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黎明(地平线总裁)
在新能源汽车飞速发展的十余年历程中,芯片的作用不容忽视。在2022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地平线总裁陈黎明接受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新四化”的驱动下,汽车行业正在变革,虽然智能汽车正处于激烈的竞争期,但开放合作的生态模式才是未来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趋势。硬件、软件技术的更新迭代,以及灵活的合作模式,有望加快中国汽车工业从品牌自信走向技术自信,最终实现生态自信。据报道,地平线已经发布了三款车规级芯片,完成C7轮融资,估值达到50亿美元。
智能汽车的发展会进入生态合作的模式
新京报贝壳财经: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中,芯片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芯片企业,地平线如何与新能源汽车生态共存?
陈黎明:汽车行业正在变革,特别是在软硬分离、软件定义汽车的时代,AI技术的引入与软件快速迭代,以及汽车量产之后生命周期的迭代更新,驱使了很多新科技企业的产生,同时也使主机厂与供应商的关系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整个供应链传统的链条状垂直式的模式发生变化,正在从链状走向网状,变得更加扁平化,形成网状协作的关系。
我们希望能以芯片为基础发展生态,合作伙伴包括软件供应商、硬件供应商、传感器供应商、系统集成供应商、主机厂。
新京报贝壳财经:作为芯片独角兽,地平线如何看待芯片技术飞速发展,在芯片方面有什么规划?
陈黎明:每一个产品基本都具有三个周期,首先是孕育期,一些独角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机会,竞争者较少,此后到了发展期,竞争逐渐激烈,到了成熟期,先行者的发展受到限制,后来者应用开放生态模式就超越先行者。目前智能汽车正处于激烈的竞争期,此后智能汽车的发展会进入生态合作的模式。我们坚信开放合作的模式才是智能汽车今后发展的趋势。
今年,征程5芯片会量产落地,这也是这款芯片商业化落地的阶段性标志。接下来我们会进行大规模的量产。在我们的规划当中,下一代芯片肯定不是单一芯片,会是“家庭”。
AI技术大量应用在智能汽车中,对平台算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通过软件弥补硬件的弱势,又通过硬件的运算优势减少软件的调度和运算的需求,通过软件硬件协同进一步提升芯片真正的技术能力,这是我们在研究实践的。
电动化驱动需求端上涨,车规芯片产能仍有局限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现在有许多车企摩拳擦掌意欲自研芯片,你对于车企自研芯片如何看待?
陈黎明:我觉得每个车企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和商务模型,目前汽车发展不再是单独的汽车,实际是大系统、大生态、大商业圈,我们可能很难用某个产品判断汽车商业成功不成功,更多的是从整个商务闭环考虑。我们还是非常相信生态合作是比较适合汽车工业发展的模式。
新京报贝壳财经:地平线与多家车企都开展了合作,随着征程5新进展的到来,地平线是否与新的伙伴牵手合作?
陈黎明:目前我们和长安汽车(000625)在征程5上有深度合作,另外有几家已经签了战略开发协议,但现在还不便于官宣。
新京报贝壳财经:此前我国出现了芯片短缺的情况,地平线从这个情况中受到了哪些启发?为了防止芯片持续短缺,地平线将有哪些行动?
陈黎明:关于芯片供应情况,目前整体产能无法完全满足需求,从2020年开始出现缺芯,到目前为止,一直比较匮乏,特别是在汽车行业。尽管我们从公共渠道看到一些消费级订单在下降的报道,但我们并没有感到汽车行业芯片的产能、供应有所缓解。
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动化、智能化驱动了越来越多的软件、电子件被运用在智能汽车上,需求端不断上涨,而供给端短期也未能提升,因此车规芯片的产能具有局限性。
对地平线来说,我们会通过开发更大算力的芯片,集成更多的功能在一个芯片上,尽量从芯片使用数量方面进行帮助,从另一个角度缓解芯片的紧张情况。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周文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