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加速出海的浪潮在船舶业掀起了风浪。随着汽车出口量的增长,汽车海运市场迎来快速崛起,由汽车行业的“幕后”走向“台前”。
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中国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年内,上汽、奇瑞、特斯拉中国、长安、东风、吉利、长城、江汽、北汽、重汽位列整车出口量前十,累计向海外销售超190万辆新车。另据海关总署数据,2022年前2个月,我国累计出口汽车68.2万辆,同比增长43.2%。
2022年品牌出口量、营收、净利(未标注处为企业未公布)
与数以百万计的出口量相对应的是亟待提升的海运承载能力与水涨船高的运输成本。
目前,汽车海运主要通过汽车滚装运输船、多用途船专用框架及海运集装箱三种载体,滚装船则是其中最主要的运输方式。目前,全球汽车滚装船数量达750艘(4000车位以上的有600艘),其中部分已临近服役年限,亟需新增运力补充。
航运及海工研究咨询公司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2年7-10月,6500车位滚装船的1年期租金以每月1万美元的增幅上涨,目前该指标已经飙升至10万美元/天,较2008年的历史高位近乎翻倍,并且接下来还有持续涨价的趋势。截至2023年1月,6500车位滚装船的运价为11万美元/天,同比增加185.7%。
中银国际研报分析认为,鉴于新增汽车船将于2024年下半年才能逐步投入使用,未来1-2年汽车船运价仍将保持高位运行。
2022年12月,界面新闻援引航运新闻服务机构Tradewinds报道称,比亚迪(002594)与招商工业签署了4艘9400车位双燃料汽车滚装船(PCTC)订单,总价至少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5亿元),预计将从2025年开始陆续交付。上述船只的设计装载容量为全球之最。
但高昂的前期投入为车企“造船”设置了较高的门槛。
在一些车企的规划中,出海并非仅有整车出口一条路可走,属地化生产也是开拓海外市场的关键路径。
搭建海外业务体系、布局全球研发中心、收购国际零部件企业、融入戴姆勒全球供应链、推进南非工厂建设......近两年,北汽加快了从“走出去”到“走进去”的步伐。
2023年,南非工厂预计将正式完成项目建设,实现北汽自主品牌的属地化生产。除南非工厂外,北汽国际在巴基斯坦、缅甸、土耳其、伊拉克等近10个国家设有散件组装工厂,北汽福田在海外20多个国家设有散件组装工厂。
上汽在海外构建了包括创新研发中心、生产基地、营销中心、供应链中心及金融公司在内的汽车产业全价值链,目前拥有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整车生产基地。
据环球网报道,根据泰国汽车市场2月的电动汽车上牌量排名显示,前五名只有特斯拉的一款美系车型,其余四名均被中国品牌占据,分别是包揽前两名的比亚迪Atto 3(元Plus)和哪吒V,以及位列第四、第五名的长城欧拉好猫、上汽名爵ZS EV。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造车新势力也吹响了发力属地化生产的号角。2022年9月,蔚来在匈牙利佩斯州的蔚来能源欧洲工厂正式投入运营,工厂主要用于生产换电站,不用于整车生产。2023年3月13日,哪吒汽车宣布泰国工厂奠基,其将成为哪吒汽车打造右舵电动汽车、出口东盟的主要制造基地。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蓝鲸汽车,海外生产实现“地产”,不仅能够提升生产效率、加深与当地政府合作,从而也能避免运输带来的高额成本及一些不确定性。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