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浪进博会,“双身份”苏宁探索零售服务商发展趋势
作者 | 王长胜
编辑 | 杜志磊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彰显了大环境下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作为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开放的、高速增长的市场正在向全世界释放巨大的吸引力,而更加开放的中国在给自身带来发展升级的同时,也必将带给世界更大的机遇。
在今年疫情影响之下,机遇的出现更是弥足珍贵。11月4日-11月10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在上海举行。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旨在坚定支持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
从大环境来看,此时的进博会更是表现出了一种激流勇进的气势,全面扩大开放,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在为期7天的展期内,进博会有来自世界各地2600多家企业,国内39个交易团、近600个分团、11.2万家注册单位前来洽谈交易。
这其中,作为国内最大的场景零售服务商,苏宁已经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凭借全场景、全渠道、多业态融合方面的特殊优势,苏宁在进博会期间将带着“参展商”与“采购商”的双身份,肩负“买手”与“推手”的双重责任,通过引进优质商品、服务更多消费者,继续释放自身在零售场景中形成的优势。
1、角色的转换
30年前,苏宁从一家空调专营店开始,走上了零售之路。期间几次角色转型,让苏宁不但在大浪淘沙中化险为夷,更是在接下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市场上的弄潮儿。
尤其是在零售行业经历了30年的洗礼,让苏宁有了更全面的发展以及对行业发展的前瞻性。在今年的818前夕,苏宁开始由“零售商”升级为“零售服务商”,进一步输出供应链、物流、场景、金融、技术五大服务能力,硬核扶持品牌及商家,全面刺激消费市场需求。
在经济向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苏宁以自身能力以及所处环境进行实时调整,从“零售商”到“零售服务商”的转变,从To C到全场景的赋能,给了苏宁更多的发展空间。
而这个空间也在不断向外延伸,从国内到国际,借助进博会这个契机,苏宁也在加快向外扩展的步伐。2018年首届进博会后,苏宁与来自欧洲、日本、北美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达成合作,海外品牌在苏宁平台上的销售始终保持在200%以上的增长,成为所有商品类目中增速最快的业务之一。
第二届进博会上,苏宁与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日韩以及美国等20余家供应商签约,其中新供应商占比45.45%。
基于前两届进博会销售额、供应商与品牌数量的增加,让苏宁在第三届进博会上更是游刃有余。在这个升级的过程中,依托完善的场景零售布局,苏宁逐渐成为供应商与品牌商进入中国市场的桥梁,可以更轻松的驾驭“参展商”与“采购商”的双身份。
众所周知,今年疫情的全面爆发给经济带来了严重的打击,但后疫情时代,中国市场却成为跨国公司越来越重要的增长引擎。苏宁此时的桥梁角色就越发显得重要。尤其是进博会的到来以及在消费升级的大趋势带动下,苏宁等国内零售巨头,通过与海外品牌的合作,让进口商品迎来了他们的“至美时刻”。
以苏宁旗下的Laox为例,作为日本最大的综合商品免税企业,Laox根据年轻消费群体的喜好,主打文化IP路线,将“动漫”、“清酒”、“抹茶”等极具日本特色的文化产品带到进博会。据统计,Laox将引入37个知名动漫IP产品,涵盖157个品类,近600种不同类型的手办。
这一项目会带动诸多日本中小企业走进中国市场,仅第一届的进博会,在Laox协助下,就有1000家日本中小型企业进入中国。
如此来看,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更加开放的政策下,将吸引更多国外企业、品牌进入中国市场。而像苏宁这样的中国公司所承载的桥梁角色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苏宁全场景布局优势可嫁接全球品牌,全方位、定制化的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可以为更多的海外优质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
2、内外双循环的新格局
国内疫情得到控制后,中国经济得到迅速恢复,逐渐形成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新格局之下,最先走出疫情阴影的中国市场为全世界展示了消费市场如何恢复的“模板”。
从疫情爆发期间的各种应对政策,到疫后的经济社会秩序的恢复,中国的表现确实提振了全球市场的信心,也带来了更多的借鉴作用。比如在“内循环”上,以苏宁的表现为例,苏宁在疫情期间一方面积极应对疫情等复杂外部环境,助力消费,推动整体经营稳健向好;另一方面以“零售服务商”的角色,助力中小零售商、实体制造业以及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同时,在消费升级大趋势下,进口商品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品类不断扩大,销售占比也越来越高。消费人群与消费结构都在发生变化,高端顾客对商品的需求旺盛,他们更关注时间、品质、服务和性价比。
以快消品为例,2020年以来,家乐福不断的引入新的进口商品,新品数量已达1000支以上。在今年9月家乐福推出的进口周活动中,进口商品比去年同期销售增长4倍,全月销售增长15%。
而在“外循环”上,面对国外异常严重的疫情,中国一贯的开放政策在此时显得格外重要,可以为国外企业带来更大的市场以及营收增长空间。第三届进博会的如期召开,就是针对外循环最好的阐释。
有数据统计,在今年的进博会上,年营业额10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达到2238家,年进口额1亿美元以上的企业近1400家,而更多国外公司、品牌也参与进来。
在引进国外公司、品牌上,作为连续三年参加进博会的苏宁,旗下Laox已携手超1000家日本中小企业走进中国市场,家乐福在进博会期间展出来自意大利、法国、新西兰、阿根廷、秘鲁、智利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30余个品牌200多件的进口商品。
这不但丰富了苏宁的SKU,更多的是加速了进出口商品的流动,为国内外消费者提供多样的、个性化的商品与服务,以满足用户的多场景需求。
所以,从内外循环上看,第三届进博会的开展,让更多像苏宁一样的中国企业开始依靠自身的优势与能力来助力经济的发展,促进全球经济回归正常秩序。
结语
在大的经济环境之下,中国第三届进博会的开展无疑是提振了全球市场的信心,中国市场的开放性与蕴藏的巨大潜力也为国内外企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
而进博会也为中国企业带来了新机遇。借机博会这一契机,像苏宁一样的企业可以通过自身多年能力积累与优势的释放,打造最具差异化优势的赛道,加强自身的国际化能力,发挥海外品牌与中国消费者之间的桥梁作用,以丰富用户的选择、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