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用去离子水代替冲洗溶剂、宝马计划使用“绿钢”、长城致力于打造零碳工厂……鉴于道路交通领域在全球碳排放中占比约两成左右,全球车企都将降低碳排放作为紧要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10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专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纵观全产业链,付于武指出,从上游的油井开采、锂矿开采,到零部件制造、电池制造,再到整车车间,最终将车送到消费者手中,在道路上行驶,再实现储能和电池循环利用,“汽车的产业链非常长,实现双碳需要全行业的努力。”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新能源汽车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景气度不断上行,不过其间也经历了不少曲折。回溯过往,付于武表示,我国市场曾对电动化转型、双碳相关政策落地都有不同声音,在政府和企业的努力以及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下,最终取得了大突破,形成了新局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受访者供图
双碳目标为汽车行业带来颠覆性变革
贝壳财经:习近平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你认为我国汽车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在哪里 ?
付于武: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样,汽车行业也处于这样的大变局之中。
我认为,汽车行业的转型升级有两个顶层逻辑,一个是习近平提出,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另一个就是我国要实现交通强国、数字中国。在上述两种指导思想下,我国提出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的“新四化”思路。
新能源车相比于燃油车更有利于节能环保,防止全球变暖。可以说,新能源车是我国汽车产业为双碳作出贡献的主要方式之一。基于此,我国汽车产业正在制定生态目标路线图,并已经走在了朝着战略目标转型的路上。
贝壳财经: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你认为汽车行业是否有必要参与到环境治理之中 ?为什么 ?
付于武:在全国的碳排放份额中,交通行业的碳排放占比大概在11%左右,这个份额并不小。习近平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并向世界庄严承诺,在2030年和2060年达到双碳目标。这对于交通行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也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如今汽车行业的双碳任务很重,因为汽车行业作为我国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了各行各业。在政府指导下,如今我们的行业机构、企业都在花大量力量研究如何实现双碳。
双碳已经是我国对汽车行业的刚性需求和刚性约束,也将为汽车行业带来颠覆性、系统性、全面性的变革。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自千禧年开始,花了20年的时间让汽车产业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如今汽车产业已经发展到了关键节点。习近平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是对汽车行业的约束,也是为汽车行业指明发展前路。
基于此,我国制定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图。开始了转型升级的创新之路。我国要抓住生态目标与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双重契机,实现汽车强国梦。
要把双碳目标贯彻到全生命周期
贝壳财经:如今行业都在倡导,将双碳贯彻至汽车产业的全生命周期。你认为从电池生产、汽车生产到下线、交付,整个过程中,双碳可以如何被实现和贯彻 ?
付于武:如今,我们国家的新能源车和智能网联转型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但要想再进一步推进汽车行业的双碳,就必须要按照现有的双碳目标厘清行业边界,层层分解目标,让整条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都走上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轨道。
汽车的产业链很长,从油井到车轮;从制造到使用;从整车到零部件。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全行业的大协同,共同努力。
拿零部件来讲,一部汽车,需要上万个部件来组成,做到生产全流程的低碳管理,就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拿铝轮毂(车轮)为例,因为其可以做到轻量化,节能减排,在汽车里得到了广泛性应用。
从整车的角度来说,汽车既是交通工具,也是流动污染源,因此实现汽车低排放、零排放至关重要,这也是我国大力推进新能源车的原因。另一方面,车路协同不断发展后,智慧交通可以减少城市拥堵,从而减少碳排放。
总的来说,如今汽车行业减碳的挑战很大,只有各行业协同发展,打出组合拳,才能朝着目标前进。
贝壳财经:这十年来,你印象中“双碳”政策在制定的过程中是否经历了哪些争议和波折?
付于武:我印象最深的是铝轮毂的故事。如今车用轮胎一般会采用铝轮毂,因为这种轮毂的缓冲和减震效果比较好,美观大方。但是,铝轮毂的制作过程需要使用电解铝,是耗能大户。
在我国河北就有一家企业,生产铝轮毂在世界市场份额中占据重要地位,产品大量出口海外,但在双碳目标下,这家企业也必须痛定思痛、彻底改革,从而实现绿色发展。
此前电解铝一般使用火电,煤炭会产生大量污染,此后这家企业在战略布局上进行彻底调整,尽可能使用清洁能源来制造铝轮毂。企业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也做出了非常大的投入。
我认为,高度依赖火电的企业都能作出自我革命,是非常振奋人心的。我们也由此想到,许多车身是高强度钢,我们能否用新的复合材料、碳纤维等来替代传统材料,从而在安全、性能、绿色等多方面都实现共赢 ?
再比如,现在我们排放法规不断加严,但在2000年北京准备第一次推行国一排放标准时,包括车企、学会等很多人在内都持保留意见,都呼吁排放法规升级不能过快,希望标准延迟,让大家有过渡期、缓冲期。但是政府顶住了这种压力,不断推行排放法规,如今已经推行至国六。正是这种决心推动了产业升级。
贝壳财经:比亚迪于今年4月起“禁燃”,越来越多的车企宣布停售燃油车。与此同时,多家车企宣布了实现双碳的时间表,多集中在2035和2060年,对此,你预计汽车行业将于何时实现碳中和?为什么?
付于武:我们国家对于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是有把握的,而汽车行业协会也组织行业专家,征求行业意见,发布了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的路线图。总的来说,汽车行业希望能提前实现双碳目标,在2028年实现碳达峰,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一方面,汽车行业在这方面有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内在创新活力,企业主动升级改造非常可喜,另一方面,企业要打入海外市场,如果不能突破碳壁垒,不能达到各个国家的双碳要求,可能对市场占有率有损。因此,车企也有动力制定双碳蓝图。
预计2035年大部分乘用车将实现电动化替代
贝壳财经:新能源车和智能汽车发展都在不断提速,您认为新能源车发展到现在,进入到了怎样的阶段 ?
付于武:2014年5月,习近平在上汽集团(600104)考察时指出,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习近平的说法非常精准,也非常具有前瞻性。在2014年时,在新能源车重要性和高度上,全产业链并没有达成统一的认知。正是因为习近平这个说法的提出,新能源车产业进行了前瞻性战略布局。
如今新能源车的发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此前我们预设新能源车渗透率会不断上升,但目前看来,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已经接近30%,在短期内甚至可以与燃油车并行,这种发展速度是我们没有想到的。
到2035年,可能大部分乘用车都能实现新能源车取代燃油车,商用车领域因为吨位较大不会被完全取代,但也会逐渐渗透。2035年是一个重要节点,届时大部分乘用车将实现电动化替代。
贝壳财经:新能源车发展数十年来,大量企业进入,也有大量企业被淘汰。未来,你认为新能源车行业将呈现出怎样的格局,将如何演变发展 ?
付于武:如今新能源车行业发展主要呈现两个趋势,一个是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过半,另一个是新能源车渗透率和出口都不断增长。这昭示着我国新一轮转型升级不断进行,换道超车不仅取得了卓越成就,而且也后劲十足。
市场就是大浪淘沙,我国最初批复了15家新能源车企,只有少数企业存活了下来。时代处于转型期,政府不可能也无法保护某家企业。如果不能坚持创新,就只有出局。
此前我国引进特斯拉时,也有许多企业担心自己的市场地位,但事实证明,只要在细分市场找准定位,我国车企也能闯出自己的天地。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林子 编辑 陈莉 校对 柳宝庆
(李显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