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未来3-5年,将有80%的中国燃油车品牌‘关停并转’。”在3月25-27日举行的2022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期间,长安汽车(000625)董事长朱华荣的言论引发了舆论的热议。
朱华荣表示,在过去的2021年内,传统燃油车市场尚存85个品牌,其中34个品牌月销量在1000辆以下,9个品牌已消亡。在他看来,这是由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加速发展,燃油车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所致。
朱华荣还介绍了长安汽车的电气化战略,称计划到2025年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105万辆,占新车销售比例的35%;至2030年年销270万辆,占总量的60%。
从乘联会等第三方机构披露的数据来看,汽车制造商之间的产销情况差异明显。2021年,在计入乘联会统计的86家有销量的车企中,有29家的销量少于1万辆。
与此同时,我国汽车工业产能过剩现象依然较为严峻。乘联会此前披露的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全国乘用车产能合计4089万辆,产能利用率不到53%,处于严重过剩的区间。
其中,86家有销量企业的合计产能为3703.8万辆,但产能利用率在60%以上的仅有29家,与利用率在10%以下的企业数量相当,总体产能利用率不足58%,有385万辆的年产能完全闲置。
乘联会指出,车企产能利用率降低的根本原因在于销量持续减少。不过,即便在产能总体过剩的情况下,有资质的车企中仍有1046万辆在建产能将陆续投产。
而在上述年销少于1万辆的29家车企中,其销量不到总数的0.5%,产能却占据总数的13%,平均产能利用率只有2%。正如朱华荣所言,这些产能严重过剩的企业唯一的选择只有关停产线,逐渐从市场中消失乃至宣告破产。
尽管朱华荣称部分燃油车品牌消亡是新能源车崛起所致,但乘联会也曾发出警告称,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332.6万辆,但专供新能源乘用车的产能已达569.5万辆,新能源车产能利用率也仅有58.4%,仅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出5个百分点。
此外,目前在建产能中的大部分用于生产新能源汽车,部分传统燃油车企的现有产能部分也在共线生产新能源车。因而乘联会警告称,看似如火如荼的新能源汽车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具体来看,在11家产能利用率高于100%的企业中,有4家是新能源车企,另有3家新能源车企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上。
实际上,中国年销在40万辆以上的新能源车企仅有比亚迪、特斯拉和上汽通用五菱3家,其他仅有长城汽车(601633)、广汽埃安和上汽乘用车3家年销10万辆以上。但年销不足1万辆的纯粹新能源车企却超过10家。
考虑到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仍在不断扩大,部分销量不足的品牌和车型发布时间不久,仍处于生产和销售的阶段,但即便在整体市场增长170%的大环境下,仍有国机智骏、贵航莲花等少数企业出现50%的降幅。
从目前的产业结构来看,A00级微小型代步车2021年累计销售近100万辆,占据新能源乘用车总销量的30%,在纯电动车中占比更是达到36%,领先第二名B级车7个百分点。而A00级车也是受芯片及电池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最甚的产品,除为车企提供新能源积分外,本身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无助益。
观察一下:
虽然届时是否真有八成燃油车品牌关停还有待商榷,但朱华荣的言论,也确实反映出当前不同车企间产销差异巨大、从业车企数量众多但产能严重过剩的现实。
不过就朱华荣执掌的长安汽车集团而言,目前国内累计年产能约400万辆,但其去年的年产销量约为230万辆,产能利用率同样不到六成。
长安汽车的另一个短板正是新能源汽车。乘联会数据显示,2021年长安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为7.65万辆,仅占长安自主品牌总销量的6%,且其中有99.9%由微小型代步车奔奔E-Star所提供。至于长安福特、长安马自达等合资企业的新能源车销量则更是微乎其微。
为打破局面,长安汽车一直有发展高端新能源品牌和车型的规划。2021年5月,长安汽车将先前与蔚来的合资企业更名为“阿维塔科技”,建立代表高端电动车的新品牌。首款车型阿维塔11计划于今年第二季度上市,第三季度开启交付。
在10万-30万元之间的主流电动乘用车市场,长安新能源则于今年1月完成近50亿元融资,计划推出全新新能源品牌和3款全新纯电动车。其中首款基于纯电动平台的车型C385计划于今年年中上市。
按照规划,长安汽车的新能源车到2025年年销量要达到105万辆,占新车销售比例的35%,比当前的比例高出近30个百分点,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新能源品牌。但就当前表现来看,仅凭一款奔奔E-Star征战新能源市场的长安汽车,甚至无法跻身行业前十之列。因而阿维塔和全新新能源品牌的加入战局,决定了这家中国头部汽车集团能否顺利在电气化转型中走上正轨。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