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清波专栏,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这两天,小鹏P7骗补的新闻一度成为行业里的一件大事,似乎是揭穿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一条“潜规则”,毕竟“骗补”这个词很容易引发网友的共鸣,加上过去几年关于新能源车企“骗补”的新闻层出不穷,也多次开出过罚单,因此自然很容易吸引网友的眼球,挑动网友的情绪。
但是,细究这则新闻,却发现里面的算术题很有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鹏P7今年前11个月的交付量是5.3万辆,以每辆车补贴1.8万元来计算,相当于“骗补”9亿元。但是这个算术最大的漏洞在于,按照国家只补贴30万元以下车型来说的话,这5.3万辆P7的实际售价应该都在30万元之上,这才有阴阳合同来骗补的空间,但是常识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
从小鹏官网的定价可以看到,绝大部分P7的官方售价就是在30万元以内,仅有562性能版的定价在30万元以上,根本不需要去通过阴阳合同来“骗补”,因为这不仅涉及品牌的信誉,而且最坏的情况还会被直接取消造车的许可证,小鹏再傻,也不太可能干这个事情吧。
而且,就事论事的话,此次被曝光出来的这个南京P7购车纠纷,其价格为279650元,其中包括定金5000元,整车尾款为274650元。也就是说,这辆车原本就在补贴区间内,根本就不需要通过阴阳合同“骗补”,所谓的骗补,只不过是围观网友的“脑补”而已。
至于故意做低合同价格,交付时再补齐费用的阴阳合同骗补,肯定是有的,比如刚好压线在30万元门槛上的车型,买卖双方达成默契,并不会令人惊讶,在房地产二手交易市场中,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主要是为了避税,故意调低合同价,这是人性使然。
回到新能源汽车“骗补”这个事情上,“骗补”的重灾区从来就不是乘用车,而是新能源客车,相关部门过去几年查处的“骗补”大案,几乎无一例外都是客车厂商,因为客车的单价高,几年前的补贴也极高,因此“骗补”也就屡见不鲜,至于乘用车,随着补贴的不断减少,对于车企来说,更大头的是来自地方政府“隐形补贴”,比如上海对特斯拉、合肥对蔚来、广东对小鹏,在土地出让、税收等方面,都有不小的优惠,这个金额比起购车补贴,只多不少。
元旦之后,新能源乘用车的购买补贴还会继续减少,对于车企来说,尤其是造车新势力而言,即使是面临国家补贴减少的情况,依然不敢贸然涨价,就怕把客户推到竞争对手那一边去,根据此前家电和智能手机市场的先例,价格战依然还会是主旋律。
真正应该警惕的,其实是售后环节及电池回收,虽然电动汽车的保养相比于油车要简单一些,但是在销量井喷之后,比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来说,今年的销量都在9万台上下,明年有望冲上20万台,光是整车保养的压力就不小,更不用几年后随着电池活性的下跌,电池的回收处理,才是更麻烦的事情,这也是为何新能源汽车现在看起来很“环保”,但是当市场存量达到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台之后,就会带来不小的麻烦。
事实上,电动车不保值,跟锂电池的活性下降有很大的关系,而未来对于汽车锂电池的回收处理及循环利用,现在忙着卖车冲销量的各大车企,基本上还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