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价暴涨!新能源车企压力剧增,业界大佬:加快开发川西锂矿资源

汽车
2022
03/06
22:33
亚设网
分享

近两年来,锂价呈现爆发式上涨态势。上海钢联(300226)最新的数据显示,3月4日,部分锂电材料报价继续上涨,电池级碳酸锂涨5500元/吨,均价报50万元/吨;氢氧化锂涨6000-7000元/吨。电池级碳酸锂突破前期市场50万元/吨的预测价。

作为参考,2021年年初碳酸锂价格仅5.5万元/吨,年末价格为26.6万元/吨,年涨幅432%。2022年初,碳酸锂价格达到30万元/吨,之后价格持续暴涨,2月中旬价格跳到40万元/吨,3月初更是突破50万元/吨大关,目前价格较年初上涨近7成。

国泰君安研报称,碳酸锂价格的快速上涨主要是由于磷酸铁锂厂家对碳酸锂的迫切需求拉动,尤其是海外储能电池,对锂价传递性顺利,自然对锂价高度进一步抬升。另有业界人士认为,价格的剧烈变化,部分锂盐供应商和中间贸易商囤货惜售,或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碳酸锂价格上涨。

如今,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涨也让动力电池企业、新能源车企等下游企业的成本压力剧增。据悉,自去年开始,已有多家动力电池企业开始涨价,电池价格普遍上涨15%左右。而站在车企的角度,据天风证券测算,对于纯电动车而言,当碳酸锂涨价至30万元/吨时,每辆纯电动车的成本上涨约8000元;当碳酸锂涨价至40万元/吨时,每辆电动车成本上涨约1.1万元;对于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影响幅度也在万元以内。

锂价暴涨!新能源车企压力剧增,业界大佬:加快开发川西锂矿资源

动力电池 图源/网络 侵删请联系

而在今年两会期间,保障锂盐等电池原材料供应和价格的稳定,也成为了业界关注的重点。

其中,有代表、委员建议推动国内锂资源保供稳价。全国人大代表、天齐锂业(002466)董事长蒋卫平在《关于加快四川锂矿资源绿色开发的建议》中提到,四川境内川西地区锂矿资源丰富,据自然资源部统计,省内硬岩石锂矿占全国锂矿石资源量57%,位居全国首位。他建议要加快川内锂矿资源开发利用,借鉴海内外优秀矿山的成功开发运营经验,推动矿山的绿色开发,实现四川资源优势转变为产能优势。对此他提出三点建议,一、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障性制度;二、加强矿区基础设施建设;三、建立利益分享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300750)董事长曾毓群在《关于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国内锂资源保供稳价的提案》中表示,当前锂资源供需形势严峻,行业发展面临挑战。应加快国内锂资源勘探开发,保障供应链安全,同时应加强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提升资源循环高效利用水平。

同时,也有代表建议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全国人大代表,奇瑞控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在《关于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原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维护新能源汽车产业稳定发展的建议》中指出,2021年全球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较去年同期,实现了大幅增长,使得电池供应短缺问题越来越严峻,成本大幅度上涨,同时也链接到上游原材料及其矿产资源出现短缺,成为新能源发展的瓶颈。制造动力电池所需的镍、钴、锂等核心材料为稀缺资源,严重依赖进口。国外因国内新能源蓬勃发展,逐渐对这些资源进行管控。

他建议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部委制定政策,将新能源动力电池材料纳入国家战略储备资源管理,设置专项基金,支持和鼓励国内企业收购国外电池材料资源,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安全。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600104)党委书记、董事长陈虹也建议,加强产业链布局与低碳技术研发创新,对锂、钴等上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与掌控,保证产业链安全;推动“官产学研”各方形成合力,通过技术孵化、项目示范等方式,加快清洁能源、绿色制造等技术落地,以及原材料的循环利用。

值得关注的是,2月28日,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要强化资源保障,着眼于满足动力电池等生产需要,适度加快国内锂资源的开发进度,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此外,锂电池回收及电池安全等问题也引起了业界的关注。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累计退役量约20万吨,预计到2025年动力电池退役量将达78万吨。另据业界人士称,真正流入正规回收渠道的仅约总量的10%。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格力电器(000651)董事长兼总裁董明珠在《关于提高动力电池安全监测标准的建议》中提到,目前,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动力电池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但随着电动车的逐渐普及,电池热失控事件也频频威胁公众安全。电池安全事故本质为电池热失控事故。她建议,规范锂电池回收利用市场,避免劣质废旧锂电池大规模流入市场。

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在《关于强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动力电池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建议》指出,当前我国动力电池回收行业还存在正规回收渠道不通畅、经济效益差、政策标准不完善等问题,制约了行业发展。

胡成中建议,一、应进一步推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生产者延伸责任的配套政策、标准的细化及落地,特别注重将动力电池生产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4S店、电池回收厂商纳入同一价值链进行考量,明确上述参与者在电池研发设计、整车工艺及电池装机、售后服务及消费者教育、回收上下游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形成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链的闭环。二、从利于动力电池回收增效降本的视角出发,研究制定包括残值计量、组装工艺、电池管理系统等方面的行业标准及规格,并强化相关信息披露。三、加大培育梯次利用、修复再生等高品位回收模式市场的力度,建立以“逆向物流”为思路的正规回收渠道,打通首次退役电池下游经济型用车、备用电源、储能等市场,丰富梯次利用及修复再生电池的应用场景。

(李显杰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