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气化浪潮席卷下,国内车市正酝酿新变局。
从今年上半年成绩单来看,多款新能源爆款车型正在不断打破原有细分市场格局。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与去年上半年相比,曾稳坐了100个月SUV销冠王座的哈弗H6,以12.35万辆的销量成绩落后于比亚迪(002594)宋、特斯拉Model Y,排名下跌至季军之位。在轿车领域,比亚迪秦、比亚迪汉跻身榜单前十,分别同比增长了255%和85.7%。
另外,虽然五菱宏光和别克GL8依旧是MPV市场中销量前二的车型,但今年上半年二者跌幅明显,分别下降了34.9%和29.6%。至于今年5月份以7043辆的上险率超过别克GL8的丰田赛那,今年上半年的总销量则达到34046辆,排名第三。
哈弗H6 图源/网络 侵删请联系
哈弗H6已5个月无缘SUV销冠
从今年上半年车市成绩单来看,SUV细分市场的洗牌最为明显。
作为SUV市场的“常青树”,哈弗H6上市以来曾累计100个月获得SUV市场销量冠军。但在多款爆款新能源车冲击下,其“不败神话”正在被打破。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哈弗H6的销量为123496辆,同比减少了34.6%,在SUV销量排行榜中仅位列第三。事实上,进入2022年后,哈弗H6先后被本田CR-V、比亚迪宋、特斯拉Model Y等车型反超,已经5个月无缘SUV市场的榜首。乘联会数据显示,6月份其销量仅为21040辆,同比下降21.4%,直接跌出该榜单前三。
反观排名前二的比亚迪宋和特斯拉Model Y,则迎来了销量大涨。其中,比亚迪宋去年上半年排名仅处于第十五名,但在同比113.3%的涨幅下,今年上半年已经以162573辆的成绩夺得冠军,其半年销量已比排在第三位的哈弗H6多出近4万辆。
而排名第二的特斯拉Model Y今年上半年的销量则达到133666辆,同比增长189.4%。此外,特斯拉Model Y的单月销量增长速度更是惊人,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特斯拉Model Y同比增长了348.7%,其凭借52150辆的销量夺得当月的销冠。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今国内SUV市场格局的转变,受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影响较大。
根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6.1万辆和260万辆,同比均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1.6%;此外,今年6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59万辆和59.6万辆,同比均增长1.3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3.8%,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而据媒体报道,今年1月,长城汽车(601633)董事长魏建军在魏牌发布会曾表示,“H6再过5年,品牌价值就是负的了。因为赛道变了,你还是燃油车,人家是新能源了。”
汽车分析师曾丕权也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越来越稳定成熟,叠加政策大力扶持、油价上涨等诸多因素,后续来看,消费者选择新能源车型的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赛那紧追GL8
除了SUV市场外,在轿车市场,传统燃油车型受爆款新能源车型的冲击也较为明显。
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轩逸依旧稳居轿车销量排行榜榜首,1-6月的总销量为207222辆,同比下跌了17.4%;而新朗逸、卡罗拉的排名则分别从去年的第二、三名下跌至第三和第六,其中卡罗拉今年上半年的销量仅为108796辆,同比下跌38.7%。
与前述燃油轿车销量下跌不同的是,今年上半年新能源轿车销量则处于稳步上升通道。数据显示,今年1-6月,五菱宏光MINI EV总销量达到188653辆,同比增加19.4%,排名仅次于轩逸位居第二;比亚迪秦则是以255.1%的同比增速,直接冲到了第4名,总销量达到了146490辆;另外比亚迪汉也凭借96950辆的销量成绩跻身第十名。
作为参考,去年上半年,比亚迪秦的销量仅为41249辆,而比亚迪汉的销量则为52216辆。
而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下,MPV一直被认为是汽车市场的一个增长点,但从今年上半年数据来看,整体波动较大。
具体来看,今年上半年,MPV市场销量前二的车型依旧是五菱宏光和别克GL8。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五菱宏光总销量为88388辆,同比下跌34.9%;别克GL8销量为61442辆,同比下跌29.6%。至于排名第三的赛那,今年上半年的销量达到了34046辆,其5月份的上险量也一度超过别克GL8。据机动车新车交强险上险量显示,该车型今年5月份的上险量达到7043辆,别克GL8为6572辆。
而五菱凯捷今年上半年销量则同比下滑65.9%,销售为12459辆;瑞风上半年销量为8711台,同比下降53.1%;艾力坤的跌幅达到了48%,上半年销量仅为13822辆,排名第八。
值得关注的是,也有不少车型展现出不错的抗跌能力。以奥德赛为例,在油价飙升的背景下,其凭借混合动力系统加持,终端表现较强,上半年销量仅有10%的跌幅,销量达到21322辆。
在业界看来,就目前而言,多款新能源爆款车型正在不断打破原有细分市场格局,而这一趋势后续还将继续延续。华西证券(002926)表示,在国家及地方不断推出促进政策,新能源汽车及产业链内各环节技术不断迭代,以及优质车型持续推出等因素推动下,国内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中长期高成长性不变。全球电动化实现共振,新能源汽车将进入加速渗透阶段。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