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清波专栏,授权紫金财经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
本周,随着小鹏汽车业绩的公布,“蔚小理”都交出了2021年的最终成绩单,如果对比这三家公司的财务指标和销量数据,还是能看出一些很有趣的点。
如果只是跟自己对比,“蔚小理”都可以算是2021年的赢家,其年销量都接近了10万辆的里程碑,也就说迈过了生死线,也算是对投资人有所交代,毕竟三家公司背后都站在巨头。
首先看蔚来,虽然在去年第四季度被小鹏赶超,丢失了多年保持的新势力销量冠军的宝座,但是凭借着每台车43.29万元的“豪车”定位,全年361.36亿元营收依然是遥遥领先,比排名次席的理想(营收270亿元)高了91亿元,更是远超小鹏去年的209.88亿元营收。
从营收而言,蔚来依然是“蔚小理”的领头羊,考虑到蔚来3月底下线的轿车产品和计划中的副品牌,只要自己别犯错,大概率可以将这种优势保持2-3年。
对于那些看到销量数据就想将“蔚小理”改为“小蔚理”的看官,显然是低估了理想的后劲,理想虽然看似低调,但是不仅交付量突破9万,稳守第一梯队,在今年前两个月的销量增速,反而是后来居上,而且理想只有一款SUV产品,这种爆款打法,挺值得研究的,说明广告效果再好,对于用户来说,还是要实际使用上有安全感,这一点理想确实深谙国人的买车心理。
不仅如此,理想去年四季度实现了盈利,这是造车新势力中的第一家,全年亏损额3.21亿元,远好于小鹏48.63亿元、蔚来40.17亿元。如果今年有一家新势力企业实现盈利,那么应该就是理想无疑了。
从毛利来看,蔚来和理想去年的毛利分别为68.21亿元、57.61亿元,增速均超过200%,小鹏去年毛利为26.23亿元,随手增速高达800%,但是也仅有前两家的四成左右。
从全球来看,除了特斯拉已经实现了盈利之外,不仅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没有实现盈利,美国的新势力也是一样处于亏损期,这与互联网企业的“烧钱”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
理想的营销费用为34.92亿元,营销费率为13.37%,仅有蔚来与小鹏的一半左右。蔚来去年营销费用高达68.78亿元,营销费率为20.7%,小鹏为53.05亿元,营销费率更是高达26.4%,显然小鹏的营销更加激进,不过从小鹏在今年一二月的销量数据来说,这种营销战的办法有点后劲不足。
小鹏的亮点是研发投入,2021年小鹏汽车研发支出高达41.14亿元,研发投入比为9.6%,高于蔚来的12.7%和理想的12.2%。可以对比一下,华为公司披露的2021年财报,其2021年研发投入比为22.4%。
现在很多分析师将造车新势力比做十年前的智能手机品牌,那么从财报简单地看,蔚来很明显是高举高打的“华为”模式,计划中的副牌自然就是“荣耀”翻版,而小鹏很明显就是“小米”模式,不知道真正的小米汽车2024年亮相时,雷军和何小鹏会不会天天在微博上打口水战。
至于理想汽车,只能生搬硬套为OPPO、vivo模式了,走自己的路,高利润率、高销量,虽然曝光低了点,但是活的很好。
当然,如果将“蔚小理”跟真正的老大哥特斯拉来做对比,就有点不够看了,如果将特斯拉视为汽车品牌中的苹果,那么“蔚小理”加到一起的28万销量,还是没有赶上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32万销量,距离全球销量的近百万辆,差距更是肉眼可见。
考虑到特斯拉柏林工厂已经顺利投产,上海工厂的产能将逐步倾斜于中国市场,那么对于“蔚小理”来说,在活下去的问题解决之后,如何追赶特斯拉这个行业标杆,面对马斯克这个超级网红,除了口水战之外,还得在各个方面都要加油了。
吹牛肯定吹不出冠军的,马斯克可不是厦大的。