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周菊 6月8日,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召开。长安汽车(000625)董事长朱华荣在论坛发言中表示,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迅速发展,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朱华荣指出,由于各方战略性的投资和竞争,当期价格竞争愈发激烈,加上地方对于GDP的强烈诉求下进行促销,让市场的竞争更加复杂和激烈,汽车行业盈利性进一步削弱,预计90%以上的新势力将关停并转。
“我们看到在中国100多个乘用车品牌,真正盈利的电动车品牌也就2、3个。”朱华荣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从原来的传统品牌,包括合资和自主与新势力品牌的竞争,演变成传统自主品牌、传统合资品牌、新势力和ICT(信息和通讯技术)企业的角逐。基于此,其呼吁从地方到社会各界努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减少非市场因素对公平竞争环境的干扰。
朱华荣还提出,要警惕新能源动力电池产能过剩的问题。“新能源方面从过去少电、缺电、贵电(的状况),到今年迅速转换为产能过剩,我们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求的动力电池产能约1000千万GWH,目前行业的产能已经达到4800GWH,产能出现严重的过剩。”
当前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关键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供应链韧性不足的问题。朱华荣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车关键的原材料及芯片高度依赖于进口,比如镍、钴进口90%以上,芯片进口90%以上,长期性的问题没有解决,长期性突破问题仍然任重而道远。国际化方面,受地缘冲突、逆全球化、国家调整产业政策等影响,全球进入振荡期,海外出口风险与机会并存。
朱华荣同时表示,虽然市场在转型过程中面临众多的挑战,但全球化发展、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态势不可逆转,特别是国内汽车市场总体大盘将稳健增长,将给汽车产业带来更多的机会。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新能源(600617)狭义乘用车零售渗透率只有4.3%,但到2022年渗透率达到26%,今年1-4月这一数据突破30%,标志着中国新能源行业已进入爆发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是地区国别竞争占比发生变化。“以前我们曾经是欧美日德韩中‘六分天下’,但到今天已经是中国品牌坐拥半壁江山,中国品牌的产品结构也从原来的低端低价产品实现到中高端的快速渗透。”朱华荣表示,2018年15万元以上的中国品牌占比大约10%,但到2022年这一比例已经上升到27.8%,原来售价的天花板15万元、20万元不断被突破。
二是市场竞争的优劣势发生变化。中国品牌在造型、新能源、智能化的优势凸显,引领着全球。规模的优势也进一步凸显,中国汽车年销量持续不断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向好。“我认为,未来(年产销)3500万甚至4000万成为可能。我个人认为到2030年新能源的渗透率达到70%甚至80%。当然我们这个新能源包括了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混合动力。”朱华荣表示。
三是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朱华荣认为到2030年,国内纯电动、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燃油车的比例很可能是4:3:3或3:4:3。
(责任编辑:王治强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