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财经11月18日讯,据澎湃新闻17日报道,11月5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第十一事业部一名36岁员工在连续上了7个夜班后,在出租屋猝死。警方目前已排除刑事案件可能,但因未做尸检,具体死因尚不明朗,其家属认为,或与生前连续超时高强度工作相关联。
一个月工作280小时员工猝死,比亚迪赔20万
打卡记录显示,比亚迪该员工在十月份只有1号和3号没有打卡记录。在10月份他有26天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左右。从10月4日起,他开始上夜班,每天晚上7点半左右打卡上班,至次日7点半到8点左右打卡下班。其间,他只在17日、18日、27日、28日休息了四个白天两个晚上(17日、27日早晨打卡下班,18日、28日晚打卡上班)。整个十月他的工作时长在280小时左右。
据了解,《劳动法》对劳动者的工作时长设置了上限。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换言之,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长不超过8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11小时,且每月最多有12天的工作时长可以为每天11小时,比亚迪该员工的打卡记录显示,其10月有26天工作时长都在12小时左右,显然有违《劳动法》的规定。
据媒体最新报道,这名猝死员工的家属经过与比亚迪协商,最终达成协议,比亚迪同意除退还公积金社保等之外,还一次性支付这名员工家属20万元。
比亚迪三季度净利润下降27.5%,订单量远超交付能力
财报显示,2021年第三季度,比亚迪营业收入为543.07亿元,同比增长21.98%;归属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2.7亿元,同比下降27.5%。研发费用方面,比亚迪三季度的研发支出为20.09亿元,同比下降58.89%。
同时,比亚迪还公布了2021年前三季度的财报数据,企业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达1451.92亿元,同比增长38.25%;营业成本为1263.53亿元,同比增长51.81%;归属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24.43亿元,同比下降28.43%。官方表示,营业收入与成本增长的原因主要是汽车、手机业务增加所致。
据比亚迪公布的数据,2021年1-10月,比亚迪累计产量为550,513辆,同比增长73.70%;累计销量为542,679辆,同比增长71.35%。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418,619辆,同比增长212.03%。
据财联社消息,有业内人士表示,最近传闻的比亚迪乘用车国内产能规划中,至2025年比亚迪产能规划将达到300万辆,中长期则为500万辆。虽然比亚迪方面并未对此予以确认,但目前产能不足却是事实。
比亚迪在年中交流会上透露,今年累计订单量可能达90万辆,但公司今年的交付能力只能达到70万-75万辆,目前在手未交付订单达16万辆将顺延到明年交付。基于目前的基本面,比亚迪认为,明年汽车交付量有望达到150万辆。
加班文化“阴影”挥之不去,崇尚奋斗不能强制加班
虽然《劳动法》明文规定,仍有企业因畸形加班文化而引发争议。
近日,浪潮集团的花式加班标语引发关注。网传图片显示,山东浪潮集团办公室内多处挂上了花式加班语:“有空就去‘加班’吧,去完成那些我们还未完成的事!”“白天加白班,不瞌睡;晚上加晚班,睡不着。”“大家加,才是真的加,加班真好”“他加我也加,想跑也跑不了。”
对此,央视网评论称,崇尚奋斗不能强制灌输加班文化。如果确是工作临时需要,加班也是一种奋斗和奉献。可广大劳动者抵触的,往往不是加班本身,而是畸形的“无效加班”“被动加班”。
现实中,一些企业非常崇尚加班文化,为了压缩人力成本,变相鼓励员工加班来分摊工作量。一来二去,拒绝加班者不仅成为了异类,而且还面临收入下降,甚至被变相裁员的风险。一些员工只能违心顺应企业文化牺牲休息时间,用超长的工作时间兑现金钱补偿。
现代化的企业治理模式,不仅要有技术水平的现代化,更要有“以人为本”的制度设计,注重员工的情绪管理。畸形的加班文化,严重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更是对奋斗精神的曲解和背离。
一个企业要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靠员工加班维持是走不远的。鼓励苦干,也要学会巧干。与其将员工“按在”工位上耗着,不如理顺内部流程,提高运转效率。延长工时是奋斗,提高效率更是奋斗。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