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更要跨界融合与突破创新

汽车
2023
09/04
12:31
亚设网
分享

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逐步从汽车消费大国,发展成汽车制造大国、汽车创新大国。但随着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入场,新能源赛道也进入“群雄混战”阶段,雷平建议,与其关注竞争对手,不如更多地关注用户、消费者和使用场景的需求变化。打造用户感知强烈且价值卓越的产品、服务和体验。

项兴初认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软件、硬件、通信、系统集成等诸多领域,一个行业、一家车企难以独立完成,“我们需要开放合作、跨界融合,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为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閤先庆建议,首先要重视科技创新领域,共性技术、跨界技术已日益成为车企成功迭代的关键;同时要持续提升产业链的体系建设,汽车强国的底色,是汽车零部件强国;此外还需焕新品牌力,打造世界级中国汽车品牌。

“新能源智能汽车,代表了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技术的变革、商业模式的创新,在为新进入者带来机会的同时,也给资深车企带来了挑战。”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常委、副总经理雷平表示。

追求高质量发展 中国汽车产业更要跨界融合与突破创新

论坛现场 官方供图

雷平认为,当前汽车行业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技术变革重构全球汽车竞争格局,为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创造机遇,中国逐步从汽车消费大国,发展成汽车制造大国、汽车创新大国。

中汽协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4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从国内市场看,中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快速增长,2023年1-7月市场份额达53.8%,占据半壁江山。

“但随着众多造车新势力的入场,新能源赛道也进入‘群雄混战’阶段,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两极分化日益加剧,行业进入动荡调整期。上海车展后,内卷成为行业热词,内卷的背后是产品同质化严重,且众多车企均选择降价这种单一破局手段。”雷平建议,与其关注竞争对手,不如更多地关注用户、消费者和使用场景的需求变化。打造用户感知强烈且价值卓越的产品、服务和体验。拒绝复杂冗余功能的无效堆砌,做好共性技术和个性技术的分工协作。同时,在安全、健康和环保等方面加大研发力量、加大行业合作,共享研究成果。

关于如何把握行业变革新机遇,跨界融合是不断被提起的话题之一。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产业边际加速向外拓展,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涵盖软件、硬件、通信、系统集成等诸多领域,一个行业、一家车企难以独立完成,“我们需要开放合作、跨界融合,这是汽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项兴初认为,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内卷加剧主要是受行业规模短期增长受限、产品同质化、产能过剩等因素影响,这种阵痛在产业发展的转型期是正常的,从长远看,汽车产业仍大有可为,我们要通过跨界融合来实现突破性的创新,尤其是观念的创新和认知的突破,从而提升产品供给的质量,实现中国品牌的高质量发展。

“为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各相关方在科技创新、产业体系力、品牌向上三方面共同发力。”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閤先庆表示,首先要重视科技创新领域,共性技术、跨界技术已日益成为车企成功迭代的关键;同时要持续提升产业链的体系建设,汽车强国的底色,是汽车零部件强国;此外还需焕新品牌力,打造世界级中国汽车品牌。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CTO王远力也建议,车企要提高核心竞争力,需要在战略方向、科技创新、组织优化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第一锚定全球化发展,第二持续技术创新,第三,打造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组织。他表示,中国汽车要走出去,必须要建立高科技、高质量、低碳环保的品牌形象,不能成为低价低质的代名词。在产业变革升级的大潮中坚持长期主义,遵守法律法规,既要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也要有先人一步的技术储备以及应对未来的落地举措。(中国经济网 记者陈梦宇)

(责任编辑:董萍萍 )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