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记者 王帅国 高飞昌 4月13日,在2022年长安汽车(000625)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董事长、党委书记朱华荣在介绍企业新建构的品牌体系时宣布,长安将推出一个全新数字纯电品牌——深蓝汽车,另外将原有的UNI中高端产品序列升级为一个独立的品牌。加上已发布的纯电智能高端品牌阿维塔,及长安品牌、欧尚品牌、凯程汽车,长安汽车至此形成了六大品牌的全新品牌梯队。
在同行业,自主车企向多品牌发展已经不是新鲜事。在长安汽车之前,吉利、长城、比亚迪、上汽等几大自主车企集团都发布了5-6个品牌,覆盖乘用车、商用车、新能源,低端中端高端等不同细分市场。
但从品牌建立过程来看,长安汽车在推出多品牌方面一直较为保守和犹豫。UNI中高端产品序列在2020年首发,到现在才正式宣布升级为一个品牌。而全新高端品牌阿维塔,花了三年时间直到2021年才对外公布。
回顾长安汽车的品牌体系变化,其背后与企业转型的阶段性发展相关。长安汽车的转型从2017年开始,其内部称之为“第三次创业创新计划”。在2018年4月份时,长安汽车首次向外公布了由长安品牌、欧尚品牌、凯程汽车和新高端品牌构成的4个品牌的体系。当时,国内已经有吉利、长城等民营车企率先走出了多品牌的发展路径,发布了领克、魏牌。
而长安的UNI序列也被视为与领克、魏牌一样,承担着品牌中高端发展的任务。但起初UNI一直维持着自己产品序列的形式,即便行业关于UNI独立的呼声较早就有。直到去年长安才开始筹备关于UNI Service的独立经销商体系,确定要走独立品牌的路线。
最值得关注的,是此次新增深蓝汽车品牌。深蓝汽车是长安新能源科技公司推出的新品牌。在长安体系内,将来的新能源业务将由深蓝汽车和阿维塔两个品牌承担。阿维塔负责高端智能纯电,首款车型是阿维塔11。深蓝汽车则主要面向大众化主流新能源车市场,其首款车型是代号为C385的车型,此次还公布了一款代号为C673的新车型,另外有LUMIN微型电动车系列。
长安新能源科技公司成立于2018年,至今完成了两轮战略融资,长安汽车在公司中已放弃了控股地位。此前,长安汽车表示,长安新能源还会进一步推动IPO工作。重庆阿维塔科技也完成了一轮战略融资,目前由长安、宁德时代(300750)等多个股东持股,宁德时代是第二大股东。
长安从2017年开始的转型主要包括“香格里拉计划”和“北斗天枢计划”两个主线,分别面向新能源发展和智能网联发展。2021年又发布向低碳科技智能科技出行公司转型的规划。
从结果来看,长安汽车前一阶段的转型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自主业务方面。销量数据显示,2021年长安系中国品牌汽车销售超175万辆,同比增16.7%,长安乘用车年销量120万辆,同比增长23.1%,这延续了2020年下半年之后的反弹趋势。在此前的2018-2020年长安汽车曾连续三年销量大幅下滑。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长安乘用车零售销量12万辆,同比增长17.2%,居国内车企销量榜第二,与第一名一汽-大众仅相差6000辆。
基于目前的态势,长安汽车在此次全球伙伴大会上,高调发布了更长远的销量计划:2025年,长安汽车总销量达到40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300万辆,新能源销量达到105万辆,占比达到35%;2030年,长安汽车销量达到550万辆,其中,长安品牌450万辆,新能源销量达到270万辆,占比达到60%,海外销量占比达到30%。
此外,长安汽车继此前宣布2025年停止纯燃油车生产销售后,还进一步公布了自己碳中和时间表:2027年实现碳达峰,2045年实现碳中和。
具体到2022年,长安汽车全集团目标锁定245万辆,同比增长6.5%,其中自主品牌185.7万辆,同比增长5.9%。为此,长安将投入36款产品。包括LUMIN、阿维塔11、C385、C673、欧尚Z6等。朱华荣表示,将来的汽车将是智能产品平台,也可以称为汽车机器人。
此外,长安汽车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规划,囊括品牌、技术、生态、科技、数字化、国际市场、人才激励等等,来深化公司的转型大计。其中,技术方面,长安汽车准备了MPA、EPA、CHN三大产品技术架构,未来还将打造SDA智能纯电架构。研发投入上,到2025年,长安汽车预计在新能源、智能化、科技创新、数字转型等重点领域投入超800亿元,加快构建转型领域核心能力。
海外市场也将是长安汽车未来发力的一个重点,到2025年将建成2-3个海外制造基地,同时,在国际营商环境好转之时,将适时在欧洲和北美市场建立欧洲总部和北美总部。不过,去年长安汽车出口量约10万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朱华荣多次表态,未来十年,一定会诞生世界级的中国品牌。长安汽车目标远大,压力也很大。事实上,长安汽车在过去多年里一直给人的印象是,战略远大但落地动作偏慢。当前摆在眼前的,是新建立的六大品牌体系,已成为行业中事实上的“后来者”,长安汽车可否后来者居上?去年一年,长安新能源汽车总销量刚达到10万辆,要过渡到以新能源车为主导的阶段,还为时尚早。
(李佳佳 HN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