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产业链有多火?得看它有没有被卖方“整活儿”。
继上个月民生证券汽车组“首拆”车载激光雷达之后,近日,另一家头部券商中信证券(600030)也化身机械庖丁,一口气拆解了五个来自不同厂商、不同型号的车载激光雷达,并在此后发布了一份长达2万字研究报告。
数天中,这份诚意满满的研报,通过各种自媒体渠道在激光雷达圈中广泛传阅,并引起强烈反响。有圈内人甚至称该份研报“含金量极高,是过去几年看到过的关于激光雷达最好的研报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在五个“小白鼠”机型中,作为国内暂获最多车型定点的激光雷达整机供应商,速腾聚创(RoboSense)旗下主车载激光主雷达产品“速腾M1”,早前便被民生证券揭封,此次又再度遭到中信证券“解牛”,其连同速腾M1设备内部的架构,包括一些零部件源头供应商,也在报告中被一一揭盅。
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这份研报似乎来得很应景——近一个月,包括长光华芯(688048.SH)、欧菲光(002456)(002456.SZ)、万集科技(300552)(300552.SZ)等A股上市公司,纷纷在互动平台或公告中披露了其激光雷达产业链布局。大火的激光雷达,吸引着一众汽车零部件转型企业,消费电子零部件企业迫不及待地与之“沾亲带故”。
与此同时,一个与A股激光雷达产业链炒作不相匹配的事实却出现了——作为激光雷达内部价值含量最高的接发部分,速腾M1雷达的激光发射器与接收器,包括准直镜等核心却均使用了海外厂商的零件和模组。甚至几乎没有A股公司能够进入现阶段车载激光雷达成品的核心零件供应商列表。
两大技术路线
市场对技术路线的选择,往往决定了相关产业链的命运,激光雷达尤其如此。
目前,主流的激光雷达技术路线,按激光光源区分,分为905纳米路线和1550纳米路线。
一些理论分析指出,905纳米路线探测深度在同等功率下不及1550纳米路线;而在使用安全方面,同等功率下,905纳米激光雷达在扫描过程中会加热人眼结构,1550纳米则不容易对人眼造成负担。也鉴于此,1550纳米路线是一般公认属于未来的激光雷达光源路线。
但是,就当前雷达厂商的技术选择来看,大部分主流激光雷达仍采用905纳米路线,原因也很直白——1550纳米路线采用的光纤激光器,不仅发光模组价格偏高,整个光学架构的成本也很难控制。分析认为,1550纳米相关产品在可预计的未来,都将因价格原因被限用于高端车型。
而在905纳米路线的激光器中,目前又进一步分成两大路线,一类是以采用德国欧司朗实现低温漂技术垄断的EEL(边发射激光器)路线,另一类则是许多国内厂商正在完成技术突破量产的VCSEL(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
国内激光雷达领域公认的三强——包括上海的禾赛科技、苏州的图达通(Innovusion)、以及深圳的速腾聚创。“三强”的主力激光雷达目前又各自使用一条不同路线的激光器。
从目前可查的公开信息来看,上述三强使用的激光器等核心部件,国产化程度并不高。
其中,根据此前两家券商的拆机分析,包括速腾M1,以及镭神公司系列激光雷达产品均使用欧司朗EEL激光器。
禾赛科技则在今年年初时主动披露,旗下AT128型号激光雷达采用的VCSEL路线激光器,主要来自于美股纳斯达克上市公司Lumentum。
图达通则是“三强”中唯一使用昂贵的1550纳米路线激光雷达的厂商,并搭载于约50万价位的蔚来ET7车型,但该公司并未披露激光器供货来源。
而激光雷达的高价值环节——与激光器同步封装的接收器部分,目前更是海外公司的“主场”。目前主要激光雷达接收零件的供应商,均来自包括滨松或者索尼在内的海外公司。
产业链有待国产化
尽管目前激光雷达关键部件国产化率不高,但随着国内新能源车的蓬勃发展,包括整机、激光器、接收器、快慢准直镜头等元器件领域,其实都在等待国产厂家完成技术突破和对国外供应的部分替代。
其中,激光器的VCSEL路线争夺玩家,较多从消费电子领域延伸而来,其中包括长光华芯、纵慧芯光等公司。
长光华芯在车规级认证上相比其他A股公司走得最远。今年9月,该公司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VCSEL激光器的车规级认证将于年底前完成。
另一家颇受关注的公司纵慧芯光虽暂未上市,但已经云集了包括小米、比亚迪(002594)、华为等公司的融资。
A股公司华西股份(000936)(000936.SZ)旗下管理人一村资本当前间接持有纵慧芯光11%股权,前者有望间接受益于后者的资本化进程。
而在准直透镜与1550纳米激光器领域,跑得最快的要数炬光科技(688176.SH),其不仅在光纤激光器领域提供泵浦源,在光学器件领域还提供技术壁垒较高的快轴准直镜头。
只不过,虽然上述公司研发进度有快有慢,但绝大部分公司仍未真正实现对头部激光雷达企业的零件供应。
另一方面,包括欧菲光、万集科技等公司均计划生产销售激光雷达整机,其中万集科技自研的128线束雷达将于年内发布,欧菲光则将于2023年布局高级别4D数字雷达。
除此之外,大部分瞄准激光雷达产业链的A股公司,都处在计划研发阶段,或者处于供应链低价值区域,如已经与禾赛部分供应光学元器件的永新光学(603297)(603297.SH),目前产品序列主要聚焦聚光透镜和滤光片等,其并未渗透更高价的准直镜领域。
再如聚焦滤光镜的东田微(301183.SZ)、力鼎光电(605118.SH)等,包括正在筹备雪崩二极管接收器研发的奥比中光等等,也均未获得激光雷达主机厂的定点。
2021年才上市的传统燃油车零部件厂商神通科技(605228.SH),今年7月以来也通过与黄山市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筹建光学器材生产基地,并积极实施配套融资,谋求与智能汽车产业链桥接。可骐骥千里,非一日之功,公司虽然宣传光学器材生产基地未来将对接激光雷达产业链,但在后续配套融资的可行性报告中,公司不仅未能展现其拥有对接激光雷达的技术禀赋,也未能给出较为明确的产品方案。
资本联盟构成竞争壁垒
另一方面,即便相关公司已经有产品研发和送样,其进入头部激光雷达厂商供应序列的可能性也并不高。
一位头部激光雷达主机企业人士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产品研发、车规认证到车型定点生产,激光雷达的量产之路往往耗时良久。一旦产品通过车规认证,其硬件、软件、算法又难以互相‘解耦’。这导致了激光雷达的产业链壁垒极高,外部供应势力难以挤入联盟。”
相比宣传自己即将完成开发的激光雷达零部件的公司,已经进入头部激光雷达厂商供应商名录的企业,反而显得有些低调。而这些公司或多或少与新能源车的产业资本有着关联。
如光模组OEM/ODM企业中际旭创(300308)(300308.SH)曾披露,公司已经开始为激光雷达企业代工成品。公司也指出,目前正在与激光雷达企业对接并研发光模组前端设备,但因商业机密原因不能披露客户名称。
值得注意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也发现,中际旭创与激光雷达“三强”之一的禾赛科技拥有共同的早期投资人光速中国,他们也有共同的伯乐,曾任谷歌大中华区投资并购总监的宓群。
此外,9月29日,据媒体报道,速腾聚创正在比亚迪公司的力推下,寻求约1.5亿美元的新一轮融资,以支持其产品扩张及市场份额提升。消息源也指出,该轮融资也寄望前几轮速腾聚创投资人的同步参与。
众所周知的是,速腾聚创的大量客户来源于其产业投资者,资本阵营涵盖了比亚迪、上汽、北汽、宇通、德赛西威(002920)、香港立讯等上下游企业,而其中一部分成为了公司的客户和供应商,帮助后者守住了市场的基本盘。
而包括另一家激光雷达主机头部企业图达通,也紧紧绑定A轮以来的投资人蔚来资本和蔚来车型,形成了另一个泾渭分明的资本阵营。
在火热的激光发射器领域,虽然于A股上市的长光华芯,以及尚未上市的纵慧光芯均被看好有望实现国产VCSEL激光器的供应链突围,但纵慧光芯因在8月同时得到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的投资,却普遍被认为将在上机进程中快于长光华芯一步。
由此来看,头部激光雷达厂商凭着一级市场投融资,已经桥接了部分智能汽车主机厂商客户和下游供应商。而仅从二级市场来看,大部分A股公司都尚未挤入以投融资纽带连接而成的产业联盟之中。
“激光雷达行业因其产业发展规律的问题,需要大量绑定早期产业投资者。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未上市的企业股权融资更为快捷,其甚至构成了一些优势。”前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
(作者:赵云帆 编辑:巫燕玲)
(马金露 HF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