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半导体芯片组 谢亦楠
今年以来,自动驾驶浪潮席卷全球,其核心技术激光雷达也站上风口。
所谓激光雷达,是以发射激光束探测目标的位置、速度等特征量的雷达系统,可准确感知周边环境三维信息,探测精度在厘米级以内。区别于车载摄像头,其在不同环境下均可保持高效工作,最大程度保证驾驶安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了几股业内比较认可的模式路径。其一是以Velodyne(威力登)为代表的美国老牌玩家;其二是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新兴中国玩家,二者分别深耕高速自动驾驶与低速无人配送车领域;其三是大疆、华为等消费电子硬件巨头。
从市场情况来看,新兴玩家以其技术和成本优势目前拔得头筹,如禾赛科技在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市占率在国内外均遥遥领先。
11月16日,禾赛科技宣布获得来自小米产投7000万美元的追加融资,叠加之前官宣的超3亿美元融资,目前该公司D轮融资总额已超过3.7亿美元,本轮领投方包括小米集团、高瓴创投、美团和CPE等。
行业高景气度催生规模化
激光雷达正处于前装量产爆发前夜。
今年年初,蔚来发布了首款搭载Innovusion激光雷达的轿车ET7;随后,广汽埃安、智己、极狐等一众车企相继发布了激光雷达计划,瞄准了在2021-2022年量产搭载激光雷达的L3级别车型。
而9月15日上市的小鹏P5,以及年底面世的长城摩卡特醇版车型,均搭载了激光雷达。
Google自动驾驶咨询顾问 Brad Templeton一语点破了激光雷达的重要性:“做到99%的准确度对于车辆驾驶而言并不够,我们需要的是99.99999%的准确。激光雷达就是小数点后几位的最强保障。”
开源证券在研报中指出,预计2021年将是车载激光雷达前装量产的元年,到 2025年我国高线束激光雷达前装市场规模将超百亿,长期看激光雷达千亿市场可期。
诚然,在激光雷达行业,海外供应商具备先发优势,但此次上车潮中,国内明星企业正在强势崛起,车企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搭载国内激光雷达产品。
以路特斯为例,作为与法拉利、保时捷齐名的跑车品牌,其被吉利集团接手后全面转型,预计明年发布首款电动车,至2026年,再推出 4 款纯电车型,约平均每年推出一款新车型。跑车品牌+SUV更加考验技术,以“赛道级智能驾驶”概念为核心卖点的路特斯,计划在下一款车型搭载禾赛的半固态激光雷达。
(路特斯纯电SUV车型谍照)
理想汽车近期也表示,X01将在明年上半年交付,这款车将标配支持L4级别自动驾驶能力的硬件,并预计会在2023年底通过OTA推送L4级别的驾驶能力。X01已做好全面的硬件接口预留,目的是更好地支持激光雷达,据官宣供应商亦是禾赛。
无独有偶,背靠互联网巨头与传统车企龙头(百度与吉利),集度汽车也同样选择牵手禾赛科技。今年6月初,集度汽车的车身模型就已经曝光,现已进入了工程研发阶段。百度自动驾驶的技术毋庸置疑,至今已有7年的技术积累,其对自动驾驶硬件的配置值得期待。按照计划,集度汽车随后将按每1年-1.5年一款新车的节奏发布,第一款概念车将于2021年北京车展亮相。
今年9月,50万以上豪华品牌电动车细分市场上,高合HiPhi X登上销量榜榜首,将保时捷Taycan与奔驰EQC级甩在了身后。近期,高合汽车举办了第二款旗舰产品HiPhi Z发布会,这款定位高端的汽车预计于明年交付,这款车因配备智能驾驶辅助系统,具备高性能、强操控等特点,据观察核心传感设备同样是AT128。
(高合汽车第二款旗舰Digital GT-HiPhi Z)
禾赛AT128定位是一款车规级超高可靠性的前装车载激光雷达,遵循了从设计到验证的全流程闭环车规级要求。目前,AT128已经拿到了多家主机厂总计数百万台的定点,包括理想、集度、高合、路特斯等,并将在2022年开始大规模量产交付。
(禾赛面向前装量产的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
公开资料显示,禾赛科技于2014年创立于上海,致力于做“机器人的眼睛”,是全球领先的激光雷达制造商。公司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均有专利布局,客户遍及全球30个国家、70多座城市,并累计获得包括德国博世、小米、美团、高瓴、光速全球基金、百度、启明等机构超过5亿美元的融资。
行业标准+技术研发共筑安全
激光雷达此前属于精密仪器的范畴,市场较小。但随着造车新势力的兴起,激光雷达将成为L3+自动驾驶汽车的标配,潜在需求巨大。
易车研究院调研发现,中国用户对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尤为担心,但同时对此的期待与消费热情也非常高。2021年高达32.28%的用户明确表示有购买自动驾驶车辆的意向,52.07%处于观望状态。
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能不能实现前装上车,就决定了激光雷达公司未来命运。
目前,激光雷达主要分三类:机械式、半固态式和固态式。其中,转镜式半固态激光雷达是率先通过车规、并证实可靠性的方案,法雷奥、禾赛科技均推出了车规级转镜式产品。
研究机构指出,禾赛科技产品同时满足性能、车规、量产、成本四个维度的要求,相比法雷奥更胜一筹。
而禾赛科技的成功不仅源于互联网巨头的支持,还得益于其前瞻性的战略方针。作为“激光雷达-摩尔定律”的最早实验者,禾赛科技在提升性能与可靠性的同时,将产品单价降低,并以此在与国际巨头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弯道超车。
摩尔定律是半导体领域成熟的方法论:每18-24个月,芯片的性能提高一倍,价格下降一半。通过“芯片化”来降低价格的做法,非但没有以牺牲产品的性能为代价,反而带来一系列性能上的提升。
而在安全性方面,公司也同样做出表率。最近,禾赛科技作为牵头单位,百度作为联合牵头单位,联手三十余家相关企业共同负责首个车载激光雷达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具体而言,华为和禾赛科技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转镜型车载激光雷达》,禾赛科技和万集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机械旋转型车载激光雷达》, 速腾和万集联合牵头负责制定QC/T《MEMS型车载激光雷达》。
行业标准的落地,不仅为新的技术变革趋势提供了指引,同时加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让资源和人才向龙头集聚,加速行业规范化。这将为消费者注入了一阵强心剂,带动行业良性循环。
本土明星企业强势崛起
随着安全性与合规性的落地,汽车、互联网与投资行业的合作伙伴关系,今年均在显著增加。包括华为、禾赛科技在内的激光雷达厂商都已布局自己的产线,以适应大规模量产需求。
基于此,开源证券指出:“建议沿前装量产、技术演进两条主线寻找激光雷达上游零部件供应商的投资机会。”
市场资本早已闻风而动。这次禾赛科技宣布获得来自小米产投7000万美元的追加融资,目前禾赛D轮融资总额已超过3.7亿美元。
根据此前公司公布的信息,此轮融资将用于支持面向前装量产的混合固态激光雷达的大规模量产交付、禾赛麦克斯韦智能制造中心的建设,以及车规级高性能激光雷达芯片的研发。
新能源汽车企业纷纷“投票”,或许是其技术领先优势的最好证明者之一。
目前,在搭载激光雷达的前装量产车型中,禾赛科技已经拿到了多家主机厂(覆盖新势力和传统车企)总计数百万台的定点。
为了支持快速增长的量产订单,禾赛科技正在建设一个建筑面积超6万平米、设计年产能超过百万台的禾赛“麦克斯韦”智造中心,并预计于2022年全面投产。
该智造中心将承担激光雷达的研发、生产、车规测试等功能模块任务,引入先进的“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达成灵活的产能能力和多需求适配能力,逐步成为具备强大交付能力的超级研发制造中心,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多元化、定制化量产需求。
可以预见,随着L3级自动驾驶乘用车的量产时间越来越近,激光雷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行业也将出现洗牌。国内厂商正在迎来新的契机,届时资源向龙头集聚,明星企业将蓬勃向上。而对于还没有拿下车企客户的玩家来说,机会窗口正在逐渐缩小。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