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昱辰 编辑/娄兵)5月20日,上汽集团(600104)召开2021年股东大会。根据集团此前披露的财报,2021年上汽集团7798.5亿元,同比增长5.1%,净增加377亿元;公司整体毛利率增长0.62个百分点;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加41亿元,达到245.3亿元,同比增长20.1%;基本每股收益2.12元,同比增长21%。
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集团,2021年上汽集团整车批售546.4万辆,终端零售达到581.1万辆,同比增长5.5%,销量已连续16年保持全国第一。其中上汽自主品牌销量达到285.7万辆,同比增长10%,占公司总销量的比重首次突破50%;新能源汽车销售73.3万辆,同比增长128.9%;海外销量达到69.7万辆,同比增长78.9%,整车出口连续6年保持国内行业第一。
此外,上汽集团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到2737.7亿元,同比增长5.2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9.19%,较前一年增加1.17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4.14%,较前一年下降2.14个百分点。上汽集团在股东大会上表示,2021年度的每股现金分红将较2020年度增长10%,股息率超过4%。
本次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还审议通过了公司分拆捷氢科技至科创板上市相关议案。
转型的“新故事”
对于上汽集团而言,过去的2021年面临以疫情和芯片供应为首的诸多挑战。同时在新四化新赛道的长期竞争中,中国汽车领头羊也正身处一场全面转型的长跑。
2021年,上汽集团的股价基本维持在每股人民币20元左右。进入2022年,受疫情、供应链、材料价格、国际形势等环境负面因素影响,上汽集团的股价整体呈下跌趋势,截至5月20日收盘,上汽集团股价涨1.63%,报收16.80元。
而逐利的资本市场,无疑渴望看到更多的新故事与新活力。
创新是活力的源泉。在股东大会上,上汽集团表示将持续加大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重点领域以及芯片等“卡脖子”环节的投入,提升关键核心能力,加快推动产品数字化、体系数字化、生态数字化转型。
2021年7月,上汽集团正式发布了“四大标志性战略项目”,即L4级智能重卡及AIV项目、智己汽车L7(EP33L)项目、R标ES33项目和RoboTaxi项目,覆盖了电气化、智能化、自动化及共享化等各个领域,以上项目基本已在去年和今年一季度实现落地或取得显著进展。
其中,智己汽车被上汽集团视作“一号工程”,首款旗舰产品L7已于今年4月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ES33项目即后来定名的飞凡R7车型,是飞凡品牌首款纯电动B级SUV。
Robotaxi项目和L4智能重卡及AIV项目,则是集团探索自动驾驶运营场景商业化落地的尝试,通过收集真实道路数据反哺智驾算法,从而形成数据闭环。
此外,在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背景下,上汽平台软件科技公司零束科技已于去年年末成立,标志着上汽从传统整车制造商向科技公司的转型。零束聚焦打造智能车云管端一体化的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中央集中式电子架构、云管端一体化SOA软件平台、OTA+网络安全、智能车数据工场、以及跨域融合端到端数字化体验产品。
在零束科技的架构下,作为以“四大标志性战略项目”为载体平台,上汽自主开发的“云管端一体化”智能车全栈1.0解决方案已实现落地。而就在不久前,零束科技宣布正式成立智驾计算平台业务单元,并与同高通打造全新一代银河智能座舱解决方案。
同时,上汽集团还首次对外披露了“七大技术底座”,即“上汽星云”纯电专属系统化平台、“上汽珠峰”油电一体化整车架构、“上汽星河”电氢一体化整车架构等三大整车技术底座,以及蓝芯动力总成系统、平台化魔方电池系统、绿芯电驱动系统、“银河”全栈智能车解决方案等四大系统。
“七大技术底座”基本涵盖了上汽在燃油纯电动、油电混动、氢能、电池、电驱、智能驾驶等各领域的布局。而自主品牌作为上汽集团的“三驾马车”之一,显然将成为技术底座的主要载体。
目前,除传统的荣威、名爵、大通等自主品牌外,上汽去年还由乘用车公司孵化出独立的纯电动品牌飞凡,以及与阿里巴巴、张江合资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智己,品牌数量较之以往翻倍。如何处理各自品牌的定位,深化品牌之间的协同发展,成为“新四化”过程中上汽集团的又一重点。
对此,上汽集团计划进一步整合创新研发资源,加快前瞻技术及创新工艺的布局和落地。今年3月,上汽集团正式设立创新研究开发总院。
据悉,上汽创新研究开发总院正整合集团内外部创新生态资源,加快推进技术底座的落地应用,包括优化滑板平台CTC、一体化铸造、固态电池、芯片国产化等前瞻技术,解决卡脖子技术方案,着手一体化热管理、集成式驱动电桥等面向未来的模块化方案储备;同时筹划群体仿生智能、低碳材料等前沿技术布局。
此外,上汽集团计划通过实施“项目合伙人”等市场化激励机制,打造“技术创新、团队创业、个人成长”三者有机融合的研发平台。
日后,一旦这些创新转型的前瞻布局和技术储备得以全面落地,有望成为上汽在新赛道竞争中不断跑出“加速度”的重要实力底蕴。
目标不变
不过对于当下的上汽集团而言,前瞻布局和技术储备并不足以成为企业销量和业绩增长的现实动力。更为现实的则是汽车行业整体面临的客观重压。
今年第一季度,突如其来的本土疫情严重打乱了上汽集团在内的国内车企产销节奏,从3月中旬起,公司所属多家企业陆续启动了闭环运营。上汽集团表示,4月中上旬随着供应链停产以及江浙沪物流的中断,公司遭受了不小的产量损失。
根据上汽集团此前披露的数据,4月上汽集团仅生产汽车15.82万辆,同比下降62.02%;销售汽车16.66万辆,同比下降60.3%。1-4月累计生产142.75万辆,同比下滑11.84%;累计销售138.71万辆,同比下滑11.19%。
面对严峻形势,上汽集团在保证封闭厂区内3.5万名员工防疫安全的同时推动复工复产。4月18日,在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后一天,上汽乘用车已实现首辆车下线。
在防疫的前提下,上汽也在加快推动人员返岗、供应链恢复、物流打通等重点工作。上汽集团表示,目前集团在上海的整车基地已实现单班生产,产能也在快速恢复,力争5月份产销能够尽量接近去年同期水平,努力减轻疫情造成的损失影响。
上汽集团在股东大会期间坦言,疫情反复、供应链紧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地缘局势动荡、汇率波动等诸多不确定、不稳定、不均衡性因素,仍将给今年的生产经营带来十分复杂严峻的挑战。尽管如此,上汽集团仍保持年初制定的600万辆销量计划,并定下了全年销量增速跑赢大盘的新目标。
其中,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和海外经营作为三驾马车,被上汽集团视为实现销量目标的最大推手。其中,自主品牌销量增速计划达到20%以上,占公司总销量的比重继续保持在50%以上;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10万辆,增速力争超过50%;全年海外销量力争超过80万辆,增速超过20%。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截至4月,上汽新能源汽车共计销售23万辆,完成年销目标的21%,增速不到15%;海外销量累计21万辆,完成年度目标的26%,增速为30.5%。要想追上疫情造成的前期损失,上汽集团的下半年注定要加大产销力度的投入。
加速新能源
在“双碳”战略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发展迎来重要机遇。上汽集团旗下多个业务板块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于不同级别产品类别以及全球市场取得了非常客观的业绩表现。随着电气化进程的推进,上汽的新能源战略将持续深入推进。
一方面,上汽将继续大力推进“纯电、混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的核心能力建设以及产品规划布局;另一方面,将加快电动化与智能网联化的融合发展,把汽车打造成为融交通、通讯、娱乐、办公、社交等功能为一体的“大终端”,并带动新零售、娱乐社交、出行服务、网络安全等生态共建,以及智慧交通管理、智慧城市运营等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同步发展。
据介绍,智己汽车今年除了即将交付用户的L7以外,下半年还将推出豪华智能电动SUV产品LS7,并结合原石谷(CSOP)用户数据权益计划,探索营销运营创新;明年还将推出B级的SUV和轿车产品,加快做大销量规模;2024-2025年还将推出高度融合科技与艺术的新物种,目前已规划了两款,一款B级车AIRO,另一款正在预研之中,期待为用户打造出更具颠覆性的创新产品。
飞凡汽车将坚持用户导向,通过软硬结合的高低选配,实现用户对产品的自定义,以提升对用户需求的挖掘能力。今年将推出极智高阶纯电SUV R7,以及一款B级旗舰轿车,从明年起还将陆续推出3款新品,并在新零售和补能生态方面加大探索布局。
荣威和名爵是上汽自主品牌以及新能源车销量的重要基盘,下一步将结合全新混动技术,加快电驱化发展,从今年下半年起,荣威和名爵将陆续推出多款高性能、长续航的混动产品;在纯电动车型方面,荣威iMax8 EV、MG 纯电全球车型EH32以及纯电跑车Cyberster也将相继上市,在做大新能源销量规模的同时,加快推动产品向上和品牌向上。
上汽通用五菱在成功打造宏光MINI EV爆款小微电动车后,未来几年还规划了10余款新能源车型,主要分为GSEV、EQ、FDEV三大平台,其中GSEV聚焦小微电动车,打造全球城市轻出行的领导者;EQ平台致力打造智慧第三空间,推动电动化向上发展;FDEV则以PHEV为主、HEV为辅,实现产品的电驱化,并在驾乘体验和经济性上实现对传统燃油车的超越。
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合资品牌未来也有多款新能源重磅车型,今年年中即将交付的凯迪拉克Lyriq锐歌已经得到市场广泛关注,具备爆款潜质;后续还有大众MEB平台纯电动B级三厢车,以及基于通用“奥特能”平台的别克和雪佛兰电动车都将相继上市,上汽合资品牌的电动化发展将进一步提速。
因此,“十四五”期间,上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销量结构和经营质量也将持续优化,到“十四五”期末,新能源车占上汽的销量比重将超过35%,力争跨上300万辆的新台阶。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