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燃油车时代,大众、丰田等合资车企是自主品牌难以抗衡的行业霸主。然而进入电气化时代,面对“油电之争”,“调头”较为缓慢的传统合资巨头则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窘迫。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型依然“老当益壮”,凭借口碑与实力持续收获拥趸,短时间很难被替代;另一方面,合资巨头加速转型,纷纷推出纯电、插电混车型供消费者选择,加码新能源赛道。在一定时期内,“油电共进”或是细分市场的主要趋势。
在合资B级车市场普通品牌中,广汽丰田“当家花旦”凯美瑞重夺11月销冠,成为当月唯一销量破两万的车型,今年累计销量突破二十万辆,达到204972辆,提前锁定年度销冠。高档B级车市场依然保持固有格局,BBA三家占据近八成市场份额,马太效应凸显。总体来看,BBA三款车型在市场上表现稳健,11月与今年累计销量均呈现同比正增长趋势。
“千呼万唤始出来”,大众品牌全球首款纯电旗舰轿车终于“亮剑”。12月15日,一汽-大众ID.7 VIZZION正式上市,新车共推出四款车型,官方指导价格227777元- 262777元。定位纯电动中型轿车,一汽-大众ID.7 VIZZION将携手“常青树”迈腾,以“油电共进”之姿入场合资B级车细分市场“争夺战”。
一汽-大众ID.7 VIZZION 企业供图
事实上,相较于国产新能源车型对A级车市场格局的颠覆性改变,B级车细分市场依旧被日系、德系品牌牢牢把控,凯美瑞、帕萨特、迈腾等传统燃油车型“三分天下”。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消费者固有认知的改变,自主品牌的崛起,新能源车型市占率日益增长。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四成,达到40.4%。
得益于此,在B级车细分市场,比亚迪(002594)海豹、长安深蓝SL03、蔚来ET5等国产新能源车型逐渐进入消费者视野,并取得不错的销量成绩。外商独资企业特斯拉的特斯拉Model 3同样畅销。在燃油车时代,大众、丰田等传统车企是自主品牌难以抗衡的行业霸主。然而进入电气化时代,面对“油电之争”,“调头”较为缓慢的传统巨头则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的窘迫。
在此背景下,一方面,传统燃油车型依然“老当益壮”,凭借口碑与实力持续收获拥趸,短时间很难被替代;另一方面,合资巨头加速转型,纷纷推出纯电、插电混车型供消费者选择,加码新能源赛道。在一定时期内,“油电共进”或是B级车细分市场的主要趋势。
乘联会数据显示,11月,国内B级轿车零售28万辆,同比增长22%;1-11月累计零售259.31万辆,同比增幅6%。相比市场整体,合资B级车细分市场数据较差。21款合资B级车11月销量177238辆,同比增长13.54%;1-11月累计销量1630307辆,同比下滑7.28%。
在合资B级车市场普通品牌中,广汽丰田“当家花旦”凯美瑞重夺11月销冠,成为当月唯一销量破两万的车型,今年累计销量突破二十万辆,达到204972辆,提前锁定年度销冠。伴随着第九代凯美瑞的重磅亮相,第八代凯美瑞正式进入了产品生命周期末期。虽然现款凯美瑞依旧展现出不俗的实力,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累计销量两位数的下滑也代表了老将的“力不从心”。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换代也未必就是提振销量的利器,全新雅阁、全新天籁便是如此。数据显示,雅阁11月销量15915辆,1-11月累计销量142009辆,同比分别下滑19.77%、31.87%。天籁虽然11月销量破万,但其累计销量仅为78491辆,同比下滑超过四成。同属“日系三剑客”,雅阁、天籁已经被凯美瑞狠狠甩开。
德系品牌之中,帕萨特、迈腾依然保持强势的上升劲头,分别以19756辆、17860辆的成绩获得细分市场月度销量亚军、季军。今年累计来看,“迈帕”均迈入“17万+”门槛,稳居头部梯队,同比增幅也达到两位数。进入12月,伴随着一汽-大众、上汽大众推出限时优惠活动,“迈帕”销量或再冲新高。
高档B级车市场依然保持固有格局,BBA三家占据近八成市场份额,马太效应凸显。具体来看,奔驰C级蝉联月度销冠,11月销量16000辆,今年累计销量达到144699辆,将与第二名的领先优势扩大到8188辆。奥迪A4L、宝马3系月度销量均超万辆,分列第二、第三位。总体来看,BBA三款车型市场表现稳健,11月与今年累计销量均呈现同比正增长趋势。
在新能源领域,“德系三强”之中宝马布局了i3车型,奔驰则有奔驰C350eL。11月,宝马i3销量6141辆,1-11月,车型累计销量已经达到48820辆。宝马新能源车型的畅销离不开品牌实力的有力支撑,同时,较大的终端优惠幅度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关键。有报道称,宝马i3 eDrive35L和两款40L车型终端优惠幅度大于七折。
产品之外,奔驰与宝马均致力于在中国建设全面的充电服务生态。11月30日,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宣布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以50:50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合力满足中国客户对豪华充电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合资公司的成立和运营有待相关监管机构批准)。至2026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至少1000座具备先进技术的超级充电站,约7000根超充桩。(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懿)
(责任编辑:刘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