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销量创新高,我们还应该关注长城汽车的哪些暗逻辑?

汽车
2022
01/13
18:35
亚设网
分享

除了销量创新高,我们还应该关注长城汽车的哪些暗逻辑?

文 / 七公

出品 / 节点财经

岁末年初,又到了各大车企“总结交卷”的时候了,也留给外界一个观察企业的重要窗口。

2022年1月6日,长城汽车(601633)(601633.SH、2333.HK)公布成绩单,显示其2021年12月销售新车162,369辆,同比增长8.2%,环比增长32.5%;2021年全年销售新车1,280,993辆,同比增长15.2%,再创新高且连续六年突破百万销量。

其实,从长城汽车去年前三季度的业绩表现和各月份销售情况来看,交出这样一份“答卷”并不意外。

而就市场而言,更为关键的是,透过数据表象,从中洞悉长城汽车“做了什么?做对了什么?”进而对其未来的业绩支撑和价值走向有一个大概把握。

/ 01 /

什么人越来越爱长城汽车?

抛开销量一贯强劲的“国民神车”哈弗H6,这次我们把锚点放在长城汽车的新品类上。

2021年,长城汽车新能源车累计销售136,953辆,在总体销量中占比10.7%。其中,欧拉品牌增幅较大,同比增长140%,达到135,028辆。

而在欧拉品牌中,又以售价最高的好猫独树一帜,全年销售50,931辆,占到欧拉总销量的近4成,2021年12月则首次破万,同比增长430%至10,685辆。

除了销量创新高,我们还应该关注长城汽车的哪些暗逻辑?

从上图不难看出,欧拉好猫自上市起,经过前期几个月的磨合后呈现出快速爆发趋势。

同时,坦克300交付量持续走高,全年交付84,588辆,2021年12月交付11,958辆,环比增长18.3%。

作为深耕专业越野车赛道的汽车品牌,坦克以“机甲科技”和“商务豪华”两大产品为矩阵,完成了从紧凑级到全尺寸,高端越野SUV市场的全面覆盖,目前已在中国越野车市场占据超过50%的份额,位列该细分市场头把交椅。

另外,哈弗赤兔、哈弗神兽、魏牌玛奇朵、魏牌拿铁、魏牌摩卡等2021年推出的换代或全新车型亦在市场博得不错反响,比如哈弗神兽,上市首月交付近7000辆,大有形成爆款的潜质。

之所以将新品拿出来单说,原因也很简单,新品不仅为企业贡献收入增量,勾勒出面向未来的盈利曲线,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注入动力。

借欧拉和坦克管中窥豹,长城汽车的新品有两个突出特征:年轻态+高端化。切中的恰恰是当前z世代崛起为新的“消费担当”,以及在财、物更为殷实富足,高净值人群越来越多的大背景下,消费又呈现出从量向质,从过去的“足够多”向如今的“足够好”、“足够科技”、“足够酷”过渡的趋势。

纵览长城汽车的一众新品,无论是品名,还是颜值,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年轻,有活力。而在内在气质上,又各有各的诠释,比如欧拉的“她力量”,坦克的硬朗、酷玩,玛奇朵的时尚动感……

近些年,市场不乏一种声音,认为长城汽车的哈弗支柱已到成熟期,公司难免面临增长困难。

其实不然,看看长城汽车的产品矩阵和新品增速,就知道这种质疑有些许肤浅。

众所周知,新品的特点是生命力旺盛,跑的快,跳的高,一旦突破“0到1”的销量结界,迎来的便是“1到10” 的扶摇直上,并将成为公司业绩的强劲助推器。

除了销量创新高,我们还应该关注长城汽车的哪些暗逻辑?

魏牌玛奇朵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理解,当下的长城汽车,就好像一个即有“盾”又有“茅”的战士,哈弗为“盾”,抵御强敌,新品为“茅”,冲锋陷阵。

另外,区别以往中国品牌主打的性价比,长城汽车此番更大的亮点在于价值,10万元以上好猫销量占比不断提升,20万元以上坦克广受欢迎,显示出消费者对长城汽车品牌高端化的认可,也在一定程度上把国产车的段位拉高一级。

深入其背后,基于前瞻的消费洞察力和产品布局,实乃长城汽车一边寻找与年轻群体共话的触点,一边向上塑造产品力、品牌力,最终实现了价值与用户的有效连接。

当年轻态+高端化成功投放市场,反映在长城汽车的财报上,最大的变化便是盈利能力。

节点财经注意到,2021年前三季度,在原材料成本上行且面临零星疫情冲击的不确定性环境中,长城汽车的毛、净利率分别达到16.58%、5.45%,同比提升0.07和1.29个百分点,处在国内整车企业前列。

/ 02 /

技术的适应性进化能力

在“微笑曲线”两端赚钱

《爱丽丝镜中奇遇记》中,红皇后对爱丽丝说:“在这个国度中,你必须不停地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美国芝加哥大学进化生物学家范瓦伦据此提出“红皇后假说”,恰如其分地描绘了自然界中激烈的生存竞争法则:自然选择只导致生物当前的适应,进化功能则是潜在的适应或对未来的适应能力。

还原到商业社会,汽车本质上是一个科技与创新集大成的物种,推动其销量增长或品牌溢价的根本在于技术的适应性进化能力。

简单来说,只有在技术层面不停奔跑,不停精进,才能在当下商业与以新能源、智能化为主流的科技周期的新一轮剧变重构中,崭露头角。

落到长城汽车身上,仅从2021年新能源车的销量,我们就可以看出在新的产业周期中,公司已占据一席之地。

再如售价30万以上的坦克500,搭载3.0T+9AT国内首套完全自研的高阶动力总成,其在预售期间的不错表现,已经验证了长城汽车在核心动力技术领域中的实力。

除了销量创新高,我们还应该关注长城汽车的哪些暗逻辑?

3.0T+9AT/9HAT动力总成

回顾长城汽车这些年在技术领域草蛇灰线的过程,不过就是一直“攀登珠峰”,而后自然而然的“沿途下蛋”,欧拉、坦克、魏牌……

目前,长城汽车拥有三大技术品牌柠檬、坦克、咖啡,前二者分别侧重城市出行和专业越野,支持多品类不同级别车型研发生产;第三者则基于底层芯片+操作系统+前端传感器,为长城汽车智能驾驶产业链布局做好储备。

而在更加前瞻的氢能源方面,长城汽车旗下未势能源,集合全球世界级氢能、燃料电池系统及整车技术研发团队,已进入开拔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保持领先性的同时,长城汽车对技术的思考又体现出很大的全面性。

举个例子,当前众多造车新势力都把新能源车的心脏(电池),委托给动力电池企业,而长城汽车则由自家蜂巢能源躬身力行,这折射出的是一个整车企业对全产业链的布控行为,在降成本、控风险上的天然优势。

如果把长城汽车对技术的理解和投入,放在我国实体经济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从“制造”拐入“智造”的大框架下,我们相信,公司也会在技术驱动下,走出相同的路径,即在未来一个周期内彻底突破微笑曲线的底部(制造、组装),向以技术、品牌、专利、服务、市场为主的高附加值经济形态迈进。

除了销量创新高,我们还应该关注长城汽车的哪些暗逻辑?

图源:网络

虽然这可能会花很长时间,但科技创新的魅力往往就在于此,推动式生产力,一小步的改变带来的可能就是整个产业的翻天覆地;同样,那些提前一点点,领先一点点的公司,未来也会比别人超前一大截。

谨慎乐观而言,长城汽车有30多年积累的技术和体量做基石,进入智能化时代,拥有的成长机会更多。

假设一下,年销百万量级的车企,至少拥有千万量级的用户,他的智能化比例一旦提高,路面上的采集数据就会几何式增长,而后反哺算法快速更新迭代,促成智能技术再改进、革新,进而对其他竞争者构筑起一道“天堑”。

/ 03 /

新的一年

长城汽车还有哪些再成长期待?

基于上述底层逻辑,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长城汽车在资本市场的价值。

大致略一遍去年的投资风格,一边是新能源、光伏、锂电池等产业链个股气贯长虹,一边是老牌“白马股”们低迷消沉。说到底就是投赛道,即景气度投资。

原因也很简单,大海里才能养出鲸鱼。好的赛道意味着行业距离“天花板”很远,业内玩家无论是长高还是变胖,腾挪的空间都足够大。

那么在这样的赛道上占据优势位置的企业,它的增速会比较快,增量也比较大,投资者往往对其后续的业绩和市值有一个积极期待。

具体到新能源赛道,我们从三个层面解析。

宏观层面,在全球“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主导下,发展新能源已经是世界各国的共识。

中观层面,中国企业第一次在全球制造产业链中占据领先位置,有机会充分享受产业链扩容带来的成果。

微观层面,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299万辆,同比增长了1.7倍,预计2022年将达到500万辆,仍然保持高速增长。

换言之,新能源车不仅是这个时代的重大命题,也至少是未来十年实体经济新周期的大势所趋,而长城汽车正行进在高景气通道中,是资本喜欢的样子。

而从相对宏观的赛道回归到微观的个体,对于自主品牌的翘楚,2021年前三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总收入907.97亿元,同比增长46.1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49.45亿元,同比增长91.13%,各项数据都已验证了基本盘的稳固。

在此基础上,技术落地带来汽车价值链深入延展和商业化想象空间,品牌逐步高端化形成“锚定效应”,规模优势扩大业务横截面,马太效应显现,以及对海外市场的心智抢占(2021年长城汽车海外销售142,793辆,同比增长103.7%,销售占比达11.1%,创历史新高),都为长城汽车在新的一年向上生长蓄力至满。

小结下来,行业景气度为投资带来Beta,好公司为投资带来Alpha,二者共振,新的一年,资本市场完全可以对长城汽车多一分远见,保留更多企盼。

节点财经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文章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节点财经不对因使用本文章所采取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