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作为新能源车的“心脏”,动力电池的产业格局正加速重构。
一边厢,头部效应依然明显,宁德时代(300750)、比亚迪(002594)牢牢占据市场大头。在电池装机量激增背后,除了利润的大爆发,还有忙得像陀螺般的电池厂工人。另一边厢,资本正加速涌入这一赛道,不仅电池概念越来越香,且在车企和科技大厂的投资下,二三梯队的电池企业正酝酿更大的变局。玩家增多,电池厂间抢人大战也愈演愈烈。而在电池技术、市场风向不断演变下,不少“高校天坑专业”正在被唤醒。
即日起,时代财经汽车频道推出专题“风口下的电池行业:一场关于钱和人的战事”,一起看尽动力电池江湖的“刀光剑影”和“快意恩仇”。
“未来的市场,属于有资源保障生产的企业。”近期,某头部矿商人士告诉时代财经。
在锂价飙涨背后,锂这类被誉为“白色石油”的新型战略资源,正在产业链中引发魔幻剧情:一边厢,上游盈利暴涨,另一边,下游却直呼赔本赚吆喝。对此,有业界人士认为,此现象若长期持续,并不利于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新能源汽车行业。
不过,在真锂研究创始人、总裁墨柯看来,锂电产业周期性很强,这是正常现象。“往前看两三年,部分上游矿商还处于亏损状态,他们在一个周期内可能更多是赚两三年的钱,然后其他时间处于薄利或亏损中。”5月5日,墨柯向时代财经指出,“将时间线拉长,当前问题只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遭遇的小调整,无需过度放大这种焦虑,而是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面临的问题,让整个产业在周期性的波动更小,更利于产业发展”。
近日,某矿商内部人士同样向时代财经表示,“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锂电产业的周期性或将减弱,未来的周期调整可能波动会更小、时间更短。”
来源 | pixabay.com
锂价暴涨下的众生相
纵观当前的动力电池产业链,在锂价暴涨压力传导下,越往下游的企业似乎挑战越大。
整车厂方面,受电池等原材料价格飙涨因素影响,今年已有近30家车企、超50款新能源车官宣涨价,涨幅从数千元至几万元不等。此外,原本市场表现不错的奔奔E-Star国民版车型及欧拉黑猫、白猫等部分A00级电动车,年内也相继停止接收订单。欧拉汽车CEO董玉东此前称,当前背景下,欧拉黑猫每卖出一台车亏损高达万元。
来源 | 欧拉汽车官网
而产业链上话语权更强的动力电池企业,一季度业绩普遍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根据财报数据,宁德时代、国轩高科(002074)、亿纬锂能(300014)等电池企业今年一季度营收增速均在120%以上,但同期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23.6%、32.79%、19.43%。其中,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的净利润率分别为0.82%、7.73%。此前被梅赛德斯-奔驰相中的孚能科技,同期营收增速达317%,但净利润却为-2.44亿元。
“部分上游材料价格快速上涨导致。”对于净利润下滑,增收不增利的原因,宁德时代解释道。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的)一些重要客户已经明确提出了价格红线,超过一定的价格可能就做不下去了。”双重压力下,动力电池企业的情况不算乐观。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孚能科技在2020年和2021年持续亏损,其内部人士此前在向时代财经展望2022年发展目标时表示,“希望2022年毛利率为正”。但从其目前境况看,该目标较难实现。
再往上游,动力电池的材料商中个别企业净利润增速虽不及营收增速情况,但整体表现强于动力电池企业。数据显示,负极材料龙头贝特瑞、正极材料龙头杉杉股份(600884)、隔膜材料龙头星源材质(300568)、电解液龙头天赐材料(002709)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增速均在70%以上,净利润率分别为11%、16%、25.15%、29.07%。
来源 | 天齐锂业(002466)官网
最上游的资源商,则占据了当前锂电市场利润的大头。以国内市场规模最大的两家锂电矿商——赣锋锂业(002460)、天齐锂业为例,今年一季度,前二者营收增速分别为233%、481%,净利润增速分别为640%、1442%,扣非净利润率则分别达到57.81%、53.89%,远超下游任何一个环节。作为参考,天齐锂业2021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79亿元,2020年为亏损18.34亿元。
在一季报中,天齐锂业将扣非净利润率大幅上涨的原因归结为报告期内毛利增加所致。据称,其锂精矿自给率达到100%,可通过格林布什等矿场场获得稳定的低成本优质锂原料供应,成为锂精矿方面成本最低的生产商之一;为现有的工厂及未来产能扩张项目提供了低成本且可靠的上游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份,澳洲锂精矿企业Pilbara将锂精矿拍出2240美元/吨的价格,折合电池级碳酸锂成本约为15万元/吨。今年4月末,该公司新一轮拍卖价格为5650美元/吨,折合碳酸锂成本约为38万元/吨。
“Pilbara的拍卖价格噱头意味更重。实际澳洲、南美的锂精矿大多通过长协订单被包销至国内,价格远低于前述拍卖价格。”业内人士表示。另有数据还显示,目前锂精矿市场主流价格约为3100美元/吨左右。
生意社数据显示,2021年初,国内市场中,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在5万元/吨左右,而今年3月却一度攀升至52万元/吨左右,涨幅超过900%。国内碳酸锂等锂盐价格与制作成本之间的差值,给了天齐锂业等一线资源商极大的利润空间。
为何锂价扶摇直上?
不到一年半时间,碳酸锂终端价格为何持续暴涨?
“我国锂资源对外依存度在7成左右。2019年,海外的锂矿商、矿商经历了一轮破产潮,叠加后续疫情影响元气大伤,而2020年以来,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爆发得太突然,上游产能远远跟不上需求。”某矿商内部人士进一步解释称,“虽然国内资源商在2020年下半年就已经逐步上马扩产扩建项目,但时间周期在两三年左右”。
上下游供需不匹配是当前锂价扶摇直上的主要原因。但产业链下游的整车厂、动力电池厂人士则表示,碳酸锂等锂盐市场有“投机倒把”的因素存在。事实上,据时代财经了解,碳酸锂行情一路看涨,近一年半涨幅超过900%,市场确实存在也会催生一部分投机者。
“察觉到市场行情向上时,会囤积一部分原料及锂盐产品,观望市场,并不着急出手。时值年底,大家基本上属于试探性报价,因为就算报价了也很少有人询价的,43万元/吨虽然听起来很夸张,但其实也还好,要知道在2020年底,碳酸锂一吨也就4万元左右。”今年2月下旬,南方某锂盐商李超向时代财经透露。据时代财经观察,在今年1月下旬,电池级碳酸锂主流市场成交价尚在40万元/吨以上时,该公司便已经将锂盐价格推至43万元/吨,在4月份也一度将价格报至50万元/吨的高位。
来源 | 天齐锂业官网
天齐锂业、赣锋锂业是国内规模最大的两家资源商,但他们的市场份额合计不到整个行业的50%。以碳酸锂市场为例,我国碳酸锂市场格局较为分散,产业集中度远不如动力电池行业。根据SMM统计,2021年,我国碳酸锂行业CR5接近40%,CR10略超45%。
尽管赣锋锂业、盛新锂业、雅化集团(002497)等企业的直销率达到100%,天齐锂业直销率在2021年末也提升至约86%,能够将自身产品最大程度交接给真正有需求的下游客户,减少中间商渔利,但较为分散的行业格局,也给了李超等人较大的操作空间。
此外,有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透露,“规模较大的矿商、材料商的产能早已被下游的龙头企业锁定了,真正能流通到市面上的矿石或锂盐相对较少,但下游需求却很旺盛,在市场调节下,这部分锂盐市场报价出现暴涨。而被下游锁定的那部分产能,价格却是以市场锂盐成交价为参考,所以整个市场的锂盐价格也就不断上涨。这也是下游部分企业负责人痛斥市场存在投机因素的一部分原因所在”。
据了解,自去年开始,国内头部资源商、材料商已逐渐将产品价格同市场成交价看齐。天齐锂业内部人士此前向时代财经表示,“公司碳酸锂产品的价格随行就市,每个月定一次价。将紧跟行情同时做好风控、调整经营策略等”。
长期上涨的锂盐价格,也放大了产业链企业的恐慌心理。墨柯向时代财经表示,“需求大爆发和各环节的囤货现象,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供应紧张情况”。
根据今年一季度财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存货分别为615元、56.92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53.18%、26.8%。对于存货值的增长,宁德时代在财报中解释为三点,一方面是业务规模增长,存货相应增加,一方面是海外出货增长,在途物资增加,最后是适当增加部分关键材料的备货。
如何缓解锂供应焦虑?
根据隆众资讯数据,“五一”之后,国内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稳定在46万至48万元/吨区间,较4月份有一定下滑。不过华南某材料商内部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价格回调主要是因为疫情导致下游需求减少。“目前海外拍卖锂精矿价格已经逐渐上浮,折合碳酸锂成本在30万元以上,成本面支撑明显,待疫情控制住后,碳酸锂价格会止跌反弹”。
实际上,国内锂资源存量并不缺,但主要分布于青海西藏等地区,开采难度较大,在当前高企的锂价背景下,盐湖提锂成为重点工程。今年4月1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罗俊杰强调,“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
此外,企业方也在想方设法降成本、保供应,以宁德时代、比亚迪、特斯拉等为代表的产业链企业年内动作频频,将业务触角向上游延伸。
来源 | 宁德时代官网
1月份,比亚迪宣布中标智利锂开采合同,锂产能配额8万吨。2月份,比亚迪入股电子铜箔生产商铜博科技。3月22日,盛新锂能公告称,拟引进比亚迪为公司战略投资人。宁德时代则于今年1月份成为永太高新、东恒新能源的股东,前者母公司主营生产六氟磷酸锂,后者主要从事于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碳负极材料及碳纳米管导电剂、导电浆料的生产。4月20日,宁德时代子公司宜春时代新能源矿业获得宜春锂矿探矿权。4月份下旬,两家头部企业在还同时投中锂电负极龙头杉杉股份的控股子公司——上海杉杉锂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此外,动力电池企业还在加大其他技术路线的探索力度。德勤管理咨询认为,“随着动力电池市场竞争加剧,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主要玩家当前会着重在三元电池高镍去钴、硅基负极等正负极材料的迭代升级,以及电池结构及封装路线的优化上不断发力,以求在控制制造成本的同时,提高电池的性能表现”。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在业绩会上表示,“目前锂电行业技术还远未到同质化竞争的时代,材料创新还有高镍、高硅、M3P、钠电池、无金属电池、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结构创新还有CTP、AB电池、CTC等新技术”。
无序竞争危害大
“最早可在今年年末实现,最晚应该是明年下半年。”对于国内锂资源供应平衡时间节点,多位资深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给出预测。
在业界看来,无论是加大国内锂资源开发进度,还是对其他电池技术路线的探索,都无法在短期内对当前国内锂资源供应情况有明显改变。
“西部地区盐湖、矿场等初期设计产能是足够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但实际产能却大打折扣。他们普遍面临品位较差开采成本高,地方财政及企业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差、环境保护等问题,此外部分地区还面临更加深层次的内部问题。”某资深锂电人士向时代财经分析称,“捋顺国内锂资源供应平衡的问题比较难,牵涉的范围比较广”。
此外,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将业务触角延伸至上游,更多利于自身,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行业竞争。前述华南某材料商人士表示,“报团取暖是新能源行业的一种普遍做法。未来,要在行业新一轮洗牌生存,核心技术、资源优势、产业链联动、差异化的商业模式,都是关键”。
来源 | pixabay.com
“借鉴海外锂电行业长期采用的长协机制,或是短期内改变目前行业风气和格局比较好的办法。”前述资深锂电人士表示,锂产品的周期性很明显,有“黄金价”的今天,也会有“白菜价”的明天。对头部企业而言,他们也会更加愿意保证价格及成本的稳定,长协机制的落地随会在短期内减少上游获利,但长期来看对企业及产业发展都有较大好处。
据悉,目前国内市场部分资源商的产品售价随行就市,每月一变,而海外的长协订单大约是3个月议一次价,甚至更长时间。
“目前国内市场不具备长协机制落地的环境。下游出于未来发展考虑,会加大囤货、锁单力度,即便有供应商有其他长协合同在身,在他们看来无非是违约金的多少,短期流点血换来长期更大的利益并不亏。”前述业内人士称。此前,珠海某PACK厂负责人便向时代财经透露,曾多次遭遇在与供应商谈好价格即将打款拿货的时候,头部企业的加价竞争抢货的情况。
部分企业毁约、抢单、无视契约精神的原因是,对行业发展及企业自身发展的乐观预期,而保证发展的关键在于资源、材料的掌控程度。
据36氪援引某车企高管言论报道,“几乎所有车企都认为自己能跑赢大势,他们会找多家电池供应商保供,每家电池公司把自己拿到的数据一综合,发现盘子有这么大,然后再把这个信息传递给上游材料公司”。
据公开报道,小鹏汽车去年交付量接近10万辆,其2022年公布的保底销量为25万辆。广汽埃安在2021年实现12.36万销量后,将在今年挑战20万年销量。
于是,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就更加疯狂,这从2020年下半年更大规模扩建扩产可见一斑。根据公开信息,在扩产计划下,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等电池企业2025年规划产能分别约为670GWh、600GWh、500GWh、300GWh。而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至2025年我国本土锂电池企业规划产能已超过3TWh。而2021年,全球各国注册的电动汽车电池电量总量为296.8GWh。
“他们争夺的是中长期市场,短期流点血无所谓,其实也可以理解。但这样的行业风气下,会带来引发许多问题。想在短期内缓解目前产业链存在的问题,需要产业链上下游集结一堂,要有资源商、材料商、动力电池企业、整车企的参与,共同探讨各自在行业中的利益分配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案。无序竞争对行业的危害极大。”前述业内人士表示,“此外,权威部门也需要深度参与其中”。
值得一提的是,罗俊杰强调,“将适度加快国内资源开发进度,会同有关部门坚决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原材料价格尽快回归理性”。而在上游原材料涨价压力下,宁德时代董秘蒋理近期表示,“在保障供应方面,公司与上游厂商以长协、合资等方式合作。”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