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有时候得学会服软 刹车不一定硬才好 老司机把把脉

汽车
2022
03/20
20:35
亚设网
分享

刹车脚感的软硬直接影响着日常驾驶的舒适性,甚至是安全性,但刹车真的是越硬越好吗?其实刹车的软硬其实是原厂就标定好的,是根据一台车的定位设计的,比如本田奥德赛,刹车脚感偏软,这是由于更多考虑到日常驾驶的舒适性,如果是宝马3系,那么相对来说,刹车脚感偏硬和殷实,这样才会在驾驶过程中给驾驶员更多的信心。

男人有时候得学会服软 刹车不一定硬才好 老司机把把脉

但刹车如果在使用过程中,逐渐的变软,可能是某些部件出现问题了,这时候我们要及时的判断和更换,那么怎么才能判断到底是哪些部件出现问题了?这就是本期大讲堂要讲述的内容!

为什么软?

刹车油衰减与刹车软最直接的有关的就是刹车油,其实刹车油就是液压油,我们踩踏的刹车踏板其实是向刹车总泵施加压力,总泵将这些液压油平均分配给四个车轮端的分泵,所以刹车系统是一整套液压系统,这套系统完全是依靠油来产生制动力。

男人有时候得学会服软 刹车不一定硬才好 老司机把把脉

正常情况下,这些油液里是完全不含有水分的,但毕竟刹车系统并不是100%密封的,所以在长年累月的使用过程中,刹车油会吸附空气中的湿气,混入水分,这就直接导致了刹车油的性能下降,因为水会沸腾,沸腾的刹车油就不能在系统中传递液压力了,进而刹车变软甚至失灵。

男人有时候得学会服软 刹车不一定硬才好 老司机把把脉

而在无论哪个车型的保养手册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唯独刹车油是只按照时间周期来更换的,一般为两年。打个比方,就算你车停在原地1米也没开,两年之后也是要更换刹车油的,相反就算你开了100万公里,只要时间还没有到两年,理论上就不需要更换刹车油,这就是由于“水分”的缘故。

男人有时候得学会服软 刹车不一定硬才好 老司机把把脉

检测方法也非常简单,修理厂现在都会有一只类似电笔的检测仪器,只要插入刹车油中就能显示含水量,这是利用水导电的原理制作的,当刹车油的水分大于2%甚至3%时,就需要更换刹车油了。那有人会问了:“我的刹车油含水量都5%了,开着怎么也没有感觉啊?”,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碰到比较严苛的场景,其实非常简单的想象一下,当你去山里郊游,上山过程中任何事情也没有发生,但当你游玩结束,开始下山的时候就要频繁的踩刹车减速,这个时候刹车油里的水分一旦沸腾,轻则刹车变软,重则完全丧失制动力。平时之所以没有问题,是因为你刹车的频率不高,在这种工况下,“过期”的刹车油也能扛得住。刹车盘片衰减

另外就是刹车盘片的衰减,这很好理解,就像自行车的闸皮磨没了一样,汽车刹车片和刹车盘也有磨没的时候,要及时的检查更换刹车盘片,并且使用正品配件,如果你不懂得怎么选择刹车盘片,那么直接去4S换原装的就完全没有问题,如果想自己升级刹车系统,但又无法保证自己购买的是否是正品,最好还是用原装的,因为劣质的刹车盘片,摩擦系数得不到保障,会更加导致制动力下降,另外还有可能造成更多的问题,例如刹车抖动、制动力不均匀等等。

男人有时候得学会服软 刹车不一定硬才好 老司机把把脉

扩展阅读

日系和德系的区别

普遍日系和德系车都存在刹车系统上调教的不同,这是原厂设计就不同结果,车圈也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日系换德系追别人尾,德系换日系被别人追尾”,这是由于日系车大多刹车设计是脚只要放上去就有制动力,而德系设计往往是有一段类似虚位的感觉,虽然有很微弱的制动力,但前面有一部分几乎是没用的,这是由于工程师想要保证乘坐的舒适性,即使驾驶员的脚已经放到刹车踏板上,乘客也不会立刻“点头”,而如果再想减速,只要再向下踩踏板,制动力就会立刻释放,让车辆减速。

改装

如果你想改变你的刹车脚感的话,可以尝试更换制动片,在这里给大家推荐几个制动片,以及说明一下它们的工作特性,首先最常见的博世:制动脚感匹配原厂片,但价格便宜,制动力不是很均匀,掉粉也较为严重。Brembo:制动脚感最均匀,也最容易控制,掉粉不严重,是非常好的原厂替换配件。菲罗多:制动脚感较软,但制动力也非常均匀,优点是几乎不掉粉。Hawk:掉粉非常严重,但制动力充足,优点是耐高温,缺点是“第一脚”制动力偏弱,需要刹车片有一定温度才能稳定工作。

男人有时候得学会服软 刹车不一定硬才好 老司机把把脉

另外一种改装,是增加一个刹车顶,在刹车时,其实车辆的防火墙会跟随前后移动,这会影响刹车脚感,刹车顶是用来顶住制动总泵的,防止它跟随防火墙前后移动,也会改善一部分刹车软的问题。

男人有时候得学会服软 刹车不一定硬才好 老司机把把脉

最后一种,更换刹车钢喉,也就是分泵末端的刹车软管,正常原厂的刹车油管,绝大多数都是橡胶制成,在制动时,这种橡胶管会发生膨胀,从而泄掉一部分制动力造成刹车脚感软。这个部件可以更换为带有钢制网状结构的刹车软管,结构类似心脏支架,并且在外面包裹一层橡胶,在制动时就能锁住更多的刹车脚感。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30秒懂车。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 HN666)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