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上吉利赶趟造车,李彦宏会成为中国“马斯克”吗?
前段时间,怎么看待“马斯克正把人类幻想变现实,国内互联网巨头却抢小贩饭碗”,这个话题登上知乎热榜。
引得一众网友纷纷感叹“中国很多互联网商业模式,都只是将线下实体店面搬运到线上,然后跑马圈地。根本谈不上科技含量,更不用说科技未来的星辰大海。”
人民日报也下场点名:“别只惦记着几捆白菜、几斤水果的流量。”
话音未落,马斯克就凭借其充满科技感的商业帝国,火速登上了地球首富的宝座。
1月7日起,其个人资产达到了195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6万亿元),超越亚马逊CEO贝索斯近100亿美元。
渡劫成功的马斯克身后,开始涌现出一大批决定沉下心来的“修仙”追随者。
这不,苹果造车传闻尘埃落定 与现代合作或在2024年量产apple car。
1月11日,百度则和吉利双双发布公告,双方正式组建智能汽车公司,面向乘用车市场,联手造车。
这大概也是步入知天命阶段的李彦宏,再一次彻底all in的下注。
智能造车
正在成为新移动终端价值洼地
马斯克突破互联网企业巨头的垄断成为首富,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的时代。
一个真正的,属于实体产业物联网化发展的曙光节点。
今年在整车领域,首先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形势大好。股价大涨和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的趋势,不仅带来了广阔的行业利好前景,也为整个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点。
同时,在5G、AI、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的生产变革进程中,出行智能化也成为必然方向。
我国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提出到2035年中国将会成为智能汽车强国的发展目标。
这也就怪不得,从百度到资本,都纷纷看好整车投入。
就在1月8日,百度造车的消息传出,其股价就暴涨15.57%。
一夜之间,百度市值飙升了110.亿美元(约715亿人民币),创2018年8月以来新高。
究其根本,是巨头们看准了未来出行场景与家庭娱乐场景的联动性与心智连贯性,带来的新的庞大的消费习惯的抢占高地。
而在这种消费习惯的路径上,无论是代表着生活方式表达的智能化穿戴设备、影音设备及智能化家居设备的购买,还是代表着消费实力的移动终端、出行工具的选择,其整体化体验打造与具有先发优势的格局奠定,都会在未来的竞争中更胜一筹。
特别是,在中国社会,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与中产阶层群体的进一步扩充,购买行为趋向智能化领域,已经成为一种张扬自身个性、重塑生活价值观的深层共鸣策略。
从这一方面来看,投资智能车领域,就等于投资未来消费。
同时,对于汽车产业来说,伴随着宏观经济的增速放缓、二手车购买市场扩大和消费者购买意愿降低,使得线下汽车市场也在从增量转向存量的遇冷时代。
由此,越来越多的汽车厂商,面临着破产淘汰的饱和竞争窘境。
而借助转型升级战略,开辟新的市场领域和差异化竞争手段,成为汽车厂商开始加码智能化出行领域的一个必然前提。
可以说,在市场现状的推动下,互联网巨头加码汽车智能化服务与汽车厂商转型智能化升级,已经成为一种一拍即合的新价值探索默契。
胜算几何?
互联网巨头结盟车企赶趟上牌桌
至于说为什么百度要和吉利合作,似乎是一种业态必然。
华为作为造车势力的补强,已经与长安联姻;上汽与阿里互为秦晋,而广汽又是腾讯的传统势力范围。
这样看下来,作为国内自主品牌老大的体量庞大的吉利汽车,与在人工智能技术上深耕已久的百度,进行合作也就更像是“郎情妾意”的强强联手。
在线下领域,吉利的生产和营销能力都很强,可以帮助合资公司快速实现产能爬升和打开销售渠道,这对一家新公司无疑至关重要。
而在技术服务领域,百度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智能汽车市场,在2015年大规模投入无人车技术研发,可以说是资历深厚、经验丰富。
而且,在人工智能技术、小度车载、百度地图等百度等智能化出行配套技术上,具有先发优势的百度,也能够提供更为整体化的服务优化与体验价值。
在市场环境上,得益于蔚来、小鹏等新兴互联网造车势力的成功,其已经将前期的坑洼淌过一遍,挤出了市场多余的泡沫。从而为后发者的百度,提供了更为成熟的参照体系。
同时,其他科技巨头要么像华为一样,仍在观望;要么像苹果一样,刚刚进入。这就表明,具有无人驾驶的合作案例与经验积累的百度,可以更充分地释放自身的集聚优势。
尽管,整车领域的投入,是一项重资产策略。
不仅占有现金流,而且其厂房建设、生产设备、资质等的项目环节落地,也是一个长周期的漫长进程。
幸好,作为互联网巨头,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差钱。另外,与传统车企的合作,无疑可以较大程度上缩减实体成本的投入力度,并提升自身的进退伸缩性。
但即便如此,走上牌桌的百度和吉利,想要大获全胜,恐怕也不是水到渠成的。
虽然在股市中,特斯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该公司已经展示了缺乏汽车制造经验所带来的隐患,例如屡屡出现质量问题、未能实现生产目标等。
无疑,这种只提供技术服务的外包任务,存在着诸多的合作弊病,进而埋下企业产品口碑的消费体验的隐患。
其次,合资公司的双方都是行业巨头,这种站在自身立场的强势性,也为其中的战略协商滞后性,建立了前提。因此,如果双方处理不好,很可能会落得一地鸡毛、黯然离场。
随着各家互联网巨头,以各种姿态入局造车产业。
中国智能汽车的江湖格局,开始渐渐形成。
未来,汽车已经不单是汽车,而是人类出行活动的新消费生态载体。作为靠着搜索引擎起家的百度,自然明白全民流量洼地的关键价值。
由此,传统车企大佬和互联网巨头赶趟合作,成为汽车智能化进展中的必然现象。
就像智能手机取代了诺基亚一样,谁也不想成为被风口抛弃的一代。
不过,对于即便是在下一个十年,也难以像移动手机这样普及化的智能出行领域。企业秀肌肉、亮底子的操作,只能是暂时的;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是永恒的不可代替的优势。
李彦宏,是否能够成为中国的“马斯克”,就在此一举了。
本文作者:遊人
版式设计:甸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