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流”博主李彦宏

汽车
2021
12/03
16:37
亚设网
分享

“如流”博主李彦宏

“如流”博主李彦宏

李彦宏写书,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的造车。不但造车,还要造路;不但造路,还要打造看得见摸得到的未来城市。

作者 | 何伊凡

来源 | 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第1173篇深度文章 | 20分钟阅读

(文末免费领取“智能交通知识点思维导图”)

2021年7月初一个夜晚,李彦宏在如流工作群内扔进来一篇亲手写的数千字文章,群里的小伙伴有点懵:这么快就写出来了。

如流是百度旗下新一代智能工作平台,也是企业内部的知识管理工具。李彦宏作为如流重度用户,这次扔进来的文章不平常。这是他新书《智能交通:影响人类未来10—40年的重大变革》的序言。内部工作组还没有正式立项,他已经先把序写完了。

“如流”博主李彦宏

李彦宏的新书——《智能交通》

这并非一本可以窝在沙发里轻松读完的书,他构建了一幅宏大的智能交通全景图,绕不开专业的表述。如果你有耐心,此书提供了一把钥匙,可以由此了解一个更安全、更高效、更绿色的智能出行时代。

也不要以为这是关于百度无人驾驶的宣传手册。全书的写作过程,体现了何为“知行合一”,李彦宏将全球最先进的理论知识与百度的实践互相印证,让复杂的智能交通世界条理清晰。

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主任潘云鹤在序言中所描述:作者并不局限于无人驾驶,而是有一个广阔的视野,它从自动驾驶切入,逐渐向车路协同、智能信控、智慧高速、智慧停车、智能交通运营和服务等领域扩展,建立起了一个关于智能交通技术创新与产业实践的系统架构,其意义深远。

对宏大未来的探索,是一流企业家的心灵交集。马斯克演绎了什么是脑洞无极限,除了火箭上天,高铁入地,脑机接口,也开始关注碳捕集,贝索斯卸任亚马逊首席执行官后,称将拿出更多时间与精力专注于Day 1基金、贝索斯地球基金、蓝色起源、《华盛顿邮报》和自己的其他爱好,他还曾捐赠4200万美元在得克萨斯建造一个能工作1万年的地下计时器。

至于比尔·盖茨,除了投身全球健康事业,特别是非洲等欠发达地区的儿童健康、疫苗接种、洁净饮用水和厕所改造等领域之外,还尤为关注农业,曾表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只为同一个目标:改变耕种效率。

他们所致力解决的问题,看起来都高远且充满挑战性。李彦宏也是。在此书中他又将视角下探,放到了更具现实意义的“交通”。看他在自序中提出的几个问题,就知道交通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城市“限购”“限行”还要持续多久?拥堵问题能彻底解决嘛?如何把交通安全事故率降低90%?

可以一句话概括此书的价值:关于交通那些事儿,懂得人都懂,不懂的人读了也能懂。

“如流”博主李彦宏

不断更的博主

“如流”博主李彦宏

李彦宏在如流写书

《智能交通》是一本“如流书”,全部在如流知识库上完成,包括写作、编辑、讨论、修订全过程,李彦宏可谓如流资深博主。写作期间,他共更新89次。十一假期期间,更是疯狂“赶作业”,连续7天不断更。

在此解释一下“如流”,它是一个协同办公和知识管理系统,不但能凭借其强大的多人协同能力让信息传输“滴水不漏”,还能搭建一个知识中台,让企业知识管理智能化,即使职场新人,也能从小白迅速变身知识达人。“如流”的作用就是便于知识结晶、固化、并转换为其他人也能利用的知识。

写作过程是李彦宏严谨工程师思维的注脚,他所有判断都有稳定而严谨的逻辑框架。最初拿到这本书,我觉得应该写得更通俗易懂些,一翻阅才发现,这个话题,通俗了就会失于专业。

如果不是做企业家,李彦宏或许有机会成为科技作家。

1999年,他曾出版过一本《硅谷商战》。我找来看了一下,采用中国章回体小说形式,记录了网景公司的发家史及其与微软公司的浏览器大战;雅虎、美国在线等公司的暴富,SUN太阳公司的Java保卫战、和IBM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圣言公司与微软公司的网络计算机争霸战等。

他在此书中对刚开启的互联网世界,建立一套认知,如“技术本身不是唯一的决定性因素,商战策略才是决胜千里的关键;要允许失败;让好主意有条件孵化;要容忍有创造性的混乱;要有福同享”等。这本书,可以视为他给自己写的创业前传。写书,对他而言从来就是整理碎片化信息,然后系统输出的过程。

信息载体何其之多,他为什么对书情有独钟?因为书的信息密度更大、对事实和知识的表述更为系统和严谨,这与他的个性相匹配,也暗合他创办百度的初心:让人们更平等、便捷地获取信息。

书是知识普惠的最佳载体,而李彦宏一直有知识普惠情节,从贴吧、百度知道、百度文库、百度经验、如流等,都可以看到信息平权的影子,而人工智能,更是通过技术赋能信息平权的工具。

《智能交通》是他写的关于人工智能的第三本书,第一本是2017年编写的《智能革命:迎接人工智能时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变革》,第二本是2020年编写的《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形态》。

这三本书之间有清晰的逻辑关系,专业性逐渐加深。《智能革命》介绍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是为了让公众对人工智能有一个比较清晰完整的认知,到《智能经济》,就不再是科普,而是着眼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讨人工智能如何成为社会发展新基建、新动能价值所在。

《智能交通》是人工智能更细分的领域,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可以做什么呢?按照李的描述,可以大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能够有效解决拥堵问题,还可以帮助碳达峰和碳中和,惠及每一个有出行需求的人。

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并不依赖于自动驾驶技术的普及,相反,它要长期面对行人、有人车、无人车等各种道路上的目标混杂移动的局面,需要有一个专属的运营商,运营商的职责就是不断优化这个系统,不断提升交通的效率和可靠性。

他对交通的情结由来已久。

“如流”博主李彦宏

在路上

李彦宏看似温和,但对大战略思考极为恒定。他对交通的关注,是从安全开始的。

2015年9月24日,李书福带着吉利管理团队约40人去百度拜访。当时百度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才开始两年,李书福听了介绍后,从汽车厂家角度,给了李彦宏一个启发性思考。他说自动驾驶技术虽然好,但并非汽车厂家最需要的,如果百度的技术能让汽车的安全性有明显提升,吉利一定愿意买单,这件事在李彦宏心中留下了很深印象。

“如流”博主李彦宏

关注之后他才发现,原来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如此之大。根据国际公路安全协会2018年发布的数据,全球每年有135万人死于道路交通安全事故。即平均24秒,就有一人在交通事故中丧生。

2018年9月,他去美国纽约参加第二届彭博商业全球论坛,与时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有一个对话。当时恰巧该会与纽约联合国大会同时召开,以便于政界和商界人士相互沟通,当时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下了飞机从机场到曼哈顿酒店的“大堵车”。明明离酒店已经很近了,司机却不知道怎么走,很多路段因为各国元首的出行需求都封闭了,司机通过和酒店服务人员不间断的电话沟通,好不容易才找到一条能抵达酒店落客区的路。

当时他就想,纽约市有14000个路口,如果真正实现了智能信号灯控制,自己就肯定不会在路上堵这么久,800多万的纽约人不知道会因此节省出多少出行时间,他由此联想到,在北京每天因为各种原因会有上百次的交通管制,如果采用自适应的智能信控能给市民带来多少幸福感。

他在日常通勤、商务旅行途中,也对交通格外关注。比如,他会拍路上车主吐槽汽车摇号的车贴。书中第一章长安街车流中只有一辆特斯拉汽车的照片,就是他亲手拍的。

“如流”博主李彦宏

2021年北京长安街街景

从2016年以来,他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每年都提交自动驾驶、智能交通相关的提案。

2021年全国两会,他的一份提案是《加快自动驾驶商用和智能交通普及,让老百姓(603883,股吧)出行更绿色便捷,实现碳达峰目标》。8月2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公函,正式回复了此提案——“将加快建设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明确分阶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接轨的智能网联汽车标准系统的任务目标;将继续坚持‘单车智能+网联赋能‘发展战略,加大网联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道路基础设施升级改造,营造良好的网联化发展环境。”客观地说,李彦宏和百度,在国家自动驾驶和智能汽车发展战略中,曾发挥过关键作用。

“如流”博主李彦宏

重新定义未来交通

现在,我们可以简略了解一下这本书,作出了哪些开创性的思考。

提到未来城市,你眼前会出现一副怎样的画卷?

城市既是不朽的艺术品,也是功能性的体现。我们对未来城市有各种各样的想象,或者是《银翼杀手》式的末世景象,或者是《黑客帝国》式的虚拟现实,或者是《少数派报告》式的高度自动化。

实际上,未来从不只是时间意义上的,它是“现在”的投影,希望或恐惧的隐喻。

交通如同城市的血脉,没有智能交通,就谈不上未来城市。李彦宏在第二章《智能交通的使命》中,第一节就提出了对于未来城市的探索,列举了谷歌在多伦多构建的side walk,巴黎市长伊达尔戈的“15分钟巴黎”等例子。他认为乌托邦式愿景难以实现,交通和城市都是超大规模、超级复杂的系统,智能交通也是智慧城市的一部分,需要和智慧城市一起设计与规划。

我从书中提炼出了中国智能交通领域六大创新理念与模式,为了便于理解,变成了六个问题。

第一,电信运营商大家都不陌生,但知道什么是智能交通运营商吗?

李彦宏认为未来20年最重大的产业变革将在交通领域诞生。智能交通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类似,就像智能手机需要3G、 4G、 5G网络支撑一样,新一代智能网联汽车的兴起,需要建设智能的交通网络基础设施,更需要高效运营。

智能交通运营模式将改变过去传统智能交通建设的业态,给交通、城市、甚至经济社会带来颠覆性创新和深远的影响。

第二,能否实现传说中的“一路绿灯”?

这是李提出来的提升交通效率的三个创新实践中的一个:自适应的信号灯控制。信号灯的时长可以是非固定的,可以根据当前实际交通状况,拥堵程度自动调节时长。2016年在美国匹兹堡建成了包含50个路口的自适应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系统上线后总体通行速度提升了26%,停车次数减少了31%,路口等待时间减少了41%,碳排放减少了21%,交通事故发生率降低了13%-36%。

另外两个创新分别是动态限速与预约出行,在此不展开。这三项创新,都是通过交通流量的智能化调控提高通行效率,来找到一个全局最优解,使得拥堵程度下降,通行时间缩短。

第三,自动驾驶的一大挑战其实来自车外,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怎样克服?

李彦宏跳出了单车视角,提出车路协同,加快自动驾驶大规模商用进程。

车路协同像是路灯,而单车智能就像车灯,在两者协同下,自动驾驶商业化的落地门槛能够大大降低,加速单体智能向协同智能的转变。自动驾驶普及,不能只依赖单车智能,而是“聪明的车”与“聪明的路”结合。如果说以往自动驾驶的价值,是让路上的车辆都能由经验丰富的“老司机”驾驶,那么车路协同就是给每辆车开了一个上帝视角。

第四,私家车有可能被终结吗?

有可能,李彦宏诠释了MaaS(Mobility as a Service),也就是出行即服务。MaaS倡导“共享化”理念,认为交通是一种服务,而不是对车辆的拥有。据统计,全球私家车每天平均行驶时长不到两个小时,其中超过22小时是停驶状态。寸土寸金的城市,却不得不为95%时间闲置的汽车建造大量的停车场。可见,拥有一辆汽车,不但效率低下、不经济,而且还占用了道路,停车场等城市公共空间,因此,MaaS提倡汽车“共享代替购买”。

第五,无人车什么时候可以普及?

“如流”博主李彦宏

自动驾驶分级标准

无人车,其实就是L4级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这是全球自动驾驶竞争的制高点。从技术上看,需要由机器完全代替人类,技术难度呈指数级增长。其研发的两大核心指标是“安全”和“成本”,安全加上有竞争力的成本,自动驾驶才能跨入规模化运营阶段,逐步实现“无人驾驶”的终极目标。预计2024—2025年,自动驾驶开始逐步进入中国城市道路;2027—2028年,规模化的自动驾驶车队开始在城市运营;到2030年,自动驾驶车队比例开始提升,预计可达到30%—40%。

第六,智能交通和碳中和有关系吗?

李彦宏从更全局视角,在国内第一次详解了智能交通与碳中和和碳达峰的关系。

综合看来,智能交通减排有三大实现路径:首先是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重点发展以智能网联为特征的新能源车应用。二是路的网联化,减少拥堵、减少事故、减少无效出行和碳排放。三是行的共享化,创新交通出行新模式,推广基于MaaS新模式。

他还有很多有趣的观点散落其中,如认为一个智能交通系统,并不依赖于自动驾驶技术普及,相反,它要长期面对行人、有人车、无人车等各种道路上的目标混杂移动的局面。

再如,他提出了若干年后,汽车会成为机器人主流形态,聪明的汽车机器人会行驶在聪明的路上,它们会通过沟通、互动,作出最优的行动决策,从局部个体最优选择,到群体的最优选择,道路一定会更加有序和通畅。

书中知识点还有很多,我们贴心的制作了一张脑图,可以点击阅读原文打开

“如流”博主李彦宏

以终为始

我的老家在沧州,一座河北小城。2021年4月一下高铁就发现街上跑着一些奇怪的出租车,车辆顶部、前面和后面分别装了传感器,虽然车内也有安全员,但你可以自己启动,只要在后排屏幕上点击“开始行程”,当进度条达到100%,车辆就自动起步了。

沧州是中国首个无人驾驶出租车商用城市,百度就是技术提供方。经过单车平均测试里程达17490公里,且无发生责任交通事故及失控状况之后,百度Apollo获得了沧州市首批无驾驶人测试通知书和自动驾驶示范运营通知书。

类似实践,为此书提供了独家案例。无人驾驶是百度近年发展最迅猛的业务,它从2013年开始就一直持续投入自动驾驶,也从这一年开始正式布局人工智能。当时研究院团队在百度大厦内部找不到停车场,便在外面找了一个小车间改装,经过长时间努力,终于成功改装了第一辆车。

2017年7 月,“百度 AI 开发者大会”,李彦宏坐在百度与博世共同开发、基于Apollo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经过北五环前来参会,引发轰动。当日,Apollo开放平台整体战略和开放路线图正式对外公布。

到今天,Apollo技术实力已经领跑行业,成为全球最活跃的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经过多年耕耘,自动驾驶即将迎来破局点, Apollo发展出了三种商业模式:一是为主机厂商提供自动驾驶技术的解决方案。二是自己造车,端到端整合百度自动驾驶方面的创新,把最先进技术第一时间推向市场,还第一时间成立了自己的造车公司集度。三是共享无人车。2021年11月25日,一位北京亦庄居民使用百度Apollo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完成了中国首个自动驾驶付费订单,这标志着自动驾驶正式步入商业化运营阶段。百度计划到2025年,将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扩展到65个城市,到2030年扩展到100个城市,让自动驾驶跑出“中国速度”。

看起来,无人驾驶是近年来百度各业务线里最靓的仔。但如果把百度对智能交通的布局贴上了无人驾驶的标签,则过于狭义。李彦宏专门写了一本智能交通,而不是无人驾驶的书,与他的终局意识有关。

他不认为自动驾驶的终局就是智能汽车,而应该是更大尺度的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甚至是智能社会。因为智能汽车只是智能交通中“人、车、路、环境”四大关键参与者之一,而智能交通是智能城市的重要组成,智能城市又是智能社会中的一个重要元素。

随着他对交通问题的关注越来越深,看待自动驾驶的维度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百度的发展方向也从自动驾驶,逐渐延伸到车路协同、智能交通、数字城市运营。在这个过程中,有很多的实践,也踩过很多的坑,但越来越笃定。

基于这样的终局思考,在全球范围内,百度成为极少数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智能汽车制造、智能联网汽车赋能、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全栈布局的公司。

如在智能信控方面,其为保定打造了河北省首个新型智能交通项目“保定AI智慧交管大脑”,目前,保定城区高峰通行拥堵指数已下降4.6%,平均速度提升11.6%;应用动态干线协调控制的四条主干道,车辆行程时间平均缩短约20%,车速平均提高约6.5千米每小时。

“如流”博主李彦宏

Apollo智驾原理示意图

广州市黄埔区采用了Apollo的ACE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后,城区6条主干道每条道路平均行程时间下降了25%,平均遇红灯停车次数由3—4次下降为0—1次,其中核心干道开泰大道东往西方向实现了一路绿灯通过12个路口。

“如流”博主李彦宏

三重境界

2019互联网岳麓峰会,李彦宏提出自动驾驶发展历程,可分为三个境界(阶段)。

第一境界,基础设施的智能网联化。当自动驾驶汽车还无法直接跟上时代步伐,基础设施可以先走,也就是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摄像头,实现基础设施智能网联化。

第二境界,自主泊车,严格意义上,应该是最后一公里的无人驾驶。可以想象一下,车到了大楼下面,车主就可以下去办事,而不用花很多时间找车位。

第三重境界,也就是完全无人驾驶。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会取代现在的汽车遍布大街小巷,届时出行会更高效、便捷和安全。

这些零散的思考、观察与实践,逐渐形成体系,到写《智能交通》时,他也经历了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研究和收集”。他认真研究了人类的交通简史,并试图在书中呈现出该领域信息与知识的丰富性,以及历史颗粒度,还整理了不少国际交通领域的理念和实践。

第二重境界是“认知”。基于这些知识和实践,构建一个逻辑和认知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用来解释书中所述人工智能和交通领域理念与实践背后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

第三重境界是“推演”。此处的“推演”,不是空想,而是基于现有事实、结合前沿技术,去设想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甚至智能社会将带来怎样的改变。

写作的过程,暗合王阳明对知与行的界定,第一重境界“研究和收集”,就是从知到行,先建立起对交通的认知拼图,并与实践交互。李有旺盛求知欲,对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都会拿出做学问的劲头钻研。

他甚至对生活中的爱好也如此,如他热爱植物,2016年应贝爷之邀,参加《越野千里》的挑战,其中部分原因也是出于对植物的热爱,在四川阿坝的录制现场,对当地的植物情况了如指掌。

第二重境界从行到知,他尝试用自己的框架,对知识进行再次解构,回归到智能交通第一性原理。即先建立对智能交通理解的主干与大分支,也就是把握知识的整体框架,然后把其他知识挂在上面。

“作家”李彦宏,并不是真的坐在家里写这本书,他没有并非凭空立论,也不随意假设。书中所写的,要么是已发生的历史,要么是正在发生的事情,最后才是基于现实的预测。它有非常扎实的案头工作,也必须从大量实践中抽取真实、完整而又对未来有启示性的案例。

第三境界“推演”,就是“知行合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阳明先生特别强调一定要“事上磨”,要落实到身心上受用,所谓“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行要到“明觉精察”的境界,本身就是知,这就是“不可两截用功”,不管心理行为还是物理行为,都是行,也都是知。

李彦宏多次强调,人工智能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而非概念,人工智能是一种思想,而不仅仅是具体的工程化问题,只有从思想体系的高度加以认识,才能谋全局;只有从实体技术角度加以思考,才能更好的付诸实践,这就是知行合一的落地应用。

高手间的学习模型也都是相通的。李彦宏的认知框架,与马斯克的思维树,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类似,都是具有一致性与稳定性的观点体系,只是用不同比喻来描述。

得益于这种体系,他们才能自由的跨越不同领域,并成为专家。

李彦宏沿着人工智能的方向纵深思考,在这本书中,重新定义了未来交通。《智能交通》酝酿6年才出版,也是因为有理念也有实践成果,才具备说服力。这本书有落地30个城市的大量实践案例,可谓“有图有真相”。

如流博主李彦宏,不是闭门造车,而是真的造车。不但造车,还要造路;不但造路,还要打造看得见摸得到的未来城市。

他在后记中写道,之所以选择智能交通作为人工智能“科普——思考——研究”的垂直和纵深方向,是因为当前此领域最能考验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全栈式能力、深度学习水平、行业解决方案的价值与综合社会效益。

由此你可以理解,为什么李彦宏对这本书如此重视,从书中你可以看到李思维跃迁的过程,最终又回到闭环:一个安全、畅通、低碳的交通网络,一个自由、个性化、不断学习和进化的移动生活空间究竟是怎样形成的。

这本书写作时间大多在节假日,妻子马东敏看到他总是久坐电脑前,就好奇地问他在干嘛。他说“在写书,一本讲智能交通的书”。妻子沉默片刻,出乎他意料的对他说:“你是一个有情怀的人。”

李彦宏听了很受用,于是写得更来劲了。

每个理工男心中,都藏了一颗文艺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盒饭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张泓杨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