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经受过反垄断罚款风波后一度陷入低调的阿里巴巴,又因为连续两笔针对网约车行业的投资,重新成为了舆论的焦点。
11月17日,大众交通(600611,股吧)旗下的全资子公司大众出行,发布公告称将引入阿里巴巴前后两期共计4000万元的投资。在完成本次增资后,阿里巴巴的持股比例也将达到10%,成为除大众集团相关公司外唯一外来股东。
而就在几天前的11月9日,阿里巴巴联合蚂蚁集团刚刚对哈啰出行投资2.8亿美元。一个月内连续两次对网约车平台进行投资,没有丝毫掩盖阿里巴巴对出行领域的势在必得,同时也似乎预示着资本市场正在重新燃起对网约车市场的信心。
这不由得让人联想起7月份APP被下架后沉寂了4个月左右的滴滴,随着阿里带动各大资本重新进场,网约车市场毫无疑问将迎来一场大规模的洗牌。在滴滴市场份额不断被稀释、平台注册司机持续流失的当下,阿里的到来,是会被取而代之,还是迎来破局的希望?
监管加强,
滴滴“雪上加霜”
在遭遇了种种变故后,依靠着庞大的用户基数,滴滴依然占据着80%左右的网约车市场份额,而且短时间内仍然将保持领先优势,网约车的市场格局也很难出现大的变动。特别是经历过一段难熬的低调期后,群龙无首的网约车市场,已经开始有了“复活”滴滴的呼声。
但其实,从目前政策环境所透露出来的风向来看,对滴滴的审查和监管还远远没有到达可以结束的时候。反垄断调查姑且不提,与安全相关的业务治理,也才刚刚开始。
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监管部门开始不断落实对网约车合规合法化治理,最明显的动作莫过于向网约车平台施压,清理取缔各个平台旗下的无证司机和车辆。
其中,滴滴可谓是遭受处罚的重灾区。济南、深圳两地先后采取严查措施,在处罚无证网约车司机的同时,司机所属平台也要担负连带责任,收到金额更高的罚单。
仅是在深圳,经审查属无证上路运营的网约车司机,将被处以一千元左右的罚款,而平台也会收到一万元的罚单。如果被审查的相关车辆没有运输许可证,对平台的处罚将会升至三万元。
在刚过去的10月份,滴滴就受到了超过40张罚单。作为曾经拥有超过3000万注册司机的滴滴,由于早期阶段对网约车运输资质审核不足,相关的漏洞普遍较多存在,如果放任不管,类似这样的罚单只会越来越多。
为了配合安全审查以及相关治理工作,滴滴已经从多方面入手,重新对司机证件进行审核,并且在10月15日开放了个人车辆的车证办理。与此同时,滴滴也主动封停了一批车辆没有获取出租汽车运输证的单证司机,以此来提升合规率。
只是如此一来,滴滴本就开始不断流失的司机储量,也遭到了进一步的削减。在经历了反垄断调查和APP下架后,滴滴出行平台的活跃司机数量早已缩减了一半,仅剩的1500万司机用户也在随时间不断加快流失速度。
尽管滴滴出行APP被各大应用商店下架后,已经下载过的APP还能够正常使用,打车业务也没有就此停摆,但新用户停止注册、滴滴口碑崩坏所引发的消费者大批流失,使得订单数量持续减少。
而且曾在今年曝光过的,滴滴对司机用户过高的抽成、缺乏平台保障,以及各种不公平对待,都在严重影响终端服务的品质。种种迹象无不表明了,早已进入寒冬期的滴滴,正面临着雪上加霜的境地。
在如此的大环境下,阿里巴巴选择入局网约车,或许不乏打造另一款现象级产品来取代滴滴的野心。
阿里巴巴,
将打造下一个滴滴?
本次阿里巴巴投资入股的大众出行,最早成立于2015年,其母公司大众交通的前身是上海市大众出租汽车公司,成立于1988年。这也意味着,大众出行是有着将近33年从业经验的传统出租车企业打造的互联网平台。
尽管有着令人惊叹的行业积累,但是大众出行在2016年正式运营后,并没有取得特别瞩目的成绩。甚至在最近发布的财务报表中,总负债金额已经达到1617.2万元,今年前三季度更是净亏损1250万元。
这也意味着,只是暂时拥有10%股份的阿里巴巴,或许很难在短时间内扭转大众出行打造线上平台失败的局面。即便在去年12月,阿里巴巴和宁德时代(300750,股吧)共同投资,为上汽集团(600104,股吧)旗下的移动出行品牌“享道出行”拿下了超过3亿元的A轮融资,但对阿里而言,真正的业务重心,或许还在哈啰出行身上。
除去令人惊叹的2.8亿美元巨额融资,哈啰出行早在共享单车市场份额的争夺中,就已经展现出了极为强悍的战斗力。不仅在烧钱营销中击败了ofo和摩拜,到了新一轮的共享单车竞争,又和滴滴青桔单车和美团单车持续对峙,丝毫不落下风。
尤其是在滴滴陷入危机后,青桔单车逐渐缺失资金扶持,而通过收购摩拜入局共享单车的美团,也很难一举击败背靠蚂蚁集团和支付宝的哈啰。在本次获得阿里巴巴投资入股后,哈啰单车已然有了问鼎第一的潜力。
只不过,在共享单车大战中存活下来的哈啰出行并没有实现盈利。90%的收入都来自单车业务的哈啰,在2018-2020年间,净亏损累计高达48.5亿元,就算有行业巨头的融资支撑,下一阶段也会逐渐开始涨价,但共享单车终究是毛利较低的业务,想要盈利,还是要寻找新的营收来源。
因此,早在2018年就已经通过接入嘀嗒出行的方式试水网约车业务的哈啰,在今年3月26日正式上线了“哈罗打车”。如今有了阿里巴巴的背书,也真正有希望成为可以取代滴滴的强敌。
而除了培育下一个滴滴,对阿里巴巴而言,借此机会完善高德地图所构建的产品生态,或许也是重中之重。
2014年阿里巴巴全资收购高德地图的时候,仅仅只是为了扩充阿里的业务板块,但到了2019年,阿里CEO张勇公开表示,高德地图对阿里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一步当年随手下的“闲棋”,如今已经成长为涉及LBS位置服务、商家展示、旅行引导等等,在5G和IOT时代,承载更多阿里系产品应用的闭环生态。
特别是对于下阶段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智慧服务领域,打车业务和地图导航彼此之间的契合,毫无疑问是最为基础的场景建设。尽管高德打车业务早已上线,但从目前阶段阿里所展现的野心来看,哈啰出行或许将成为综合型的泛用平台,而高德打车,未来或许会更多集中于B端企业用户的公务用车业务。
阿里巴巴不仅是在抓住滴滴下架的市场空白期推进网约车业务,更多的目光还是集中于企业运营的层面。而这,对于滴滴而言,也是重新站起来的契机。
资本回流,
滴滴再起有望
在滴滴陷入沉寂的7月,大大小小的网约车平台层出不穷,一夜间仿佛又回到了多年前那场疯狂燃烧钞票的打车竞赛中。而滴滴称霸后逐渐回归理性的资本,也在近期重新躁动不安起来。
今年下半年,除了阿里巴巴以巨额投资首次入股哈啰出行,T3出行在9月完成了50亿元的战略融资,而曹操出行也在同一个月份B轮融资38亿元。如果再加上时隔两年后重启网约车业务的美团,以及阿里长期培育的高德打车,整个网约车第二梯队已然拥挤不堪。
尽管网约车市场似乎又回到了多年前资本云集的情况,但有着滴滴的前车之鉴,现如今的网约车竞争已经不再是烧钱补贴所能带动的。下阶段的网约车市场,竞争的核心将会集中于品质、安全、用户体验等更为精细化的运营层面。
比如高德打车,在今年8月21日,高德打车的企业版入驻钉钉,不仅是把钉钉划入本地生活版图,同时也把在C端网约车市场中不温不火的高德打车拉向了ToB的道路。与之类似的还有曹操和T3出行,同样在不断增强ToB业务,将更多资源集中在企业用车的垂直细分定制化服务。
相对而言,B端用户的企业用车需求,在目前阶段依旧有着大量的市场空白,而且企业用车必然会追求更高的品质服务,很有希望成为各大平台接下来扎堆的方向。而如何在拓展网约车业务的同时,打通餐饮、旅行、购物等场景的会员体系,以及能够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也会成为竞争的核心区域。
对于滴滴而言,虽然目前只能躲在市场转型的风浪后艰难维持,但在众多品牌分割市场,以及各路资本重新点燃战火的同时,滴滴也仍然拥有扭转局面的可能。在天眼查的数据库里能够发现,滴滴虽然陷入沉寂,但并没有停下招聘,而且11月份的招聘数量已经逐渐恢复到7月之前的水准。
随着曾经对网约车领域持续看衰的资本开始回流,仍然以庞大的体量占据行业第一梯队的滴滴,毫无疑问也仍具有极大的投资价值。只要滴滴能够撑过反垄断调查和越发严格的监管,重新获得资本市场的信心也是轻而易举。
而且,在滴滴APP下架后,网约车的行业乱象并没有就此终结。仅是滴滴离场的7月份,高德、美团、T3等打车平台的投诉量就开始暴涨,而且根据统计数据,7月之后网约车平台的月订单合规率直线下降,用户满意度波动极大,因平台丛生导致的安全隐患也越发混乱。
尤其是对于新加入赛道的平台,在滴滴培育多年的市场和管理体系面前,很难获得用户和市场的承认。即便是类似于阿里巴巴这样的成熟企业,想要掌握市场也是一件需要长期铺垫的过程,这些都给了滴滴重新回来的机会。
无论如何,在新一轮资本和政策的洗礼结束之前,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不管阿里和滴滴的结局如何,都是在不断拓展网约车赛道的宽度、提升让整个行业的格局,于长远而言,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摩根频道。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