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定义陆运生产力。
作 者丨张静波
华商韬略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客服微信:hstlkf
华商韬略·华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图片:网络、图虫创意
2014年8月,李书福在杭州秘密组建了一支60人的精英团队。
此时,距离马斯克公开特斯拉所有的技术专利,不到两个月。
如今,马斯克的特斯拉正快速改变着乘用汽车的行业格局。而李书福当年秘密组建的团队也已到了开花结果时,并以特斯拉式的颠覆重塑着汽车业的另一大行业——商用车。
特斯拉为什么能改变乘用汽车的行业格局?大多数人的答案可能包括:它颠覆了汽车的驱动方式,它更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生态要求,它让汽车变得更智能,等等。
这些都对,但都不是关键。
因为,在特斯拉之前,或者与特斯拉同步,已经有其他电动车,而且也同样智能。
更关键的答案应该是,特斯拉深刻洞察了消费者对车的需求痛点,以出行为目标,从驾驶和乘坐体验出发,重新想象了车该有的样子。
继而,它重新定义了车,重新定义了驾驶,重新定义了出行,甚至,重新定义了生活方式。比如,从辅助驾驶到自动驾驶,再比如,那一块“无所不能”的大屏。
特斯拉的颠覆意义,是通过科技创新以更加智能的人机交互把消费者从过去的驾驶和乘坐模式里解救出来,还以全新的体验。
这才是以产品创造需求的奥义,也是李书福重新定义商用车的核心法则。
3000万中国卡车司机,每天囿于狭小的驾驶室,在车轮上“游牧”,忍受艰苦工作环境的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参与、见证家园的兴起。而整个物流体系,不得不将1/3以上的成本花在燃油上,以高出发达国家一倍的物流成本,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扮演着输送养分的经济血脉的角色。
艰难的局面已经延续很多年,人们都在期待商用车行业能够有一家企业,像特斯拉改变乘用车一样,改变这一切。
七年前李书福在杭州秘密组建的60人团队,就试图去做这样一件改变的事。
洞察用户需求,一直是李书福不变的法宝。
过去30年,从踏板摩托车到造老百姓(603883,股吧)买得起的好车,从“高质量”到“高价值”……李书福对未来趋势的敏锐洞察,不断带领吉利与用户一起共生、壮大。
这一次,他的目标是从底层逻辑重新定义商用车。
11月8日,李书福在《远程星瀚世界》线上发布会上亲自代言了一款新能源智能豪华重卡——星瀚H,这款车也是吉利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汽车的最新旗舰重卡,将于2024年正式上市。
两平方米的汽车后座是货车司机移动的家。由于常年在外奔波,货车司机腰椎间盘突出等职业病频发,对车辆的舒适度十分关注。
与传统重卡不同,远程星瀚H是一款高度融合智能技术概念的新能源重卡,它将解放司机。
星瀚H拥有淋浴房、洗手间、冰箱等设施,车门下方还设置了厨房和洗烘一体洗衣机。驾驶区采用符合人体工学的座椅和独立显示屏,缓解司机驾驶疲劳,消除视野盲区。同时,星瀚H拥有强大的AI实时交互能力,在衣食宿沐等方面给予司机关怀和提醒。
事实上,远程汽车对传统商用车的改变,远不止星瀚H这一款产品。
过去七年,远程汽车不断在整车业务基础上,进行产业链拓展、生态打造,最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
新模式改变了过去单纯卖车的思路,它通过产品全生命周期、全场景运营来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这种思路集中体现在远程汽车最新发布的1233战略中。
该战略与星瀚H同一天发布,它以“创造智慧互联,引领绿色商用”为愿景,聚焦两大核心技术路线,依托绿色运力服务和补能系统的三大平台,创建了车与货、车与能源、车与环境的新连接,旨在为用户打造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零碳陆运体系。
当今世界,减碳已成为各国共识,中国更是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双碳”战略。
具体到汽车行业,减碳的目光长期以来聚焦在乘用车领域。但其实,商用车才是燃油消耗大户。
数据显示,在我国,商用车以20%的汽车保有量,消耗了51%的汽柴油。其中,1辆柴油重卡的污染物排放量相当于306辆乘用车。
从这个意义上讲,全球商用车的新能源化,不但大势所趋,更是迫在眉睫。
事实上,新能源商用车不但能降低碳排放,还有助于企业在运力上降本增效。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孔辉曾在分析中表示,与燃油车相比,纯电动客车、纯电动重卡的使用优势很明显,很多节省使用成本都在50%以上。
在全球大减碳和客运、物流降本增效的推动下,新能源浪潮正从乘用车传递到商用车领域。
站在当下形势,回望吉利进军商用车领域这个在当初并不被人看好的决定,或将成为吉利推动全价值链碳中和的重要一环。
自从1924年,世界第一台柴油动力卡车诞生以来,商用车在其百年历史进程中,一直是燃油车的天下。
直到新能源革命爆发,打破了这一格局。
戴姆勒、沃尔沃、大众等全球商用车巨头,迫于压力,纷纷开启纯电、混动、氢燃料电池并举的多能源战略。
特斯拉则从Model系列乘用车,衍生出Semi电动卡车等多款产品,以新势力姿态,一举杀入商用车领域。
全球商用车新旧势力,在新能源战场上展开激烈厮杀。
在这场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远程汽车因为布局早,抢得了先机。
七八年前,新能源的风口还没有吹到商用车领域。当时,行业内真正下决心做新能源商用车的只有吉利。面对质疑,吉利选择埋头实干。
正是这种专注,让吉利在新能源商用车上有了先发优势。
2014年,吉利筹建新能源商用车板块,沉淀打磨2年之后,正式推出远程汽车品牌。之后,稳步推进,步步为营,成立了中国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发中心和六大制造基地。
当初60人的预研团队逐步壮大,如今拥有近2000名研发工程师和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商用车研究院。
雄厚的研发团队,使得远程汽车能够针对城市物流、公路物流,布局两大技术路线。
即城市商用车以纯电和增程式电驱动力系统为核心技术路线,公路商用车以液氢动力和电驱动力为核心技术路线。
远程汽车不止有先发优势。
它更大的王牌来自乘用车业务的赋能,以及吉利收购沃尔沃、入股沃尔沃卡车、戴姆勒卡车集团带来的全球化产业链协同和技术反哺。
正是基于这些优势,远程汽车才得以快速成长,积累技术与产品优势,最终成为覆盖五大产品线、全国首个全系产品新能源化的商用车品牌。
但远程汽车并不满足于只做一个简单的整车制造商。
为了更好地推动商用车的新能源化,帮助企业绿色减排、降本增效,远程汽车正努力转型成为智慧绿色运力科技综合服务商。
近几年,远程汽车围绕产业链拓展、生态打造,成立了绿色慧联、万物友好、阳光铭岛三大运力平台及补能公司。
其中,绿色慧联为客户提供车辆租售、充电运维、智慧车联网等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旨在打造聚焦城市物流场景的智慧绿色运力服务平台。
万物友好、阳光铭岛则针对公路物流,通过“智能换电+清洁能源供给网络+全场景定制服务+智能运营平台”的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综合服务,打造了绿色智能换电运力服务平台。
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远程汽车不再是简单地卖车,而是针对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行业全场景,搭建起一个生态价值链,从而为下游行业降本增效。
以物流行业为例。以前,物流公司光是买车,就需要投入一大笔钱。如今,新的商业模式下,他们有了成本更低廉的选择。
他们既可以买车、租车,也可以直接买服务,远程汽车为他们提供便宜的电、便宜的清洁能源和车子。
整个物流供应链,所有的生态参与方,都因此获益,并实现了绿色减排和降本增效。
过去几年,以特斯拉为代表的乘用车新势力,从能源业务切入,通过集车辆、充电网络、储能系统等全场景的新能源闭环生态网络重构产业生态,从而撬动了新的市场需求。
自2010年6月上市以来,仅用时11年时间,特斯拉就以1.03万亿美元的总市值成为美股市场第六家市值突破万亿美元的企业,上升速度仅次于Facebook创下的纪录。
同时,市值从1000亿美元上涨至1万亿美元,特斯拉仅用时短短21个月,让人惊呼,这十年,是见证巨头快速崛起的“特斯拉时刻”。
如今,同样的趋势正出现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而远程汽车凭借创新的商业模式,正成为这一趋势的引领者。中国的商用车市场,也许即将迎来下一个引人惊叹的“特斯拉时刻”。
吉利在商用车领域的成功,再次证明一个商业原理:
市场竞争,输赢的关键不在于比对手更强,而在于比对手更早地发现并定义市场需求。
上世纪70年代,当人们不得不忍受古老而笨重的磁带录音机时,井深大和盛田昭夫用随声听(Walkman)重新定义了便携式音乐。
索尼由此得以在消费电子产品领域,统治一个时代。
同样的道理,最近二十年,以苹果、特斯拉为代表的美国高科技公司,之所以称霸世界,不仅是因为其科技实力。
更重要的是,他们对产品的定义能力。
在苹果和特斯拉之前,虽然也有需求,但没有人知道:智能手机、智能电动车应该是什么样子?
直到乔布斯和马斯克,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智能电动车!
回顾吉利35年的创业史,同样是一部从发现用户需求到创造用户需求,从而实现引领市场需求的历史。
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在大陆兴起,但大多是跨式摩托。
李书福在一次偶然中,了解到踏板摩托车。这种摩托车不但骑姿优雅,下雨天还可以挡水挡泥,很符合国内的用车情况。
于是,1994年,吉利生产出大陆第一辆踏板式摩托车,热销全国。
进入21世纪,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都渴望拥有一辆汽车。但彼时,动辄十几万、二十几万的合资车,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李书福从中再次洞察到商机,以“造老百姓买得起的好车”为理念,推出高性价比的厢式轿车,结果大受欢迎。
三十多年来,吉利正是在这种不断发现用户需求、前瞻市场趋势的过程中,一步步成长为国产汽车第一品牌。
有了实力的吉利,更进一步,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开始引领市场需求。
远程汽车最新发布的星瀚H,就重新定义了陆运生产力,使得商用车从单纯的生产工具向智能移动运力、零碳物流载体、数字生活空间转变。
1233战略更是从生态上,重构了产业链。它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帮助所有生态参与方实现了绿色减排和降本增效。
从历史上看,包括戴姆勒、沃尔沃、大众在内,几乎所有的全球汽车巨头,都采取了乘、商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也因此,对于志在全球的吉利而言,进军商用车领域几乎是一种必然。
尤其是,全球减碳大行动,给了远程汽车这样的商用车后来者重新洗牌的机会。而新能源革命更使得全球商用车的主战场从西方转移至东方。
这两大历史性机遇,为中国汽车企业带来了全所未有的机会。
凭借前瞻性布局,已经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实现领跑的远程汽车,无疑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商用车大战中,占据了有利地形。
?
THE END
出品人:毕亚军
主编:杨倩 责编:周怡 刘彦潮
美编:杨亚姣 运营:方乐迪 张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华商韬略。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