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多少灵感,才能托起喜茶的估值?

专栏
2021
08/22
12:30
紫金财经
分享

分析| 多少灵感,才能托起喜茶的估值?


(本文系紫金财经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来源)


一杯价值30元、但盈利只有3元的奶茶,是否能够缔造一个资本的财富神话?


不久前,有媒体称,喜茶或选择明年赴港上市,目标估值为1500亿港币,折合成人民币约1300亿元。这比当前600亿估值翻了一番还多。


虽然喜茶迅速否认了这个消息,称目前无任何上市计划,但是在经历D轮5次融资之后,“无任何上市计划”的说辞似乎并不具有说服力。


事实上,喜茶近年来估值翻着跟头往上走。7月13日,喜茶完成了茶饮界最大的一笔融资,融资金额5亿美元。一年半的时间,喜茶估值从160亿元疯长到600亿元,翻了近3倍,也刷新了中国新茶饮的融资估值记录。


这个估值让人惊掉了下巴,600亿是什么概念?


对比其他竞争对手,蜜雪冰城估值为200亿元、茶颜悦色估值为130亿元,奈雪的茶市值为143亿元。这意味着喜茶此时的估值约等于3个蜜雪冰城,4个奈雪的茶;而一旦按照目标估值上市,其身价暴涨至7.5个蜜雪冰城和9个奈雪的茶。



资本的力量


喜茶的估值凭什么能够火箭般的增长?


数据显示,站在喜茶身后的,有IDG、龙珠资本、红杉、腾讯、高瓴资本、黑蚁资本等,每一家都是声名显赫的存在。被这些资本宠爱的喜茶,手握着现金助推器,野心勃勃地进发,最终登陆资本市场,几乎成为一种必然。


不过,泡沫也因此可见一斑。


按照喜茶创始人聂云宸透露的数据,目前喜茶有超过800多家门店,平均每天喜茶门店可以售出2000杯左右的茶饮,每杯最贵价格在30元左右, 一年的销售额约在96亿元上下。换句话说,按照门店和营收计算,一个百亿左右营收的品牌,一旦准备上市,就能冲击1300亿的体量。


但这样的估值与营收足够匹配吗,资本市场以及投资人愿意买单吗?


当前,在资本市场,游戏的玩法说变就变。一二级市场倒挂早已为行业敲响警钟,二级市场的“韭菜们”不会再任人宰割了,无脑豪赌高估值企业的时代早已意兴阑珊。比如,“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上市当天就破发,而且股价一直不断下跌,市值也从270亿元跌至143亿,几近腰斩。


而这不是孤例,越来越多的公司走上了上市就破发的老路。正如业内人士所分析的那样,太多的钱从二级市场涌到了一级市场,一级市场抬高了估值,透支了独角兽公司未来的业绩,这也给市场埋下了隐患。


一级市场的各类资本们,享受了收益的盛宴,企业在资本的助推下,功成名就,但二级市场就要惨不忍睹,不忍直视。这样畸形的市场真的好吗?


越是资本催生的泡沫,越应该警惕!


估值的泡沫隐忧


对新式茶饮店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当前,我国新式茶饮行业发展的规模越来越大。据川财证券数据显示,2020年新式茶饮市场规模达到1136亿元,预计2025年将达到3400亿元。其中,喜茶的市场份额达27.7%,是茶饮行业里最高的,其次是奈雪的茶18.9%。


追根溯源不难发现,喜茶的创建和发展正赶上了市场的蓝海。在市场普遍是添加植脂末、奶茶粉冲泡的奶茶占主流时,喜茶的出现,无疑是对原来市场的一次降维打击。


而喜茶的故事,便是从其变身网红开始的。


在对外的宣传中,喜茶主打灵感之茶,是因为早年卖数码配件的经历让聂云宸很喜欢“改东西”,因此将大量精力倾注在产品的研发上,每年都会推出很多新品,并根据市场反馈筛选出最受欢迎的产品。


而喜茶品牌公关讲故事的能力更强,往往是店还未开,传播先行,在社交与媒体助推下,乘着消费升级的东风,迅速引发集群效应。仅是在北京,喜茶门店就有排队时长超过4小时的“战果”。


有故事,有流量,也因此,喜茶获得了资本的青睐,从2016年到2021年的五年时间里,喜茶门店进入了快速扩张期,并获得了4轮5次的融资,身价一路飙升至600亿元。


以这个估值来计算,喜茶平均每家门店的估值达到715万元,已经是奈雪的茶每家门店的2.54倍了。假如喜茶以1300亿估值上市,那么两家新式茶饮巨头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但在商业市场上,故事“好听”和企业“赚钱”是两码事。一年的销售额约在100亿上下的喜茶,却拥有高达600亿元、单店超7000万元的估值,显然,资本对于喜茶的期待,并不是简单的一杯“奶茶”而已。


尴尬的是,相比其他茶饮品牌,喜茶的优势并不明显。据有关资料显示,为了将茶饮的口味做到最好,喜茶将制作茶饮的环节全部拆分,一杯茶饮至少要由6个人一起操作,这就给企业增加了大量的人工和流程成本。


有业界人士对喜茶的开店成本进行过估算,在综合考虑了门店租金、开店位置、装修设计、设备折旧、人力成本等各方面因素之后,一线城市的喜茶门店,每月固定成本需要近50万元,新一线和二线城市的门店则需40万元左右。


原料、人力、房租…….高额的成本,成了新茶饮的沉重负担。据招商证券调研结果显示,一杯奶茶店每天卖出800杯,才可能开始盈利。摊入房租水电、员工薪资等成本,一家奶茶店每年营收1000万元,最终到手100万元左右,净利率约10%。这意味着一杯卖30多块的奶茶,能赚3块钱左右。


在行业内人士看来,以3元的净利润,撑起上市的1300亿估值,结果怕是会比奈雪的茶的“腰斩”更为惨烈。


托起估值,需要多少灵感?


当然,喜茶也在不断探索更多的路径。


和所有行业一样,新茶饮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也会遇到天花板。在细分领域遭遇商业化瓶颈之后,奈雪的茶、喜茶等试图通过跨界融合的办法寻求突破。


比如,喜茶从奶茶扩展到快消品赛道。2020年7月,喜茶正式进军气泡水业务,并在当年“双11”期间实现了超4万箱、50万瓶的销量。


随后,在愚人节、清明节等多个节日营销当中用上了“冰淇淋武器”:女神节玫瑰冰淇淋,愚人节的芥末冰淇淋,清明节的青团冰淇淋的产品相继上市。15元一支的雪糕、8元一瓶的果汁茶,为喜茶瓶装饮料产品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咖啡也是新茶饮尝试的品类之一。2019年,喜茶在北上广深的4家门店推出了咖啡品类的产品,此后不断加码,不但联合全球网红咖啡店 Arabica,在上海等地推出限时快闪店,还在今年投资了精品咖啡Seesaw。


但在咖啡赛道,早有巨头盘踞其中。比如,凭借高度标准化、简约化的模式,毛利可达75%到80%的星巴克。“复活”的瑞幸,新生代Tims、M Stand、代数学家,部分奈雪的茶PRO店咖啡,以及各种便利店咖啡、即饮咖啡、速溶咖啡,市场已经足够拥挤。


对喜茶来说,更加得心应手的的杠杆,还是联名。每一次的联名,都会为品牌注入新的活力,为喜茶这个灵感之茶带来更多灵感。


一方面,联名款一般使用限量发售的销售手段,进而利用“饥饿营销”营造出供不应求的局面,能够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另一方面,喜茶与其他品牌互相借力,能够利用其他品牌的特色,推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产品,进一步树立喜茶年轻化的品牌形象。


仅在2017年初至2021年5月的时间里,喜茶已经联动了74个不同的品牌,囊括食品、服饰潮牌、生活用品、美妆护肤等诸多热门领域。徐福记、阿华田、科颜氏、太平鸟、和路雪、茶颜悦色、五芳斋、回力、《江南百景图》、QQ音乐……只有想不到,没有喜茶做不到。


在今年,喜茶还联名了爱彼迎,将一间一间民宿,打造成充满童话色彩的世界,以视觉呈现味觉,把甜甜的气氛搬到现实中来,引起一片好评。


品牌联名成了破圈传播的利器,但喜茶也曾因为联名翻车,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与杜蕾斯的一次联动,因为文案带有强烈的性暗示色彩,收到大量恶评,甚至有网友评价为”恶心"。


不过,更重要的问题或许在于,当喜茶忙着四处征战之时,扩张过快的问题也正在逐渐暴露。


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食品安全。2018年至2019年,喜茶在多地被暴露出存在门店不卫生和饮品出现异物等问题,消费者们在饮料里居然喝出了“透明指套”、苍蝇等异物,因为此类问题有喜茶门店被直接查封。


当前,新茶饮赛道每年新增企业2万多家,同质竞争严重。喜茶怎样在其中立于不败之地? 


事实上,资本已经开始对这些赛道保持警惕。比如,以奈雪的茶为代表的新股,明星创业公司估值过高,一二级市场严重倒挂,让许多中小投资机构敬而远之。


众海投资一位投资经理公开称,今年不再关注奶茶、咖啡领域。而喜茶,在资本的助推下,又将在资本市场演绎出怎样的故事?


拭目以待,也值得期待!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