增新能源、清洁能源动力的交通工具要达到40%左右,即1000万辆左右。今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加速增长。据乘联会统计,2021年1~9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200万辆,同比增长223%。乘联会秘书崔东树分析指出,当前传统车与新能源车形成反差,新能源向上,传统车向下,纯电动与传统车走势剧烈分化。鉴于当前的增速,乘联会将今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目标提高至300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赛道上,自主品牌明显目前领先合资品牌。乘联会的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车厂商批发渗透率为20.4%,1~9月渗透率为13.7%,较2020年5.8%的渗透率提升明显。9月,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3%;豪华车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为30.5%;而主流合资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仅有3.0%。

新能源车和节能车2030年可达千万辆?碳达峰方案划定占比40%分数线

按目前各大自主车企发展情况及规划,要冲刺碳达峰40%的分数线难度不大。作为国内多年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比亚迪在今年9月销量首次突破7万辆,而前9月新能源车销量达到33.76万辆,在该企业汽车销量总量中占比已达到74.56%。广汽埃安、蔚来、小鹏汽车、理想等自主品牌的电动车也在加速前进。

按长城汽车(601633,股吧)前不久发布的计划,该企业2025年将实现全球年销量400万辆的目标,其中80%将是新能源汽车。而按广汽集团(601238,股吧)的规划,2025年新能源车销量占该集团汽车总销量20%,即达到70万辆左右。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对新能源汽车发展未来非常乐观,他认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预计将占中国新车销量的35%以上。

与自主品牌相比,大众、丰田、本田等跨国车企巨头碳达峰压力相对较大。今年1~9月,大众在中国市场共交付汽车约255万辆,同比下降4.1%。同期,大众在华共交付6.96万辆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103.5%,其中ID.家族车型共计交付近3万辆,9月,ID.家族的单月销量突破了1万辆。目前,大众正加快在华电动化的步伐,其中国第三座MEB工厂已在安徽开建,预计在2023年投产,该厂未来将拥有35万辆的年产能。

与大众主攻纯电动车(EV)的路线有所不同,丰田为了加快在华电动化的步伐,将采取了混合动力(HEV)、插混(PHEV)、纯电动(EV)以及氢燃料车(FCV)等多元化的发展路线。目前,丰田竞争优势在于属于节能车的HEV领域,其在华HEV累计销量去年已超过100万辆,但在EV领域布局相对较慢。丰田中国方面最近谈到,按该企业的测算,3辆HEV等于1辆EV的二氧化碳减排效果,该企业中国加快发展HEV的同时,也在推进e-TNGA的EV专属平台的bZ纯电动系列,寄望以全新平台的EV产品撬动中国新能源市场。而要实现“双碳”目标,仅电能还不行,一定要电能与氢能齐头并进,丰田在华正与政府及不同的企业进行积极沟通,推进氢燃料车的发展。

本田中国也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发力,其近日正式发布全新纯电动车品牌“e:N”,同时发布“e:N”系列五款全新车型。 按本田的计划,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市场,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车的销量占比规划为2030年达到40%,2035年达到80%,2040年达到100%。在中国,本田将进一步加快电动化车型的投放,快速完成面向电动化的品牌转型升级,2030年之后Honda在中国推出的所有新车型均为纯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等电动化车型,不再投放新的燃油车。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常务执行董事兼中国本部长井上胜史近日接受第一财经等媒体采访时谈到,为了达到“双碳” 目标,本田除了将整合全球优势资源开发的车型导入到中国,还整合中国最优资源开发EV车型。“在未来,本田的纯电动车型的比例会逐渐提高。比如,2030年我们的目标是销量的40%为EV和FCV,其余60%是HEV车型。” 井上胜史谈到,本田除了加快发展EV,还正在研发面向全球的FCV车型,计划2030年面向全球发售。氢能源属于下一个时代非常重要的能源,本田将来会在中国积极推进FCV车型。

   

(岳权利 HN152)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