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吕行 编辑丨百进
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
【《正经社》“车市风云”系列之三】
就在比亚迪(002594)的市值突破万亿元,动态PE高达314倍时,长安汽车(000625)的市值不久前才回到千亿元以上,最新动态PE还不到8倍。这还是在近期新能源板块火热的带动下,长安汽车的股价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涨幅超过90%的结果。
公开数据显示,5月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势回暖明显,厂商批发销量突破万辆的企业有13家,其中比亚迪11.4183万辆,排名第一,长安汽车1.1922万辆排名第八,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601633)分列第七和第九。
多年以来,老牌“自主造车三强”(下称“三强”)长城汽车、吉利汽车与长安汽车在销量上总是你争我赶,汽车销量均在百万辆以上,但最终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都被比亚迪所超越。
眼下,“三强”都遭遇了转型新能源的重大挑战,但长安汽车的最新估值却是垫底的:吉利汽车的市值为1500亿港元左右(约合人民币1300亿元),动态PE为25倍多;长城汽车的市值为3500多亿元,动态PE为54倍多,在“三强”里销量最少,估值却最高。
从总销量来看,2021年、2022年1-5月,长安汽车分别为230万辆、91.8334万辆,吉利汽车分别为132.8万辆、48.7247万辆,长城汽车分别为128万辆、41.7339万辆,长安汽车都是另两者的2倍上下。
造成这种反差的缘由,究竟是什么呢?
(注:关于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的基本面和估值状况,可参考《正经社》发布的《李书福到哪说理去:吉利盈利大超比亚迪,市值却少了近9000亿》、《长城汽车猫狗欢腾,缘何难破新能源困局》等文章,本文不做详述)
01
四年后重上正轨
拉长业绩周期,长安汽车近年来可谓“起伏不定”。财报数据显示,2018-2020年,长安汽车扣非净利润亏损分别高达31.7亿元、47.6亿元和32.5亿元。连续三年亏损后,才在2021年实现好转:扣非净利润达到16.53亿元,实现年度盈利。
反观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车企,业绩波动远没有这样剧烈。其间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经历长安汽车所遭受的转型震荡。
在国内车企中,长安汽车的电动汽车研发历史长达20来年,早在2017年就第一个明确宣布,将在2025年全面停售燃油汽车,比起比亚迪来还早喊了5年。当年启动的“香格里拉计划”,宣称投向新能源汽车的资金多达1000亿元。
然而紧接着,长安汽车就遭遇了业绩、销量双下滑的危机,新能源汽车销量也急剧萎缩。在接下来的4年里,不断变卖或置出不良资产瘦身,对新能源板块也进行全面改革,于2019年引入四家战略投资者,甚至放弃了对新能源子公司的控制权。
直到2021年,长安新能源板块才逐渐恢复元气。当年6月,长安汽车发布蓝鲸iDD混动系统。今年3月,首搭蓝鲸iDD混动系统车型UNI-K iDD上市,也展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多赛道布局功底。
长安汽车副总裁杨大勇在UNI-K iDD新车发布会上宣称,未来,长安UNI序列也将带来不少于5款新能源产品,涵盖纯电动、插电混动、增程式电动和燃料电池汽车等全技术路线。
然而,从2017年“香格里拉计划”后,长安新能源不再有新车型发布,到2022年再次奋发,推出新的微型车LUMIN品牌电动车“糯玉米”和混动车型UNI-K iDD,长安汽车用了四年时间才重新走上正轨。
资深评论员、《正经社》首席分析师曹圣明认为,在疫情、原材料涨价等不利要素影响下,2022年一季度,尽管长安汽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只有7.69亿元,同比降幅高达90%,但净利润为45.36亿元,同比增长431.45%;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2.70亿元,同比增长215.24%,均超过了2021年全年。这份成绩单显示长安汽车不仅恢复了元气,而且仍然有着较强的造血能力,这既能为公司运营提供弹药,又能为产品转型争取更多的时间。
02
新能源板块现顽疾
燃油车时代,长安汽车是名副其实的国产第一梯队车企,但这离不开长安福特这块金字招牌。《正经社》分析师梳理2015-2017年机构研报获悉,长安汽车最受投资者关注的,是长安福特的业绩和销量变化。
然而长安福特给长安汽车带来了辉煌,也成为长安汽车转型阵痛的伏笔。在经历2016年的销量高峰后,长安福特进入了漫长的新品空窗期,跟长安马自达一道,两大合资品牌销量都急剧下滑,导致长安汽车整体利润水平骤降,迫使其进入了长达四年的转型低谷期。
即便如此,在长安汽车的2021年年报中,长安福特依然贡献了22.8亿元净利润,虽然与2017年的超百亿利润无法比拟,却依然占据了净利润的64%,是长安汽车的现金奶牛,这也导致其一直未能摘掉业绩依赖合资品牌的帽子。
正因为持续享受着合资战略的红利,因此在自身新能源汽车迟迟无法突破品牌与价格天花板时,长安汽车选择的战略,仍然是合资。
2018年跟蔚来汽车合资的“长安蔚来”搁浅后,长安汽车在2021年联手宁德时代(300750)、华为,将之升级为阿维塔科技,发布了基于全新“CHN”平台的首款高端电动汽车阿维塔11。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阿维塔科技就是其在新能源汽车板块的“长安福特”,为此还引入了多个战略资本,共同增厚阿维塔科技的实力。
2021年11月,阿维塔科技完成首轮24.2亿元战略融资,长安汽车持股比例由 95.38%稀释到了39.02%,宁德时代持股23.99%,福建闽东持股 5.00%,重庆承安持股 19.01%,两江西证持股1.87%,南方资产持股 8.73%,南方工业基金持股 1.25%,蔚来汽车未参与增资,持股比例稀释到 1.13%。阿维塔也由长安汽车的控股子公司变为联营企业,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尽管今年两会期间,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不断透露利好消息,宣称长安汽车将如期推进阿维塔11、C385、C158 等产品的上市,但业内预计阿维塔11虽然将于年内交付,独立运作的阿维塔却很难跟随长安汽车的步调,会在不成熟的条件下快速铺量。
在长安新能源今年初完成B轮融资之际,也有消息传出,长安汽车计划在2025年将长安新能源IPO上市。但这些都没有成为长安汽车的加分项,有了“香格里拉计划”的前车之鉴,市场对于长安汽车的新能源战略,已变得极为审慎。
纵观今年1-5月,长安新能源虽然销量为6.66万辆,同比增加140.92%,但整体表现上,其所依赖的仍是通过低价博取市场份额的“油改电”产品奔奔E-Star,新产品尚未撑起长安新能源的销量。
发展战略和规划堪称宏伟,产品却一直跟不上,这已经成为长安汽车新能源板块的顽疾。
长安汽车对外公布有众多新能源汽车技术储备,但这些储备并未落地到产品层面。直到2022年才开始通过UNI序列发力,随后又为新能源汽车开发了新品牌“深蓝”。某种意义上,与造车相比,长安汽车造品牌的速度更快。
对于新能源汽车销量目标,今年3月,朱华荣在一场演讲中宣称,2025年为105万辆,占比达到35%;2030年为270万辆,占比达到60%。
对此,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上质疑道:“鉴于长安上一个新能源目标未达成,又提出新的2025年新能源销量目标。按照公司目前的产品线和新车上市速度,这次会不会又大打折扣?”
03
关键期发生“减配门”
今年的长安汽车,正处于新能源战略“青黄不接”时期,目前在售的纯电动车型仅有微型车奔奔E-Star、糯玉米,混动车型UNI-K iDD。
在今年4月 “2022长安汽车全球伙伴大会”上,长安汽车总裁王俊公布了长安汽车的新品计划:2022年,长安汽车将一共推出36款新车型,其中19款为自主品牌车型,占比超过一半。
UNI序列、深蓝以及合资品牌阿维塔是拉开长安汽车新能源篇章的重头戏,多款新车型有望在2022年与消费者见面。
然而,正是在这个关键时刻,UNI序列车型UNI-V却发生了“减配门”事件。
今年3月,UNI系列首款轿车UNI-V上市。对于这个燃油版本,长安汽车重点推广的卖点,放在了远程智能泊车、手机实时监控等功能上。
曹圣明认为,这跟长安汽车此前的转型动作一样,显示出的是对智能化、新能源化双重趋势的准确认知,然而,知易行难,莫过于此。
这一次的“插曲”,是到了5月31日,长安汽车方面突然宣称:根据个人信息保护和汽车数据安全的法律要求,长安汽车将从6月30日起,对长安汽车APP、智慧云控APP、引力域APP进行功能调整。调整后App中将无法使用的功能包括:远程监控(即手机远程直播功能)、360全景(即手机车外远程拍照功能)、远程智能泊车等。
这对于为了获得该配置、多花了2万多元的UNI-V车主们来说,无异于被削减了配置。由于长安汽车没在通知中明确解决方案方面,难以放心的车主于是纷纷发起集中投诉,质疑长安汽车有“虚假宣传”之嫌,要求给个说法。
《正经社》分析师注意到,2021年8月,国家出台的《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中,不允许车辆收集他人的个人信息和人脸核对功能。但UNI-V在2022年3月上市时,突出推广的,恰恰就是上述与政策冲突的卖点。
有车主投诉称:“以违反规定的功能为卖点对外宣传,吸引消费者买单,后又取消此功能,我希望长安汽车对原本配备有此功能的车型车主进行补偿。”
黑猫投诉平台显示,长安UNI-V车型的集体投诉达到141人,主要投诉内容便是厂家的虚假宣传。不过,这并非是长安UNI车型遭遇的首次集体投诉事件,今年2月,长安UNI-K也曾被车主们发起集体投诉,同样是因为该车宣传的“智能化”功能与用户实际体验并不相符。
从用户关系处理这一层面来看,长安汽车显然做得并不够好。不过,长安汽车在这方面并不寂寞,比亚迪、长城汽车等也分别出现过诸如“环保风波”、“芯片欺诈”之类事件。
资深评论员、《正经社》首席分析师曹圣明认为:
短期而言,销量、营收、净利、现金流之类单项指标,以及并购、重组、战略、规划、人事变动等方面的消息,都有可能推动资金和情绪的炒作。但长期而言,估值的决定性因素还得看成长能力,也就是预期增长能力。
这中间,跟大势的契合度以及抗风险能力,也须是重要考量。
就长安汽车而言,其大型国企身份堪称抗风险的屏障,但整体不够灵活,尤其是在转型方面遭遇的挫折与困境,直接影响了增长预期,也影响了估值高低。
尽管近期获得了大幅反弹,但中长期能否获得更高的估值,关键还得看能否在智能化、新能源化转型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正经社》出品】
参考阅读
《正经社》“车市风云”系列
1、近一年多最大降幅达63%,宇通客车(600066)还有哪些故事可讲?
2、李书福到哪说理去:吉利盈利大超比亚迪,市值却少了近9000亿
责编|唐卫平·编辑|杜海·百进·编务|安安·校对|然然
声明:文中观点仅供参考,勿作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喜欢文章的朋友请关注正经社,我们将对上市公司持续进行价值发现与风险警示
转载正经社任一原创文章,均请完整保留文首和文尾的版权信息,否则视为侵权
添加微信号fxyayaya或后台留言,新文章发布24小时后可进行转载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正经社。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