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年时间里,华为共8次对外宣称不会造车。据说在华为内部,不造车的原则被强调了远不止8次。
在北京朝阳区的某华为销售店里,销售人员谈起华为与赛力斯联合推出的全新高端品牌AITO却异常兴奋,“纯电驱增程平台、Harmony OS智能座舱、华为自研的车载地图Petal Maps……”
不造车,新车的卖点却又是“华为”概念,在“跨界造车”热潮涌动的背后,华为到底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为跟我们深入合作的伙伴,打造智能汽车极好的产品和体验。”日前,华为常务董事、消费者BG CEO、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表示,在汽车领域,不造车的华为扮演着“助攻手”的角色。
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在智能电动车时代,华为把自己定位为智能汽车增量零部件供应商,其与车企合作大体可分为零部件供应、提供华为HI(Huawei Inside)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以下简称“华为HI”)和帮助车企造车、卖车的华为智选三种模式。
其中,在华为HI模式下,车辆的产品定义、技术、部件选择等均由车企主导,华为参与得不多。而在华为智选模式下,华为参与到产品定义、造型设计、营销、用户体验等多个环节,与车企的合作更加深入。
“我们的零部件做得再好,如果车厂的产品卖不动,那就无法实现商业变现。所以,我们赋能车企,把产品设计做好、用户体验做好、产品质量管控好,这样产品才能大卖。我们的智能汽车零部件才能大卖,才能实现车BU零部件业务的商业变现。”余承东阐述了与车企合作的不同模式。
华为与赛力斯深度合作AITO品牌
小康股份(601127)与华为的合作属于华为智选模式。2021年4月,华为与小康股份旗下赛力斯品牌合作的华为智选赛力斯SF5在上海国际车展正式亮相,该车搭载了华为DriveONE三合一电驱动系统等零部件。2021年12月,双方的合作进一步加深,推出全新高端智慧品牌AITO。目前,AITO品牌首款车型问界M5已经上市,并于2021年12月23日起开始接受预订,预计将于2022年2月陆续开始交付。此外,据余承东透露,AITO品牌在今年还会推出纯电版本的问界M5,以及预计在今年晚些时候发布一款中大型SUV。据了解,问界M5的整车研发、整车制造等是由赛力斯负责,华为则在产品造型、内外饰设计及品牌营销方面为该车赋能。“比如设计方面,我本人也和团队一起,对这款新车的造型设计、材料等细节,进行了深度的参与,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这款车能够更好地体现出简约、高端、纯净等设计理念。”余承东说。在华为智选模式下,华为与车企的合作还涉及汽车销售领域。在2021年4月左右,华为决策层将消费者业务和智能汽车业务进行绑定,有意让这个组合发挥出1+1>2的效果,华为智选赛力斯SF5和问界M5也先后进入华为的渠道进行售卖。
对于帮助车企卖车,余承东说:“华为有强大的零售体系,如果不用来售卖其他产品就浪费了。”
此外,华为也在通过卖车来弥补手机的销量缺失。2021年4月20日,华为在上海南京东路旗舰店正式宣布了卖车计划,余承东当时解释说:“华为手机这种高频、刚需、海量的产品业务遇到了巨大的困难,智能电动汽车销量虽然没有手机那么大,但是单价高,能够弥补手机的销量缺失。”
“另一方面,华为利用强大的零售体系帮助车厂卖车,帮助合作伙伴获得商业成功,这样也会带动我们车BU零部件的大规模销售。”余承东称,未来AITO旗舰版车型将会搭载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最新的技术。
图片来源:朱万平 摄
对于车企而言,余承东认为,现在的零售业态已经变成了以商场及线上为中心的零售网络,如果车企完全从零开始建设这种零售体系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而借助华为已有的零售体系,则可以节省大量铺设零售渠道网络的费用。
赛力斯相关人士也曾表示:“华为从帮助车企造好车,到帮助企业卖好车,通过在消费电子行业积累的高端品牌运作、营销经验及销售网络,与赛力斯进行渠道深度合作,彼此赋能。华为体验店在选址、规模、数量上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
谈及华为卖车的销量目标时,余承东表示:“我们计划到今年底先拿一千家门店来卖车,假设每个店每个月可以卖30辆,那我们挑战的目标是月销能够达到三万辆,这样我们合作的车企一年的销售额就有1000亿元。同时,希望依靠AITO三款车,今年能够挑战30万辆的销售目标,明年则希望挑战百万辆的销售目标。”
“去年我们推出了很有竞争力的AITO问界M5,再加上今年将推出的两款车,根据我们目前的品牌营销和零售渠道能力,是可以挑战30万辆销售目标的。同时,我们也把满足消费者的体验放在最高优先级。”余承东表示,目前问界M5还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供应的问题不容小觑,年销30万辆也是有挑战性的。
文/李念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每日经济新闻。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