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人才供需冰火两重天 培养体系重建成破局关键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21世界什么技术最热?AI!
把这两个问题放在一起看,AI人才就是本世纪最抢手的“香饽饽”。实际情况与之相符,人工智能应用不断落地,疫情促进信息产业发展,AI人才需求随之增长显著。
据智联招聘统计,2021年Q1人工智能岗位发布职位数同比增速为45.1%,近乎全行业15.6%增速的三倍。并且,其已经把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等传统认知中的热门招聘职位甩在身后。
同时,在薪资待遇方面,人工智能岗位表现突出。近五个季度以来,人工智能岗位平均月薪都保持在全平台平均水平的两倍以上。如2021年Q1,人工智能岗位和全平台平均薪资分别为20029元/月、9059元/月。
与需求热度不相匹配的是供给的紧缺。
2019年4月,人社部正式确认了13个新职业信息,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是其中之一。翌年,人社部发布该职业相关报告,指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比例严重失衡。
加强人才培养,补齐人才短板,显然就是AI产业的当务之急。
行业已然意识到这一问题并有所行动,近日,猎豹移动发布了以就业为导向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建设方案。该方案中,猎豹移动一边与智联招聘,以及主流人工智能企业联手,一边与西南科技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等院校达成校企战略合作。尝试重构以产业真实需求为基础,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深度融合机器人、人才就业服务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而解决行业人才储备的痛点。
这样一套从学校中来、到企业中去的产教融合新模式,能否促成产业供需之间的平衡?
文:熊出墨请注意
有缺口就填上,解题思路非常简单明了。然而,实际操作起来,难度远超想象。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近年来人工智能已是全国各大高校必争之地。2019年,全国共有180所高校申请的“人工智能”专业通过教育部备案,2020年新增备案数为130所,连续两年成为最热门学科。
加上首批吃螃蟹的35所高校,目前全国共有345所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从规模上看,345所高校能够输送的人才数量,还远远填不上产业需求缺口。人社部发布的《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就业景气现状分析报告》提到,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目前缺口超过500万,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
数量之外,人才质量也是无法回避的一大痛点。
相较其他学科,AI的办学门槛明显更高。高校即便开设相关课程,也可能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场景短缺、办学经验匮乏等原因,难以保证教学效果。
“全国很多高职院校,人工智能专业学生2020年都是第一批,很多企业更需要做开发的人员,我们的学生更侧重机器人的二次开发、AIoT的结合等方面的应用”,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学院院长史宝会坦诚道:“由于2020年才开始招生,所以我们的师资相对比较弱。”
西南科技大学副校长尚丽平还提到了另外一个问题:“现在高校的教师弱项就是工程实践能力,各个学校也都在提升这个方面。有一批业界人士,他们有丰富的积累。当他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多经验时,他也觉得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需求是存在差距的。”
向后延伸,这实际上牵扯到产业人才培养中的评价体系建设。应用型人才最关键是要获得企业的认可,而由于多数高校人工智能的相关教育刚刚起步,评价体系很可能“不接地气”,与企业需求之间存在脱节。
上述痛点传导至企业端,变成了限制发展壮大的桎梏。于是有了开篇提到的冰火两重天,即便企业给出高于其他行业数倍的薪资待遇,需求缺口依然很难填上。
对症下药,补齐AI产业的人才短板,要从校企联手、产教结合的培养体系切入。
因此,猎豹移动发布的“就业导向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建设方案”在方向上的正确性无可置疑。其中,“就业导向”、“应用型”、“产教融合”这三个关键词,则是直戳以上痛点。
填不上的需求缺口,这次好像有希望填上了。
理论归理论,新建设方案能否完成人才培养体系闭环的重构,还需要实践来检验。
具体来看,就业导向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建设方案由五大部分构成,分别是课程体系、教学环境、资格认证、师资培养和人才服务。校企合作的深入,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正是在五大部分的交叉相融中完成。
首先,以就业为导向意味着从出发点就进行升级,把培养人才的目标转变为更具针对性、更加精准地培养应用型人才。并基于产业资源的整合,解决人才输出痛点。
为此,猎豹移动持续联动人工智能产业链优秀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对人才优先录用。华为、工博士、缔造者机器人、猎户星空等等,目前企业库内合作伙伴已有300+,为建设方案的推动备足了就业承接点。以猎户星空为例,公司对维护工程师、运营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等人才都存在大量需求。
同时,联合智联招聘举办的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专场对接活动,则使得人才输出的闭环更加通畅。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空中双选会上线一个月的时间里,已经吸引了上百家企业入驻,在职招聘630多个,招聘人数达到5000人。
以就业为导向的思路,一开始就把教学工作与行业头部企业进行“绑定”。比如,猎豹移动投资并以最大行业合作伙伴进行合作的机器人产业公司猎户星空,截至今年2月底,已有超18890台机器人雇员上岗,在景区、医疗机构、商场、政务、法院等20多个行业场景落地,这使得猎豹也更加懂得市场的真实应用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打通学校课堂的直连模式,可以使需求缺口得到最大程度的补充。之于学校,产教深度融合模式下教学方向更加明确,从根源做到了学生学到的专业技能与市场实际需求的高度匹配,从而保障就业。
其次,产、教之间达成更深度的融合,专业企业通过对课程体系、教师培养、教学环境的介入,可以大幅提高办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
一方面,企业积累的领先技术支撑着教学的真材实料。猎豹移动投资的猎户星空已具备全自研的全链路AI技术、机器人操作系统应用开发能力、全栈硬件设计制造能力、全国网点服务能力。
依托技术实力,企业可以对高校的课程设置进行科学地指导,同时把行业知识系统性地赋能到院校老师,可解决前文提到的师资短缺和储备不足的痛点。
另一方面就是前面提到的大规模真实应用优势。一来,应用场景中产生的数据为人工智能的教学提供了真实参考资料,数据显示,截止到2021年2月底,猎豹移动投资的猎户星空上岗机器人雇员日均语音交互频次超922万次,总服务人次超过2.1亿;二来,产品和落地经验则能用于实训教学,全尺寸教学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教学机械臂等实训设备的应用,让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成为可能,补齐高校实验教学的短板。
猎豹移动副总裁李婷在专访中透露,“猎豹移动在人工智能教育方向,整个解决方案是按照学校的需求来定制的,针对中职院校、高职院校以及本科院校,我们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配备给学校。”包括师资培养、实训室建设、竞赛平台、实训平台、课程开发方面,猎豹移动都会进行针对性的区分。
综上,以产业真实需求为基础,以实践教学模式为核心,深度融合机器人、人才就业服务的AI人才培养体系成型。
也因此,“就业导向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建设方案”得到了高校和企业两端的支持、认可。尚丽平表示,通过校企合作,西南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专业的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人才培养方案更加完善,同时为学生实习就业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2016年,美国奥巴马政府发布第一版《国际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计划》,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将AI列入国家发展计划。
201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随后几年政府工作报告中,AI又多次被纳入政府工作报告。
国家战略层面对AI技术的重视毋庸置疑,而科技竞争的本质就是人才竞争,站在行业视角,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党委副书记陈新认为,目前产业人才队伍建设难题一是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对接,二是人才质量与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匹配。
产教融合方案的合作伙伴之一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其董事兼CEO商其坤在发布会后的专访环节提到,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有着不同的分类,未来也面向不同的工作岗位场景。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研究型,一种是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聚焦于后者,猎豹移动提出的建设方案集中于应用型人才。外研在线在智能批改、中文语法纠错引擎等方面已经实现了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应用,在未来硬件环境智能建设上也会持续探索。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表示,“再高深的技术,其实它都是由底层技术、应用技术组成的,人工智能被作为一种高大上的黑科技,但我觉得一个科技不管他看上去再有含量,最后还是要靠大量的应用落地。”
通过对行业的深耕和洞察,猎豹移动向行业提供的智慧教育服务,短期来看,重构了人才培养体系,可以缓和、逐步解决行业应用型人才供需平衡问题;长远来看,则是在通过加强人才储备为行业培育最核心的增长驱动。
从商业公司的角度出发,智慧教育服务的投入产出,本身没有利益可言。李婷表示,“做教育这件事情,公益性大于收入利益,这是一个长期的投入过程。”
而与行业发展结合,行业人才储备的红利对企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有例在先,猎豹移动借助工具软件完成的全球化布局,正是得益于此。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尤其是最近的20年,整个高校的改革,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入社会,使得中国的任何一家公司都有机会去找到大量的应用型人才”,而美国毕业生则多被名企抢走,国外创业公司找不到足够的人才支撑业务创新,猎豹移动凭借人才优势、技术优势打开了海外市场。
艾媒咨询预测,2020年人工智能行业核心产业市场规模将超过1500亿元,预计在2025年将超过4000亿元,2030年突破万亿大关。人才储备则能进一步引爆市场的爆发,而成长的土壤更加肥沃,企业自然将从中受益。
社会价值和行业价值兼得,学校、企业等多方实现共赢,透过猎豹移动提出的建设方案,我们看到了产教融合的新范式。
即便跳出人工智能领域,放眼其他前沿技术、新兴产业的人才队伍建设,就业导向的应用型人才产教融合建设方案也仍然具有借鉴意义。对产业真实需求的重视,理论与实践教学并行,人才就业服务渠道的建设,这些都是普适性的方法论。
所以,在产教融合新模式之下,人才供给短板补齐,AI产业的明天值得期待。同时,新模式也会进入更多行业,成为加强人才储备的关键之举。
本文来自“熊出墨请注意”,转载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