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具备很强的出口能力,只要当地市场准入,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非常强。”近日,某海外投资机构高层人士张靖(化名)向时代财经表示。
据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9月,汽车企业出口30.1万辆,同比增长73.9%。1-9月,汽车企业出口211.7万辆,同比增长55.5%。分车型看,乘用车出口169.6万辆,同比增长60.1%;商用车出口42.2万辆,同比增长39.2%。新能源汽车出口38.9万辆,同比增长超过1倍。而去年,我国汽车出口量就已首次突破200万辆。
对此现象,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向时代财经指出,主要是在全球疫情反复及汽车供应链挑战背景下,中国汽车产业链保证了产能。张靖则认为,自主品牌虽在历史底蕴、品牌影响力方面略逊,但其产品在智能座舱、内饰细节等方面的表现远超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同级车型。智电化浪潮让自主品牌有了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
在此背景下,比亚迪(002594)、吉利、长城、上汽等车企正在加大出海步伐,海外产品投放及渠道铺设动作不断,出海成绩也捷报频传。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前9个月,整车出口前十的车企,出口量较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上汽集团(600104)年内累计出口61万辆,位居总量第一,而吉利汽车的增速最为显著,累计出口14.2万辆,同比增长89.9%。
来源 | 比亚迪官博
广汽集团前三季度出口量追平去年全年
“要把握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机遇。”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上世纪70年代出现石油危机,丰田等日本车企凭借日系车优秀的节油技术拿下美国市场。近年来,随着传统车企的‘诺基亚时刻’出现,同样的窗口正摆在中国新能源车企面前”。
事实上,国内车企正在努力抓住这个稍纵即逝的机会。长城汽车(601633)董事长魏建军曾表示,“一个品牌要想成功,就必须是一个国际化的品牌。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把打造有价值的国际品牌作为终极目标,中国汽车更是责无旁贷”。
以比亚迪为例,由于深知中国新能源(600617)汽车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因此在国内市场累计订单达数十万辆的背景下,其仍倾斜一部分资源用来开拓海外市场。
9月28日,比亚迪宣布进军欧洲市场,汉EV、唐EV和ATTO 3(元PLUS)三款车型正式在德国开启预售,其中汉EV、唐EV售价均为7.2万欧元,折合人民币约50万元,而ATTO 3折合人民币售价也超过26万元。在此之前,比亚迪已分别在泰国、日本、拉美等地区布局。另据媒体报道,近日,德国汽车租赁公司Sixt表示,已与中国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签署了新的合作协议,承诺在未来几年内从比亚迪购买约10万辆电动汽车。
由于出口量的显著提升,比亚迪也于今年7月份起开始披露出海数据。根据相关公告,比亚迪9月份出口汽车7736辆,同比大增460%,环比增长超过50%。10月10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比亚迪证券部,其相关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比亚迪海外市场反响不错,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这也进一步促进比亚迪加大对海外市场的产品投放和渠道建设。据观察者网本月11日报道,比亚迪将订购最多8艘7700 CEU液化天然气双燃料汽车运输船(PCTC),以应对海外快速扩张带来的运输需求。对此,时代财经也采访了比亚迪,截至发稿前暂未取得回应。
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上汽、奇瑞、长安、东风、吉利、长城分别出口汽车61万、31.1万、19.4万、17.1万、14.2万、11.2万辆,均较去年同期有不小程度提升。
来源 | 吉利汽车官博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新能源车,国产燃油车近期海外销量也在走俏。
10月11日,时代财经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长城汽车和广汽集团(601238)证券部。长城汽车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其当前海外出口仍以燃油车为主,车型方面,皮卡占比在20%左右,SUV占比在70%左右。广汽集团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则表示,公司汽车出口均为广汽乘用车产品,截至目前,年内累计出口量应该超过2万辆,基本上是燃油车。2021年年报数据显示,广汽集团年度汽车出口量超2万辆,这也意味着广汽集团前三个季度出口量或已与去年全年持平。
另有车企内部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无论是国内生产再出口,还是国外基地生产,在成本制造和运费等成本的叠加下,产品海外售价都会高于国内市场。“我们会保证国外市场的毛利率至少与国内持平,一般而言会更高些”。
出海打法要求更高了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之前,100万辆是中国汽车行业年度出口量的天花板,车企们的出口市场相对分散,在出口车型方面,一般也只配合当地准入标准在部分细节方面做些改动,并未在用户体验、设计思路方面有所调整。
但随着国内汽车出口量的不断提升,上述出海打法也需要不断优化。
汽车咨询公司EFS Consulting在一份研报中指出,中国品牌新能源汽车如果想要赢得欧洲当地消费者的关注与信任,就必须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生活方式、用车习惯以及日常出行任务。对目标客户的深刻理解以及为用户提供卓越的用车体验,将成为能否成功打开目标市场的关键因素。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下,文化差异恰恰是最容易直面和解决的,而渗透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习惯差异恰恰是最具考验的。对于中国车企来说,培养将“用车习惯语言”的隐性需求转化成技术语言的能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来源 | 长城汽车官博
某车企内部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国内车企在打造产品时,通常喜欢采用真皮座椅,这迥异于东南亚消费者的喜好,他们更加喜欢编织材质的座椅。
对于相关趋势,部分车企早已心中有数,并正在不断优化。近期,时代财经从接近长城汽车人士了解到,长城汽车正在其欧洲总部正向设计一款专门为欧洲消费者打造的车型,不同于以往车企出口产品仅在语言等方面做改动,而是在产品设计、用户体验更加贴合欧洲市场,更加本土化。
长城汽车证券部相关工作人员表示,并非正向研发,公司立足欧洲市场不久,更多的是对旗下已有车型做全球化开发以及更加本地化的改动,以更适应当地市场消费者需求和准入标准。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